镜下单导丝异物碎石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726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18610.0

    申请日:2023-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下单导丝异物碎石器,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该碎石器包括提拉手柄、牵拉机构、外鞘管和导丝,牵拉机构安装在提拉手柄内,外鞘管安装在提拉手柄的下方,导丝的两个自由端均设于牵拉机构上,其弧形弯折段穿过外鞘管,通过牵拉机构牵拉导丝的两个自由端,弧形弯折段自由地向外鞘管内拉伸,用于碎石。本发明的弧形弯折段自然平滑过渡,不存在凸尖结构,在牵拉胃结石过程中,不容易损伤尾部黏膜,同时本发明导丝的两个自由端由于能够受到牵拉机构的牵拉,故弧形弯折段能够发生形变,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胃结石。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023276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572498.4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引流装置,涉及医疗设备领域,解决了水密封胸腔引流器内收集腔的引流液无法倾倒,只能一次性使用,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引流本体,引流本体内至少存在有水密封腔和收集腔,所有收集腔相导通,收集腔的上端连接有引流管;收集腔下端存在有与其导通的延伸部,延伸部上存在有调节阀组件,转动调节阀组件的一部分能打开延伸部以释放收集腔内的积液,并能关闭延伸部以存储积液;本实用新型当收集腔内充满积液时,通过转动调节阀组件的一部分打开延伸部释放收集腔内的积液,可使收集腔继续使用;且在转动调节阀组件时能够关闭延伸部,继续储存积液;该装置能够反复使用,无需频繁更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次性检查用口水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019457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392279.8

    申请日:2021-02-22

    Inventor: 史思文 何菁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检查用口水收集装置,涉及医疗耗材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口水收集装置,解决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口水流出易弄脏衣物的问题。该一次性检查用口水收集装置包括:外套,所述外套由防水材料制成,包括一用于承装口水的容置区,所述容置区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处的一侧壁朝向外侧延伸形成一压垫;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置区内且靠近所述开口,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区的内侧壁上,所述活动件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在所述容置区内转动;当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形成夹角时,所述开口被撑起,所述容置区形成一立体结构。

    一种急诊内镜便携式治疗箱

    公开(公告)号:CN215019059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392282.X

    申请日:2021-0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内镜便携式治疗箱,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半箱体、升降结构、提拉结构和可移动结构,半箱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半箱体能够围合形成一个整箱体或打开平摊成两个独立箱体,一个半箱体内存放有内镜且另一个半箱体内存放有药品、注射器和耗材,实现有序摆放,在最小的空间内盛放更多的物品,节约了空间,每个半箱体上均设置有两组升降结构,两个半箱体平摊后能通过升降结构支撑并调节高度,使整体结构形成一个临时的治疗台,提拉结构连接在任意一个半箱体上,人手持握提拉结构能够拉动治疗箱移动,更加省力,两个半箱体上均连接有可移动结构,可移动结构使便携式治疗箱移动起来更加方便,方便临床使用。

    一种消化科用肠镜护理垫

    公开(公告)号:CN213157013U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21010014.9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内镜诊疗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肠镜护理垫,包括吸收垫、PE防漏膜和绑带,吸收垫设有穿过吸收垫和PE防漏膜的检查孔,检查孔内设有管状垫,PE防漏膜与吸收垫之间设有气囊层,气囊层设有充气管,充气管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吸收及时,方便使用;设置的气囊层可将内吸垫抵入患者的股沟和会阴处,以增加本装置与患者的贴合度,防止便液和血液渗漏较多时从本装置与患者皮肤的空隙处侧漏出来,气囊层还可使管状垫压缩或展开,方便储存和转运时折叠本装置,便于转运和储存,又不会影响管状垫使用时的功能。

    内镜插入部固定器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009672U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21496351.2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插入部固定器,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内镜插入部易污染或磕碰的技术问题。该内镜插入部固定器,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器通过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安装在光导接头上,内镜插入部的先端部分通过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固定器上;固定器采用可重复消毒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复消的材料制成,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将内镜的插入部的先端部分可拆卸的固定在光导接头上,而且固定器可拆卸的固定在光导接头上,不仅方便内镜闲置时的放置,避免磕碰,而且方便拆装、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减少内镜放置时的磕碰问题。

    一种多腔管路同时冲封管的操作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612278U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21090775.9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腔管路同时冲封管的操作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单手操作多个注射器进行冲封管,无法实现同步冲封管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固定部和顶推部,固定部与顶推部之间通过伸缩机构相连;固定部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置注射器针筒的容置腔;顶推部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置和限位注射器柱塞塞柄的容纳结构;顶推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从而同步推进或拔出多个注射器柱塞,实现了多腔管路的同时冲封管。而且固定部与顶推部之间通过伸缩机构相连,推拉操作灵活,省时省力。

    扫床机器人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494925U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22144325.4

    申请日:2023-08-10

    Inventor: 王芳 何菁 王欣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扫床机器人,扫床机器人包括扫床支架、吸附装置、行走装置以及控制模块。沿扫床支架的长度方向,扫床支架具有相邻设置的安装腔和回收筐,回收筐用于放置口袋,以收集待清洗的纺织物。吸附装置包括负压源、吸附滚刷以及尘盒,沿重力方向,安装腔包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负压源设置于第一空间内,尘盒设置于第二空间,负压源的负压口与吸附滚刷连接,负压源的排尘口与尘盒连接,吸附滚刷用于吸附床铺上的污染物。行走装置包括驱动件和滚轮,滚轮设置于扫床支架的底部,驱动件用于为滚轮提供动力,以使得滚轮滚动。控制模块设置于扫床支架,用于控制驱动件的功率,以控制滚轮的滚动速度。

    内镜注水瓶保护架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803694U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20448322.7

    申请日:2023-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注水瓶保护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用于盛装注水瓶的套筒、可拆卸设置在套筒上的竖杆,竖杆远离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托住注水瓶上软管的托架,软管的另一端一般放置到注水瓶的放管口,下一个患者使用时,将软管的另一端用于患者,患者势必会有一些细菌存留,软管的另一端放置在放管口的位置,这样放管口的位置同样也会存留一些细菌,同时人们消毒杀菌的时候只是仅仅局限于每天消毒一次,但是一天的时间内并不是只使用一次,这样多次放置在放管口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软管使用完一次就放置在托架上,避免放置到放管口,能够防止交叉感染,一天结束后,整体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此外,还避免注水瓶的水外漏。

    一种内镜活检孔的防喷溅保护套

    公开(公告)号:CN219516176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20520699.9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镜活检孔的防喷溅保护套,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防喷溅保护套包括防溅套体和操作柱;防溅套体为一端设有防溅开口的封闭套体;防溅套体上设有套孔,套孔用于套在待使用的内镜活检孔外;操作柱为空心圆柱体,操作柱的两端分别设为连接端和操作端;连接端连接固定于套孔上,操作柱设于防溅套体内,操作柱设于防溅开口的范围内;操作端上设有密封式的操作口,操作口设于操作端的圆柱平面上;操作端用于与待连接的活检帽连接;防溅套体用于装载内镜活检孔中溢出的液体;将防溅套体和活检帽依次套于内镜活检孔外,达到防止内镜活检孔内溢出液体飞溅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内镜活检孔防飞溅保护套的防飞溅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