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碳骨架包覆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671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63661.1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一种多孔碳骨架包覆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水溶性锡源、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剂配制得到凝胶前驱体溶液并经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再对凝胶进行低温碳化处理,得到锡基碳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复合锡源并有效分散,低温碳化形成的碳骨架能够固定二氧化锡纳米颗粒,改善了锡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大、易造成粉化的现象;并且聚丙烯酰胺在提供碳源的同时原位掺杂氮原子,有助于提高材料导电率;生成二氧化锡粒径小于10nm,有利于增加化学反应位点,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大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相比现有工艺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温度低,工艺成本低的优势,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一种多孔碳骨架包覆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671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0063661.1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一种多孔碳骨架包覆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水溶性锡源、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剂配制得到凝胶前驱体溶液并经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再对凝胶进行低温碳化处理,得到锡基碳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复合锡源并有效分散,低温碳化形成的碳骨架能够固定二氧化锡纳米颗粒,改善了锡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大、易造成粉化的现象;并且聚丙烯酰胺在提供碳源的同时原位掺杂氮原子,有助于提高材料导电率;生成二氧化锡粒径小于10nm,有利于增加化学反应位点,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大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相比现有工艺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温度低,工艺成本低的优势,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多合一辅助控制器内部动力及信号线束的屏蔽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5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452528.7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合一辅助控制器内部动力及信号线束的屏蔽保护方法,使用于氢燃料电池大巴中,通过铝合金密闭空间对线束进行屏蔽和保护,直接通过辅助控制器外壳进行屏蔽包裹,避免了传统屏蔽线缆通过屏蔽层双端接外壳而实现屏蔽层接地导致的接地效果不均匀,且接地电阻过大的问题。同时坚硬的铝合金保护槽相对于常见的波纹管、蛇皮管等线束护套更加坚硬,对线束的保护效果更好。通过线束设计,辅助控制器外壳开模时以及切割好对应的线束槽批量生产,使得布线路径固定且重复性好,并无需使用额外的屏蔽层接地手段和线束护套手段,有效降低了线束操作相关的成本。

    一种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161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451456.4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数据预测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的算法。本发明以电池可用容量表征其健康状态,基于改进鲸鱼算法(IWO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通过已有的健康因子历史数据来预测当前容量。所述的健康因子具有较高表达容量特征的能力。所述的改进鲸鱼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通过非线性权重因子、差分变异扰动项和自适应调整搜索策略,提高鲸鱼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进而更好地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超参数。本发明的预测方法能够有效精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可用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从而对锂离子电池后续的使用进行指导,实现对锂离子电池更加安全、充分的利用。

    金属锂和固态电解质界面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445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42140.6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锂和固态电解质界面层及制备方法,在无机固态电解质表面形成一层界面层,以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的兼容性问题,其制备方法为:将聚合物基体和锂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氮化硼纳米颗粒和固态电解质的混合粉体,分散均匀后,涂覆于固态电解质上,干燥后形成界面层,该界面层具有较好的粘性,改善了金属锂和固体电解质的接触性,降低界面阻抗。而将氮化硼纳米陶瓷作为添加剂,不仅提高了界面层的离子导电率,同时有效阻碍了锂枝晶的生长。该方法操作简单,所述界面层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接触问题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对锂稳定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16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51456.4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数据预测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的算法。本发明以电池可用容量表征其健康状态,基于改进鲸鱼算法(IWO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通过已有的健康因子历史数据来预测当前容量。所述的健康因子具有较高表达容量特征的能力。所述的改进鲸鱼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通过非线性权重因子、差分变异扰动项和自适应调整搜索策略,提高鲸鱼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进而更好地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超参数。本发明的预测方法能够有效精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可用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从而对锂离子电池后续的使用进行指导,实现对锂离子电池更加安全、充分的利用。

    基于陶瓷基电解质片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926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40232.0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陶瓷基电解质片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包含:正极集流体层、复合正极层、陶瓷基电解质片、复合负极层、负极集流体层;复合正极层是由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塑性胶体聚合物混合而成;陶瓷基电解质片是由氧化物电解质和塑性胶体聚合物混合而成;复合负极层是由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塑性胶体聚合物混合而成;塑性胶体聚合物包括塑性晶体、锂盐和/或聚合物添加剂;本发明在小于300℃温度下热压形成一体化全固态电池电芯,不同层间无缝互联,有效的改善了陶瓷基电解质片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问题。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没有引入额外的有机溶剂,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性高。

    多合一辅助控制器内部动力及信号线束的屏蔽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513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52528.7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合一辅助控制器内部动力及信号线束的屏蔽保护方法,使用于氢燃料电池大巴中,通过铝合金密闭空间对线束进行屏蔽和保护,直接通过辅助控制器外壳进行屏蔽包裹,避免了传统屏蔽线缆通过屏蔽层双端接外壳而实现屏蔽层接地导致的接地效果不均匀,且接地电阻过大的问题。同时坚硬的铝合金保护槽相对于常见的波纹管、蛇皮管等线束护套更加坚硬,对线束的保护效果更好。通过线束设计,辅助控制器外壳开模时以及切割好对应的线束槽批量生产,使得布线路径固定且重复性好,并无需使用额外的屏蔽层接地手段和线束护套手段,有效降低了线束操作相关的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