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79086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780024139.8
申请日:2007-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3/305 , B29C43/46 , B29C70/202 , B29C70/506 , B29K2105/0854 , B29K2105/0872 , B32B5/26 , B32B2260/023 , B32B2260/046 , B32B2307/31 , B32B2605/18 , Y10T428/2495 , Y10T428/2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获得一种在高强度下抑制层间剥离发生的层叠成形品,并可以缩短制造时间及节减制造成本的多轴增强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多轴增强层叠成型品(F)由具备增强纤维片的纤维增强层(SR1~SR3)层叠而构成,增强纤维片的增强纤维以排列在三个轴方向的方式被层叠。在各纤维增强层之间形成有树脂层(TP1)和(TP2)。树脂层(TP1)和(TP2)中多个的粒子状热塑性树脂材料大致均匀地分布且相互热熔敷,从而成为通过热熔敷分布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粘结在相邻的纤维增强层的状态。在热塑性树脂材料之间形成有多个的微小间隙,热固化性树脂材料含浸而遍及各纤维增强层和各树脂层整体各处。
-
公开(公告)号:CN102514284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8403.2
申请日:2005-09-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12 , B29C70/088 , B29C70/202 , B29C70/22 , B29C70/885 , B32B5/024 , B32B5/06 , B32B5/10 , B32B5/12 , B32B5/26 , B32B7/02 , B32B7/12 , B32B15/00 , B32B15/14 , B32B15/20 , B32B2250/42 , B32B2262/106 , B32B2305/076 , B32B2307/54 , B32B2307/5825 , B32B2307/718 , B32B2419/00 , B32B2603/00 , B32B2605/18 , Y10T428/24975
Abstract: 使用厚度小于0.08mm的薄层的纤维复合材料提供了改进的抗分层性和层压材料的更薄最小规格。薄层可以与普通层混合,进行交织以便提高强度,并用粘接剂作为连接的增强物。
-
-
公开(公告)号:CN102514284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110428403.2
申请日:2005-09-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12 , B29C70/088 , B29C70/202 , B29C70/22 , B29C70/885 , B32B5/024 , B32B5/06 , B32B5/10 , B32B5/12 , B32B5/26 , B32B7/02 , B32B7/12 , B32B15/00 , B32B15/14 , B32B15/20 , B32B2250/42 , B32B2262/106 , B32B2305/076 , B32B2307/54 , B32B2307/5825 , B32B2307/718 , B32B2419/00 , B32B2603/00 , B32B2605/18 , Y10T428/24975
Abstract: 使用厚度小于0.08mm的薄层的纤维复合材料提供了改进的抗分层性和层压材料的更薄最小规格。薄层可以与普通层混合,进行交织以便提高强度,并用粘接剂作为连接的增强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077647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710105160.2
申请日:2007-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3/04 , B29C70/202 , B29C70/38 , Y10T83/323 , Y10T156/1052 , Y10T156/1062 , Y10T156/1074 , Y10T156/1075 , Y10T156/1084 , Y10T156/12 , Y10T156/1317 , Y10T156/1322 , Y10T156/1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制造装置及其方法,通过具有多组的一个上下一对的上夹持部(14)和下夹持部(16)、夹持被拉出的片材(S)的端部,以扩幅状态从初期状态拉出到结束位置,并且,在以扩幅状态粘贴在针拉幅机(102)上期间,分开位于上述结束位置的其他组的上述上夹持部(14)和下夹持部(16)、使其沿着各轨道移动,复原到初期位置,同时,通过复原到初期位置的上夹持部(14)和下夹持部(16)、在上述初期位置从上下夹住从上述供给装置拉出的片材S的端部、进行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821473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08602.7
申请日:2006-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3/04 , Y10T428/24058 , Y10T428/241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将纤维片层叠为三层,同时难以引起层间剥离的纤维加强片。将一片第一纤维片(2)沿纤维加强片(1)的长度方向配置,该一片第一纤维片(2)是将纤维束(6)向一个方向并丝配列,具有缠绕纤维片(5)的角度θ°的倾斜并重叠地依次缠绕第一纤维片(2)地折返、缠绕为螺旋状,具有以下三层:相对于长度方向使纤维片的方向为0°的第一纤维片(2)、为+θ°的第二纤维片(3)、为-θ°的第三纤维片(4)。
-
公开(公告)号:CN101479086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80024139.8
申请日:2007-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3/305 , B29C43/46 , B29C70/202 , B29C70/506 , B29K2105/0854 , B29K2105/0872 , B32B5/26 , B32B2260/023 , B32B2260/046 , B32B2307/31 , B32B2605/18 , Y10T428/2495 , Y10T428/2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获得一种在高强度下抑制层间剥离发生的层叠成型品,并可以缩短制造时间及节减制造成本的多轴增强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多轴增强层叠成型品(F)由具备增强纤维片的纤维增强层(SR1~SR3)层叠而构成,增强纤维片的增强纤维以排列在三个轴方向的方式被层叠。在各纤维增强层之间形成有树脂层(TP1)和(TP2)。树脂层(TP1)和(TP2)中多个的粒子状热塑性树脂材料大致均匀地分布且相互热熔敷,从而成为通过热熔敷分布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粘结在相邻的纤维增强层的状态。在热塑性树脂材料之间形成有多个的微小间隙,热固化性树脂材料含浸而遍及各纤维增强层和各树脂层整体各处。
-
公开(公告)号:CN101077647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710105160.2
申请日:2007-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3/04 , B29C70/202 , B29C70/38 , Y10T83/323 , Y10T156/1052 , Y10T156/1062 , Y10T156/1074 , Y10T156/1075 , Y10T156/1084 , Y10T156/12 , Y10T156/1317 , Y10T156/1322 , Y10T156/1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制造装置及其方法,通过具有多组的一个上下一对的上夹持部(14)和下夹持部(16)、夹持被拉出的片材(S)的端部,以扩幅状态从初期状态拉出到结束位置,并且,在以扩幅状态粘贴在针拉幅机(102)上期间,分开位于上述结束位置的其他组的上述上夹持部(14)和下夹持部(16)、使其沿着各轨道移动,复原到初期位置,同时,通过复原到初期位置的上夹持部(14)和下夹持部(16)、在上述初期位置从上下夹住从上述供给装置拉出的片材S的端部、进行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1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980023646.2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福井县
IPC: B29B15/10 , B29B11/16 , B29K105/14
Abstract: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获得复合片材的成型方法和成型装置,所述成型方法和所述成型装置使得能够使用较少的作为辅助材料的剥离纸而以高质量和高速度来制造热固性树脂预浸片材。一种用于制造其中纤维片材被浸渍有热固性树脂材料的热固性树脂预浸片材的复合片材的成型方法包括:使其中热固性树脂材料被支撑在具有预定厚度的转移片材的一个表面上的树脂转移片材与纤维片材的一个表面接触以被重叠;对处于重叠状态下的树脂转移片材和纤维片材进行加热处理或加热加压处理;和对处于加热和重叠状态下的树脂转移片材和纤维片材进行冷却处理或冷却加压处理,从而将热固性树脂材料转移到纤维片材以被附着到纤维片材的一个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439206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080022618.8
申请日:2010-05-21
Applicant: 福井县
Inventor: 川边和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11/02 , B29B15/12 , C08J5/043 , D02J1/18 , D04H3/002 , D04H3/04 , D04H3/12 , Y10T428/26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相对于增加了集束根数的纤维束使纤维均匀地分散而形成开纤宽度宽而厚度均匀且薄的开纤线板的开纤方法。在设定成纤维束的纤维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的可动区域M内排列由开纤区域Ai及扩张区域Bi成对构成的区域组Si,在所述开纤区域Ai中,通过使流体通过纤维束中从而使纤维在弯曲的同时沿宽度方向移动而开纤至开纤宽度Wi(i=1,…,n),所述扩张区域Bi与所述开纤区域Ai对应地设定在输送方向上游侧,随着该开纤区域Ai的纤维的宽度方向的移动,所述扩张区域Bi中的纤维束的宽度以末端扩大的方式扩张,因此,通过在开纤区域Ai产生的纤维束的纤维的分散引起的宽度方向的移动现象影响上游侧的扩张区域Bi而进行纤维的预开纤,由此,能够使纤维在开纤区域Ai中均匀地分散而使开纤宽度扩大至规定宽度并使厚度均匀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