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35799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0362442.X

    申请日:2016-05-30

    Inventor: 朱旗 任春梅

    Abstract: 一种针形红茶的加工方法,其是以一芽一叶初展的幼嫩芽鲜茶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后,先于34℃‑36℃下发酵再于16‑18℃冷却,然后通过机械做形和干燥(炒二青、手工做形、复炒、干燥提香),即可。如此,本发明通过借用安化松针机械加工针形技术和快速发酵工艺以制备针形红茶,制得的针形红茶外形细直秀丽、状似松针、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甜香浓郁,滋味甘醇,汤色红亮;叶底完整、红匀明亮,为新型红茶产品。本方法采用科学发酵,不仅有利红茶品质化学形成,还能缩短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黑毛茶加工新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04883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305401.2

    申请日:2015-06-08

    Inventor: 朱旗 刘仲华

    Abstract: 一种黑毛茶加工新方法,是当茶园内茶芽78-84%为一芽4叶/一芽5-6叶时进行采摘,采摘的茶叶作为内销黑茶/边销黑茶加工的原料;将上述内销黑茶或边销黑茶原料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传统杀青;将杀青后的茶叶立即趁热进行一次性揉捻,然后将加工内销黑茶的茶叶进行2孔筛筛分,加工边销黑茶的茶叶进行1孔筛筛分,筛面茶皆经切扎机切扎;最后将筛底茶和切扎后的筛面茶混合,渥堆发酵,干燥。如此,本发明将茶叶精制过程中的筛分和切断工序引入黑毛茶初制过程中,使加工成的黑毛茶无需进行精加工,便可成为黑茶成品茶加工的原料,简化了茶叶加工过程,简化了生产工艺,减少了场地、设备和成本的投入,且能提高产品制率和劳动效率。

    一种湖南黑毛茶醇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24186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84995.3

    申请日:2015-05-29

    Inventor: 朱旗 刘仲华

    Abstract: 一种湖南黑毛茶醇化方法,是先将黑毛茶均匀雾化喷水,使其含水量为28%-30%,再将黑毛茶堆积于密闭控制室/箱内,堆积厚度为25-30cm,最后密封存放10d-14d;存放过程中,保持黑毛茶含水量为28-30%,堆温为42-46℃。本发明通过在密闭控制室/箱中对湖南黑毛茶进行湿度和温度控制,加速了黑毛茶内含物质的转化,使其醇化时间缩短,仓储时间缩短,减少了黑毛茶库存面积和资金占用,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本发明建立的新的黑毛茶处理工艺,实现了黑毛茶醇化的人工处理,加速了工艺进程。

    一种茯砖茶醇化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14178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85056.0

    申请日:2015-05-29

    Inventor: 朱旗 刘仲华

    Abstract: 一种茯砖茶醇化方法,是将加工好的茯砖茶成品单层均匀置于密闭环境中28d-32d,保持环境湿度为78%-84%,温度为35℃-40℃。本发明在现有较多未经醇化的黑毛茶用于茯砖茶加工中,导致黑毛茶内含成分转化不够,茯砖茶产品外形色泽偏青,内质口感偏粗涩,而不宜及时饮用,需醇化2-3年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茯砖茶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处理,加速了未经处理黑毛茶的内含物质的转化,弥补了茯砖茶转化不足的问题,解决了茯砖茶产品外形色泽偏青、口感偏粗涩的问题,确保了茯砖茶品质要求,使茯砖茶能及时饮用,满足了市场对茯砖茶的需求,利于茯砖茶市场的开拓与推广。

    一种利用茶叶酶促反应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加工黑毛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1285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362443.4

    申请日:2016-05-30

    Inventor: 朱旗 任春梅

    Abstract: 一种利用茶叶酶促反应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加工黑毛茶的方法,该方法是按传统黑毛茶加工要求采摘原料,然后进行萎凋、揉捻、发酵、杀青、渥堆、复揉、干燥工艺。本发明将红茶加工的萎凋、揉捻和发酵工艺与黑毛茶渥堆工艺相结合,通过萎凋、揉捻和发酵工序,适度氧化部分茶多酚化合物(胞内酶作用),再利用黑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和其产生的胞外酶进一步转化茶叶中的粗老成分,从而,利用茶叶鲜叶自身的生物氧化酶和黑毛茶加工渥堆中的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共同对内含成分进行转化,提高夏秋黑毛茶内含成分的转化效率,有效降低了黑毛茶的粗老、苦涩滋味,提高了黑毛茶的品质;减少了黑毛茶存储时间,减少了企业资金周转,减轻了企业负担。

    一种针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3579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62442.X

    申请日:2016-05-30

    Inventor: 朱旗 任春梅

    Abstract: 一种针形红茶的加工方法,其是以一芽一叶初展的幼嫩芽鲜茶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后,先于34℃‑36℃下发酵再于16‑18℃冷却,然后通过机械做形和干燥(炒二青、手工做形、复炒、干燥提香),即可。如此,本发明通过借用安化松针机械加工针形技术和快速发酵工艺以制备针形红茶,制得的针形红茶外形细直秀丽、状似松针、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甜香浓郁,滋味甘醇,汤色红亮;叶底完整、红匀明亮,为新型红茶产品。本方法采用科学发酵,不仅有利红茶品质化学形成,还能缩短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利用茶叶酶促反应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加工黑毛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128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62443.4

    申请日:2016-05-30

    Inventor: 朱旗 任春梅

    Abstract: 一种利用茶叶酶促反应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加工黑毛茶的方法,该方法是按传统黑毛茶加工要求采摘原料,然后进行萎凋、揉捻、发酵、杀青、渥堆、复揉、干燥工艺。本发明将红茶加工的萎凋、揉捻和发酵工艺与黑毛茶渥堆工艺相结合,通过萎凋、揉捻和发酵工序,适度氧化部分茶多酚化合物(胞内酶作用),再利用黑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和其产生的胞外酶进一步转化茶叶中的粗老成分,从而,利用茶叶鲜叶自身的生物氧化酶和黑毛茶加工渥堆中的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共同对内含成分进行转化,提高夏秋黑毛茶内含成分的转化效率,有效降低了黑毛茶的粗老、苦涩滋味,提高了黑毛茶的品质;减少了黑毛茶存储时间,减少了企业资金周转,减轻了企业负担。

    一种黑毛茶机械烘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55561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305402.7

    申请日:2015-06-08

    Inventor: 朱旗 刘仲华

    Abstract: 一种黑毛茶机械烘焙方法,该方法是将黑毛茶均匀输送至具有4或6层百叶板,两相邻百叶板之间的距离为25-30cm,且匀叶板距离为18cm-20cm的茶叶自动烘干机内烘焙,进风温度为100-110℃,烘焙时间为40-50min,烘干机顶部为半封闭,茶叶出机后摊放20min,再将摊凉后的茶叶均匀输送至匀叶板距离为2-4cm的自动烘干机内烘焙,进风温度为120-130℃,烘焙时间为20-30min。如此,本发明利用现代干燥技术,采用机械化生产,以机械烘焙取代传统七星灶烘焙,既去除了松柴明火的松烟影响,消除了松烟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又保障了茶叶中物质的转化,能满足黑毛茶加工成品黑茶的品质要求,实现黑毛茶处理加工的连续化,提高原料处理效率,保障处理质量的稳定性。

    一种黑毛茶加工新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04883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05401.2

    申请日:2015-06-08

    Inventor: 朱旗 刘仲华

    Abstract: 一种黑毛茶加工新方法,是当茶园内茶芽78-84%为一芽4叶/一芽5-6叶时进行采摘,采摘的茶叶作为内销黑茶/边销黑茶加工的原料;将上述内销黑茶或边销黑茶原料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传统杀青;将杀青后的茶叶立即趁热进行一次性揉捻,然后将加工内销黑茶的茶叶进行2孔筛筛分,加工边销黑茶的茶叶进行1孔筛筛分,筛面茶皆经切扎机切扎;最后将筛底茶和切扎后的筛面茶混合,渥堆发酵,干燥。如此,本发明将茶叶精制过程中的筛分和切断工序引入黑毛茶初制过程中,使加工成的黑毛茶无需进行精加工,便可成为黑茶成品茶加工的原料,简化了茶叶加工过程,简化了生产工艺,减少了场地、设备和成本的投入,且能提高产品制率和劳动效率。

    混合发酵法醇化黑毛茶的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859080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059699.9

    申请日:2014-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发酵法醇化黑毛茶的加工工艺,以黑毛茶为原料,向其中加入醇化液,控制含水量25-30%,堆成茶堆进行醇化,醇化结束后蒸汽灭菌、干燥。本工艺在醇化过程中,通过向黑毛茶中添加含有高酶活茶鲜叶匀浆液的醇化液,利用天然茶树鲜叶中的酶类促进多酚类、黄酮类物质的生物转化,相比利用商品化的酶制剂更安全、便利,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添加假丝酵母与黑曲霉混合菌发酵,有效促进了黑曲霉分泌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等,促进不溶性纤维素、淀粉、果胶等大分子物质转化成可溶性小分子成分,增进黑茶滋味醇厚度;添加汉逊德巴利酵母,增加维生素和茶碱含量,降低茶叶的单宁酸和咖啡因含量,有效提升成品黑茶的营养与养生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