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65782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1211035.1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气土变形实验模型系统及实验方法,该系统包括:模型箱,所述模型箱内填充砂土或细玻璃珠,用于进行一系列的含气土变形实验;注水系统,所述注水系统用于向所述模型箱内注水,并控制所述模型箱水位,以模拟地层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注气系统,所述注气系统用于向所述模型箱内注入多种混合气体,并且实时调控注气速率;变形检测系统,所述变形检测系统用于记录和检测所述模型箱内的土体变形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17500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18303.5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桩钢套管施工附加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建立钢套管施工的计算模型;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桩端压力p;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桩侧径向压力q;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桩侧垂向摩阻力f;根据所述桩端压力p,引入土塞高度折减系数ζ,计算修正的桩端压力p’;根据所述桩侧径向压力q和桩侧垂向摩阻力f,引入四区段修正,计算修正的桩侧径向压力q’和桩侧垂向摩阻力f’。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计算钢套管施工附加力时忽视实际工程中钢套管分节施工的特点,以及钢套管施工深度范围内挤土效应强弱的影响,使得最终结果与实际工程有出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3137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010788422.5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E21D9/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饱和土小曲率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预测方法,包括:对饱和土内部作用集中力引起土体竖向变形初始解进行积分处理,得到盾壳作用面上分布力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考虑刀盘挤土效应,得到曲线盾构推进系统各分区附加推力引起土体变形;考虑曲线盾构盾壳内、外两侧摩擦力差异、盾尾浆液蔓延以及土体软化特性,得到盾壳摩擦力引起土体变形;考虑盾尾注浆压力沿盾尾空隙环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得到盾尾注浆压力引起土体变形;考虑曲线盾构推进过程土体呈椭圆非径向移动和线路内侧额外超挖,得到土体损失引起土体变形;综合各因素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得到饱和土小曲率盾构施工引起土体总变形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33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89156.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施工因素的饱和软土盾构下穿引起既有隧道变形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工程资料确定计算参数;根据所述参数计算既有隧道纵向等效抗弯刚度与地基模量;根据所述参数建立盾构下穿力学模型,刀盘附加推力考虑了刀盘的挤土效应;盾壳摩擦力考虑了土体的软化作用与浆液蔓延作用,盾尾注浆压力考虑了分区作用,土体损失考虑了注浆填充的影响;根据所述盾构下穿力学模型,计算各施工因素引起的既有隧道附加应力;将所述施工因素引起的既有隧道附加应力施加至既有隧道上,得到既有隧道变形。本发明避免了传统Mindlin解只能将土体视为单向介质的问题、以及将刀盘推力、盾壳摩擦力、盾尾注浆压力假设为均匀分布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33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010789156.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施工因素的饱和软土盾构下穿引起既有隧道变形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工程资料确定计算参数;根据所述参数计算既有隧道纵向等效抗弯刚度与地基模量;根据所述参数建立盾构下穿力学模型,刀盘附加推力考虑了刀盘的挤土效应;盾壳摩擦力考虑了土体的软化作用与浆液蔓延作用,盾尾注浆压力考虑了分区作用,土体损失考虑了注浆填充的影响;根据所述盾构下穿力学模型,计算各施工因素引起的既有隧道附加应力;将所述施工因素引起的既有隧道附加应力施加至既有隧道上,得到既有隧道变形。本发明避免了传统Mindlin解只能将土体视为单向介质的问题、以及将刀盘推力、盾壳摩擦力、盾尾注浆压力假设为均匀分布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7724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19676.4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21D9/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地铁隧道附加围压的计算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建立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地铁隧道施工的计算模型;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泥水仓附加推力q引起的第一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盾壳摩擦力f引起的第二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盾尾注浆附加压力p引起的第三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土体损失ε引起的第四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根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计算大直径泥水盾构各附加应力引起的总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根据所述总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计算考虑隧道存在影响的附加围压。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将盾构施工因素视为均匀分布力,无法考虑盾构直径的变化,使得最终结果与实际工程有出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33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88441.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因素影响的饱和土双线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计算方法,包括:确定饱和土双线盾构掘进的施工参数;根据所述施工参数确定饱和土双线盾构掘进过程中各因素的取值,包括刀盘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注浆压力及土体损失率;根据土体变形考虑先后行盾构施工间隔及穿越形式的影响、刀盘附加推力考虑挤土效应、盾壳摩擦力考虑浆液蔓延及土体软化、注浆压力考虑浆液自重及环向不均匀分布的影响并将其进行分区处理、以及土体损失率考虑注浆填充,建立饱和土双线盾构推进受力分析模型;根据所述饱和土双线盾构推进受力分析模型确定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通过叠加得到饱和土双线盾构施工引起土体的总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17500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0418303.5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桩钢套管施工附加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建立钢套管施工的计算模型;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桩端压力p;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桩侧径向压力q;根据所述计算模型,计算桩侧垂向摩阻力f;根据所述桩端压力p,引入土塞高度折减系数ζ,计算修正的桩端压力p’;根据所述桩侧径向压力q和桩侧垂向摩阻力f,引入四区段修正,计算修正的桩侧径向压力q’和桩侧垂向摩阻力f’。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计算钢套管施工附加力时忽视实际工程中钢套管分节施工的特点,以及钢套管施工深度范围内挤土效应强弱的影响,使得最终结果与实际工程有出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3181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12319.X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形盾构隧道管片及拼装方法,所述管片包括沿隧道环向的环向平板和沿隧道轴线伸出的后翼板,所述后翼板位于环向平板底部,所述后翼板顶部与底部的边缘沿轴向设置有插入角,所述环向平板顶部与底部的边缘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插入角的角度对应的斜角,所述后翼板的插入角与环向平板的斜角相互契合。将多个L形盾构隧道管片通过左右交错拼装成环,再通过纵向插入的方式拼装成完整盾构隧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L形盾构隧道管片为环向、纵向错缝拼装,避免了环、纵缝连通,提升了隧道结构的抗错台能力与防水能力;管片拼装实现了管片规格的统一化,减少管片制作成本,简化拼装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33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88444.1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因素影响的饱和土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方法,包括:确定饱和土盾构掘进的施工参数;根据所述施工参数确定饱和土盾构掘进过程中各因素的取值,包括刀盘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注浆压力及土体损失率;根据刀盘附加推力考虑了挤土效应的影响、盾壳摩擦力考虑了浆液蔓延及土体软化的影响、注浆压力考虑了浆液自重及环向不均匀分布的影响并将其进行分区处理、以及土体损失率考虑了注浆填充的影响,建立饱和土盾构推进受力分析模型;根据所述饱和土盾构推进受力分析模型确定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通过叠加得到饱和土盾构施工引起土体的总变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