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13899A

    公开(公告)日:1999-04-14

    申请号:CN98120041.9

    申请日:1998-09-24

    Abstract: 本发明的振荡器1具有多片电介质基板2和形成在该电介质基板2的表面的共振导体3,该共振导体3由主导体部4和调整导体部5构成,前述多片的电介质基板2层叠,前述共振导体3串联连接,形成分割主导体部4和一部分调整导体部5的切口6,使切口6的长度L变化从而调整振荡频率。

    电子电路基板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91872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510067362.3

    申请日:2005-04-21

    Inventor: 中塚健二

    Abstract: 一种电子电路基板(10),其大致构成具有:第1绝缘性基层(11);设在绝缘性基层(11)下面的接地导体12;在上下两面设有微带线路(14、15),叠层固定在第1绝缘性基层(11)上的绝缘性薄膜层(13);叠层固定在绝缘性薄膜层(13)上的第2绝缘性基层(16);设在第2绝缘性基层(16)上面的导体图形(17);装配在导体图形(17)上的电子部件18。各微带线路(14、15),为确保与绝缘性薄膜层(13)的密合强度而对向面侧被粗面化,但在该对向面彼此间不产生电位差。此外,各微带线路(14、15)的与对向面相反一侧的面为平坦面。因此,微带线路(14、15)的实效电阻小,能够改进微带线路的Q值。

    振荡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940C

    公开(公告)日:2003-06-18

    申请号:CN98120041.9

    申请日:1998-09-24

    Abstract: 本发明的振荡器1具有多片电介质基板2和形成在该电介质基板2的表面的共振导体3,该共振导体3由主导体部4和调整导体部5构成,前述多片的电介质基板2层叠,前述共振导体3串联连接,形成分割主导体部4和一部分调整导体部5的切口6,使切口6的长度L变化从而调整振荡频率。

    具有级间耦合兼陷波电路的电压控制振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26236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163974.0

    申请日:2009-05-12

    Inventor: 中塚健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J3/26 H03B19/00 H03J3/185 H03L7/099 H03L220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确保高C/N和频率稳定性,且即使增宽可变频宽也能抑制频带以外的无用信号漏出,也能取得阻抗匹配的电压控制振荡装置。其具有:按照控制电压信号控制振荡频率的电压控制振荡电路(1);生成向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供给的控制电压信号的PLL电路(2);倍增电压控制振荡电路(1)输出的振荡信号的倍增电路(3);设定使倍增电路(3)输出的倍增信号中、规定倍增数的信号通过的通频带和俘获与输入到倍增电路(3)中的振荡信号同一频率的陷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兼陷波电路(4)。将控制电压信号分路后向级间耦合兼陷波电路(15)输入,使级间耦合兼陷波电路(15)的通频带和陷波频率与振荡频率同步可变的同时,调整级间耦合量。

    振荡电路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211C

    公开(公告)日:2001-10-31

    申请号:CN97120390.3

    申请日:1997-12-11

    Inventor: 中塚健二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提高并联共振电路15的Q值、能使振荡电路的C/N增大的振荡电路。其中第一反馈电容器3、第二反馈电容器4分别连接在晶体管1的基极、发射极间和发射极、集电极间,同时在上述基极和集电极间设置和上述第一反馈电容器3、第二反馈电容器4一起构成并联共振电路的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线圈22、第二电感线圈23,发射极偏流电阻与上述晶体管1的发射极和第一电感线圈22、第二电感线圈23的连接点26相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