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9161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52464.X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骨缺损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微/纳复合拓扑结构的可注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首先公开了一种多巴胺(PDA)自聚修饰的多孔微球,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左旋聚乳酸(PLLA)初级多孔微球置于预制的PDA的Tris‑HCl缓冲液中进行自聚修饰,得到PDA自聚修饰的多孔微球。利用乳液微流控技术制备PLLA初级多孔微球,通过PDA自聚涂层和胶原纤维之间形成的共价与非共价的双重连接进行整合,构建了以微/纳复合拓扑结构为特征的可注射多孔微球。证明了微/纳复合拓扑结构的可注射多孔微球可以提供类细胞外基质的纤维结构性支持,并激活整合素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从而构建适宜内皮细胞和干细胞活动的旁分泌转化型免疫微环境,实现骨缺损快速而均匀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20122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578078.4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纳米仿生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微/纳米仿生骨膜材料通过微溶胶(Micro‑sol)静电纺丝技术和胶原自组装技术制备。仿生骨膜以VEGF‑HA核芯‑PLLA外鞘的核‑鞘结构和微/纳米纤维结构为特征。实验表明,本发明微/纳米仿生骨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体外能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以及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仿生骨膜在体内具有良好的防止疤痕组织增生,促进血管再生的能力,能够通过外源‑内源相结合的途径模拟骨膜的发育过程完成骨膜的修复,并通过骨膜固有的成骨机制来使骨缺损快速而均匀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77266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845516.9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米-纳米级等级结构仿生支架,通过运用自组装胶原蛋白纳米纤维和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分别从微米级丝素蛋白多孔支架的孔隙内和骨架中对支架进行强化,建立了内外双重强化的微纳米等级结构仿生支架,且通过实验发现,本申请得到的仿生支架不仅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且胶原蛋白纳米纤维、生物活性玻璃及丝素蛋白三种组分得到了稳定的整合,能够通过其自身的仿生结构更好地促进干细胞的成骨。
-
公开(公告)号:CN11020122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78078.4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纳米仿生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微/纳米仿生骨膜材料通过微溶胶(Micro-sol)静电纺丝技术和胶原自组装技术制备。仿生骨膜以VEGF-HA核芯-PLLA外鞘的核-鞘结构和微/纳米纤维结构为特征。实验表明,本发明微/纳米仿生骨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体外能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以及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仿生骨膜在体内具有良好的防止疤痕组织增生,促进血管再生的能力,能够通过外源-内源相结合的途径模拟骨膜的发育过程完成骨膜的修复,并通过骨膜固有的成骨机制来使骨缺损快速而均匀的修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