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7347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657412.0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下水氧阻隔扩散膜、量子点彩膜、上水氧阻隔透镜膜、下偏振片、液晶膜和上偏振片,量子点彩膜包括多个与红/绿/蓝色子像素相匹配的子黑矩阵拼接组成的黑矩阵结构,与红色子像素匹配的子黑矩阵内填充有含红色量子点的浆料,与绿色子像素匹配的子黑矩阵内填充有含绿色量子点的浆料,与蓝色子像素匹配的子黑矩阵内无填充,上水氧阻隔透镜膜的上表面呈与子像素相匹配的透镜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改进量子点膜的位置再配以特殊的材料和微结构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解决量子点封装问题以及可以替代在背光当中的扩散膜和棱镜膜的作用。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80987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810692366.8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首先计算导光板下表面任意坐标位置处的照度分布取值;接着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基于对任意一个LED光源能量的微分,再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均匀照度分布建立映射关系;利用从LED光源能量的输出到出射均匀面光源的能量传导过程,逆向求解实现该能量传导过程的导光板网点分布;最后将导光网点半径与光源计算点的底面照度建立函数关系,自定义网点分布的位置坐标,通过网点半径大小改变出射表面的底面照度。本发明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导光板散射网点分布,减少网点设计的改版次数,削减开发时间和成本。

    一种楔形基板的量子点彩膜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1955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57133.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楔形基板的量子点彩膜结构,可以高效地利用背光模组的蓝光,所述彩模结构的红色子像素部位、绿色子像素部位处设有透明基板,透明基板以透明的楔形微结构与量子点接触;背光模组的蓝光经过下偏振片、液晶和上偏振片然后进入楔形微结构时,在楔形微结构内产生全反射,并在楔形微结构与量子点的接触部位对量子点进行激发;本发明能有效提升出光纯度、光利用率,并节省量子点用量。

    一种实现白平衡量子点光源光谱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1570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610812271.6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白平衡量子点光源光谱的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设定目标白平衡参数(x0,y0);设定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发光峰峰值为独立数组i,j,k;生成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数组l;将数组i、j、k和l代入量子点光源光谱的表达式中进行迭代计算,输出一系列对应的色坐标(x,y);将计算得到的色坐标与(x0,y0)进行对比;当差值小于误差精度时输出光谱。本发明能够根据量子点光源的目标色坐标,通过计算公式和计算机程序,准确和高效地生成量子点光源光谱,对实现量子点光源的白平衡提供了一种技术依据,在背光和照明等光源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种用于实现偏振准直面光源的导光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51101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103109.7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6 G02B6/005 G02B6/00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偏振准直面光源的导光结构,该导光结构由导光结构主体、入射偏振光源及微透镜阵列组构成。入射偏振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在出光面处设置的凹形调光网点的作用,反向入射至四分之一波片经过两次调制及抛物面反射型微透镜的准直后,最终在出光面形成偏振状态垂直于原偏振状态的高偏振度准直面光源。该导光结构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偏振准直面光源,且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加工工艺易于实现,特别适合于需要面光源的应用,并有利于系统结构的薄型化设计。

    一种薄形化导光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42411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248221.4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形化导光结构,包括入射光源、入光侧光耦合结构和导光结构主体,所述导光结构主体包括导光板,所述入光侧光耦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光板前端部的上倒角面和下倒角面,所述上倒角面和下倒角面的夹角为α,下倒角面与导光板下表面延长线的夹角为β,下倒角面下端点与上倒角面上端点的连线,该连线与导光板上表面法线的夹角为θ3,所述导光板前端部为导光板短边所在,所述入射光源斜置在导光板下倒角面的正下方,入射光源与下倒角面之间的间隙旁侧贴有减少光线漏出的反射片。本结构能有效降低导光板厚度。

    一种薄形化导光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42411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48221.4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15 G02B6/0018 G02B6/002 G02B6/0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形化导光结构,包括入射光源、入光侧光耦合结构和导光结构主体,所述导光结构主体包括导光板,所述入光侧光耦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光板前端部的上倒角面和下倒角面,所述上倒角面和下倒角面的夹角为α,下倒角面与导光板下表面延长线的夹角为β,下倒角面下端点与上倒角面上端点的连线,该连线与导光板上表面法线的夹角为θ3,所述导光板前端部为导光板短边所在,所述入射光源斜置在导光板下倒角面的正下方,入射光源与下倒角面之间的间隙旁侧贴有减少光线漏出的反射片。本结构能有效降低导光板厚度。

    一种实现白平衡量子点光源光谱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157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12271.6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12 G02F1/133609 G02F2001/133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白平衡量子点光源光谱的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设定目标白平衡参数(x0,y0);设定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发光峰峰值为独立数组i,j,k;生成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数组l;将数组i、j、k和l代入量子点光源光谱的表达式中进行迭代计算,输出一系列对应的色坐标(x,y);将计算得到的色坐标与(x0,y0)进行对比;当差值小于误差精度时输出光谱。本发明能够根据量子点光源的目标色坐标,通过计算公式和计算机程序,准确和高效地生成量子点光源光谱,对实现量子点光源的白平衡提供了一种技术依据,在背光和照明等光源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