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09690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237597.1
申请日:2014-05-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1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叠层垂直交叉电极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分别以钛酸锂、聚酰亚胺、磷酸铁锂溶解到各自溶液中制备出各打印电极墨水,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以钛酸锂为阳极材料,聚酰亚胺为隔膜,磷酸铁锂为阴极材料的叠层垂直交叉电极结构。本发明主要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叠层垂直交叉电极的方法,具有制备方法新颖、工艺简单特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能量密度高、阴阳极电极间距小等优势。这些都将极大提高了锂离子在电极之间的扩散速度,进而提高了其离子及电子电导率,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2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237602.9
申请日:2014-05-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锡碳阳极/磷酸铁锂阴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分别以锡碳纳米材料、磷酸铁锂溶解到各自溶液中制备出各打印电极墨水,再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以锡碳材料为阳极,磷酸铁锂材料为阴极的电极结构,最后将所制备的电极转移到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完成对3D复合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封装。本发明主要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锡碳阳极/磷酸铁锂阴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具有制备方法新颖、工艺简单特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能量密度高、导电性能良好等优势。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74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237589.7
申请日:2014-05-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4/1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的3D打印方法,首先制备3D打印所需的正、负极浆料及其隔膜浆料。再将各浆料分别打印出锂电池的正、负电极以及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电极隔膜层,随后,在试管炉中用氩气保护下热处理制备得到正极、隔膜层及负极交叠组装的环状电极复合材料;再转移到手套箱内进行封装,最终得到阴极、隔膜及阳极依次交叠的圆环形锂离子电池。本发明制备方法新颖,工艺简单,精确可控,所制备的材料具有特殊阴极、隔膜及阳极依次交叠分布结构、大的比表面积;每一阴极、隔膜和阳极圆环材料本身组成一个微型锂离子电池,大大缩短了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距离,提高了相应的扩散速度,具有较高的离子及电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8609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97048.3
申请日:2014-06-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生长量子点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利用溶胶-凝胶和旋涂相结合工艺技术,在ITO玻璃衬底上,原位生长出具有高分散性量子点有机膜层作为光致发光层,随后再通过有机物旋涂、封装、隔离工艺,最终制备出原位生长高分散性量子点光学膜。本发明制备方法新颖,制作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此外,由于采用原位生长技术,因而光致发光层中的量子点粒径精确可控、分散性良好,该量子点光学膜制备工艺可充分利用有机物对量子点生长的阻隔和调控作用,实现对量子点粒径有效控制和量子点在光致发光层中高分散性分布,进而有效提高其量子点光学膜的光致发光性能,因此,在新型光电显示器件中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30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650049.7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碳纳米管为核制备同轴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以碳纳米管为核生长由内到外依次为碳纳米管、氧化锰、无定形碳的纳米复合材料,即无定形碳/锰的氧化物/碳纳米管(C/MnOx/CNTs)同轴复合纳米材料,其中锰的氧化物为MnO2、Mn3O4和MnO,简写为MnOx。本发明运用以碳纳米管为核制备出一维无定形碳/锰的氧化物/碳纳米管(C/MnOx/CNTs)同轴复合纳米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并且所制备的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稳定性、高容量、高导电率,在锂二次电池电极负极材料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2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237596.7
申请日:2014-05-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的方法,以磷酸铁锂、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出打印墨水,再利用3D打印技术,采用微型注射打印头制备出以磷酸铁锂为阴极材料,以氧化锰为阳极材料的阴阳极叉指型结构,然后在氩气保护下热处理后得到以多孔磷酸铁锂为阴极材料,以多孔氧化锰为阳极材料的叉指型锂离子电池结构,再将其转移到手套箱内进行封装,最终得到阴阳极交叉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制备方法新颖,工艺简单,精确可控,所制备的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电池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相比以往的平面型锂离子电池有很大提高;另外,阴阳极材料的多孔型结构提高了锂离子的扩散速度,同时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离子及电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690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237597.1
申请日:2014-05-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1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叠层垂直交叉电极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分别以钛酸锂、聚酰亚胺、磷酸铁锂溶解到各自溶液中制备出各打印电极墨水,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以钛酸锂为阳极材料,聚酰亚胺为隔膜,磷酸铁锂为阴极材料的叠层垂直交叉电极结构。本发明主要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叠层垂直交叉电极的方法,具有制备方法新颖、工艺简单特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能量密度高、阴阳极电极间距小等优势。这些都将极大提高了锂离子在电极之间的的扩散速度,进而提高了其离子及电子电导率,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086091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297048.3
申请日:2014-06-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生长量子点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利用溶胶-凝胶和旋涂相结合工艺技术,在ITO玻璃衬底上,原位生长出具有高分散性量子点有机膜层作为光致发光层,随后再通过有机物旋涂、封装、隔离工艺,最终制备出原位生长高分散性量子点光学膜。本发明制备方法新颖,制作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此外,由于采用原位生长技术,因而光致发光层中的量子点粒径精确可控、分散性良好,该量子点光学膜制备工艺可充分利用有机物对量子点生长的阻隔和调控作用,实现对量子点粒径有效控制和量子点在光致发光层中高分散性分布,进而有效提高其量子点光学膜的光致发光性能,因此,在新型光电显示器件中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30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50049.7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碳纳米管为核制备同轴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以碳纳米管为核生长由内到外依次为碳纳米管、氧化锰、无定形碳的纳米复合材料,即无定形碳/锰的氧化物/碳纳米管(C/MnOx/CNTs)同轴复合纳米材料,其中锰的氧化物为MnO2、Mn3O4和MnO,简写为MnOx。本发明运用以碳纳米管为核制备出一维无定形碳/锰的氧化物/碳纳米管(C/MnOx/CNTs)同轴复合纳米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并且所制备的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稳定性、高容量、高导电率,在锂二次电池电极负极材料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28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237602.9
申请日:2014-05-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锡碳阳极/磷酸铁锂阴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分别以锡碳纳米材料、磷酸铁锂溶解到各自溶液中制备出各打印电极墨水,再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以锡碳材料为阳极,磷酸铁锂材料为阴极的电极结构,最后将所制备的电极转移到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完成对3D复合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封装。本发明主要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锡碳阳极/磷酸铁锂阴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具有制备方法新颖、工艺简单特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能量密度高、导电性能良好等优势。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