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石墨烯对圆偏振光高效率吸收的方法及吸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7338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106489.6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石墨烯对圆偏振光高效率吸收的方法及吸波装置,属于光电探测与微纳光机电系统领域。所述装置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由石墨烯方片周期性阵列、介质薄膜层和金属反射镜构成,其中石墨烯方片位于元胞中心位置,介质薄膜层用来分隔石墨烯和金属反射镜,金属反射镜为一块厚度大于入射光波长趋肤深度的金属薄片。针对本发明装置激发的石墨烯等离子体共振,利用Fabry‑Pérot理论可以准确估算吸收峰位置;通过调控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动态选择增强吸收通道;通过在元胞中集成多个不同边长的石墨烯方片,可以获得多个高效率的吸收通道。

    一种黑莓果脯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7405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231388.X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宋春芳 桑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G3/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莓果脯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黑莓经选果、处理后室温解冻,再经护色、硬化处理后,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功率300~330W,真空度0.065~0.085MPa,渗糖20~30min。而后常温常压渗糖1小时,将渗糖后的黑莓在微波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到含水率30~35%左右,而后热风干燥,温度50~6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20%左右,使外部不粘手,有弹性感,即得黑莓果脯。本发明方法以黑莓为原料,通过微波真空作用对黑莓进行微波渗糖工艺制作果脯,通过糖渍加工黑莓果脯,物料温度全程控制在60℃一下,可以较好保持黑莓的原有风味和营养,其果脯外形饱满、颜色鲜亮、口感纯正,品质最佳,并有效地延长了黑莓的货架期,促进了黑莓的反季节销售,满足了果农和消费者的需求。

    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332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330839.0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耦合光栅由带二分之一虚设层厚度的、等同的、上下堆叠的双光栅构成,针对TM偏振入射光在布儒斯特角附近,通过控制两光栅间微/纳米级的相对横移改变结构电磁场分布,实现对导模共振滤波器光谱带宽大小的连续调控。在光栅发生横移过程中,两光栅之间的相对横移引起的峰值波长漂移现象不明显,反射光谱带宽大小却变化显著,两光栅发生相对横移时滤波器保持优良的抗反射滤波特性。通过微调入射角,可以补偿因两光栅相对横移导致的反射峰值漂移。

    基于多层膜实现高效率光学手性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509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24512.5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层膜实现高效率光学手性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圆偏振器、生物传感器、量子光学与手性光学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底、下各向异性膜层、相变膜层、上各向异性膜层;上各向异性膜层与下各向异性膜层有相对扭转角,使装置的面外镜像对称性破缺,从而产生本征光学手性。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扭转各向异性膜层和相变膜层共筑的多层膜结构,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近完美的本征圆二色性(CD),同时该结构还具有很高的结构制备容差、角度容差和CD动态可调功能,在分析化学、偏振光学、手性光学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9646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1910585107.X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其将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与金属微结构阵列相结合,也即在传统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上方承载金属微结构阵列,结合金属‑介质周期膜堆提供的宽波段近场反射以及金属微结构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实现超宽带的光吸收增强。此外,该方法设计的宽带吸波器无需使用金或银等贵金属,制备成本相对较低,且具有优越的偏振不敏感宽带吸收性能和极高的制作容差,在增强纳米成像、隐身材料、太阳能电池、光调制器、触摸屏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基于多层膜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8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05758.3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层膜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光学、光电探测与激光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上下依次堆叠的:第一膜堆、各向异性光学吸收材料膜层、第二膜堆;所述各向异性光学吸收材料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堆和第二膜堆的交界面。本发明由于所述堆叠的第一膜堆和第二膜堆交界面存在边界态,边界态诱导的光场增强能够有效提高光学吸收材料膜层的光吸收效率;此外,借助光学吸收材料自身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改变入射光的偏振角,可以在正入射条件下实现可调谐光吸收,进而获得光开关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光吸收效率高、吸收通道可切换等优势,在微纳光学、光电探测、激光与光通信领域极具应用价值。

    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55716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1325031.6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桑田

    Abstract: 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包括基底(1)、光栅(2)和吸收材料(3),光栅(2)包括光栅层和膜层,光栅层位于膜层上,吸收材料(3)位于膜层和基底(1)之间,栅格间的膜层上具有刻槽(4),使光栅(2)对称性破缺。本发明的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石墨烯光吸收,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结构制备容差、角度容差和折射率传感功能,在光电探测、光热转化、光电成像、光学滤波、荧光光谱、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5571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325031.6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桑田

    Abstract: 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包括基底(1)、光栅(2)和吸收材料(3),光栅(2)包括光栅层和膜层,光栅层位于膜层上,吸收材料(3)位于膜层和基底(1)之间,栅格间的膜层上具有刻槽(4),使光栅(2)对称性破缺。本发明的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石墨烯光吸收,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结构制备容差、角度容差和折射率传感功能,在光电探测、光热转化、光电成像、光学滤波、荧光光谱、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1157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651909.1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通过在光栅层的上、下方覆盖金属薄层,形成金属‑介质复合结构,针对TM偏振光,利用光栅提供波矢匹配,在金属‑介质分界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利用介质光栅脊与其上下金属界面形成的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光场能量的高度局域和共振吸收增强,使得反射光能量急剧下降,在宽带高反射光谱中形成反射谷。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反射谷位置的显著移动,通过监测反射光谱中反射谷位置的移动,实现对不同分析物样品的识别。

    一种利用结构对称性破缺实现超窄带吸收和传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377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0469097.3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结构对称性破缺实现超窄带吸收和传感的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与光电探测领域。本发明的光栅结构是由金属基底、低折射率的介质缓冲层、高折射率的介质光栅层构成,在光栅层中引入纳米刻槽,通过改变纳米刻槽的位置改变光栅结构的对称性,利用光栅结构的对称性破缺实现光场在纳米刻槽中的高度局域和显著增强,进而对入射光波实现超窄带选择性完美吸收。此外,由于电场能量高度局域于对称性破缺光栅的纳米刻槽中,背景折射率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吸收峰的显著移动,该方法同时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折射率传感功能,在光吸收器件、增强纳米成像、隐身材料、光电探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