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G代码内嵌参数的热误差补偿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0262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131616.6

    申请日:2017-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04 G05B2219/35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G代码内嵌参数的热误差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获取数控机床上指定测点的温度值,并根据该温度值计算机床的热误差预测值;根据计算出的热误差预测值计算得到补偿值,并将该补偿值发送至数控系统的PLC中的寄存器;在接收到G代码运行指令时,读取当前的补偿值,并运行带有该补偿值的G代码。本发明提出的数控机床G代码内嵌参数的热误差补偿方法,通用性高且运行安全可靠。

    一种可编程的双现场总线转换接口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61168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24243.4

    申请日:2016-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编程的双现场总线转换接口和方法,支持NCUC和Profibus‑DP两种现场总线转换的接口装置,同时该接口转换装置能使接入的串口通信设备或网口通信设备分别和支持NCUC或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设备进行可靠通信,实现异构网络互联。本发明采用了STM32F103RET6微控制器,是32位高性能微控制器,采用专用的Profibus‑DP协议芯片,实现用户数据到Profibus‑DP总线的通信,处理速度更快。实现了串口设备、网口设备接入到NCUC现场总线、Profibus‑DP现场总线进行通信的功能。具有处理速度快、灵活性强、通信可靠等特点,可以减少工业现场NCUC、Profibus‑DP从站设计复杂度、降低用户使用NCUC、Profibus‑DP技术门槛和开发成本,有利于产品集成和产品快速开发。

    数控机床热误差反馈截断补偿脉冲发送控制电路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448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853114.0

    申请日:2014-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04 G05B2219/34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热误差反馈截断补偿脉冲发送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控制电路基于FPGA芯片和外部脉冲叠加电路实现,FPGA芯片包括外部信号接收端口、内部时钟分频电路、内部功能时序逻辑电路、补偿脉冲输出端口和系统硬件电路。本发明通过外部信号输入端口接收来自热误差补偿控制器的处理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在信号处理电路发送的触发信号作用下,在恰当的补偿时机内,将内部产生的正交补偿信号由补偿脉冲发送端口输送到外部脉冲叠加电路中,从而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的快速、精确补偿。

    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重型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7842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52875.0

    申请日:2015-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重型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的结构,利用训练样本对BP神经网络各层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寻优,在满足了设定的误差目标之后,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结构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寻优,在将遗传算法寻找的最优权值阈值代入BP神经网络中进行样本训练,基于误差梯度下降原理在极值点附近进行快速搜索,直到训练结束得到热误差预测模型;最后对获得的热误差预测模型进行鲁棒性测试,本发明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结构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寻优,克服BP神经网络的自身特点,提高其训练时收敛的快速性、精确性和鲁棒性。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带温度补偿的卡箍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9433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0877110.4

    申请日:2018-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带温度自补偿的卡箍松动自监测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卡箍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在第一孔内设有测应变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在第二孔内设有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卡箍上端面设有垫片,所述垫片覆盖整个卡箍的上端面,通过紧固件将两卡箍卡装在一起。该发明充分利用了光纤光栅传感器抗电磁干扰,体积小,易于组网和分布式的特点,使得该发明能实现在不改变卡箍整体结构性能的前提下对强电磁环境下小公称直径短螺栓连接的块状卡箍松动进行分布式远程在线监测。

    一种基于卷积去噪自编码器的碳纤维原丝监测数据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60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38154.3

    申请日:2019-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去噪自编码器的碳纤维原丝监测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碳纤维原丝生产监测数据,并将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和工艺顺序整理成数据集;2)选取数据集中无缺失的样本,作为目标数据集;对目标数据集进行随机缺失操作,获得训练数据集;3)建立卷积去噪自编码器模型,并利用步骤2)中保存的训练数据集和目标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4)利用步骤3)训练好的卷积去噪自编码器模型对待处理的原丝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卷积去噪自编码器的碳纤维原丝监测数据预处理方法,解决碳纤维监测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和离群点问题,能够快速完成碳纤维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卡箍松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198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63303.4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卡箍松动检测装置,包括光纤光栅解调仪、上位机、第一卡箍、第二卡箍,以及设于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接触面上的智能检测垫片,所述智能检测垫片包括本体,以及预埋于本体内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两端与外设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相连,光纤光栅解调仪通过局域网与上位机相连;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通过两根连接螺栓固定于管路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卡箍松动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构建了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漂移量与螺栓预紧力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该对应关系的参数变化实现对卡箍松动的在线检测;同时,结合现代数据处理的方法,可实现卡箍在复杂多变的振动环境下的卡箍松动检测。

    嵌入式数控机床热误差实时补偿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04267667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49861.8

    申请日:2014-0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数控机床热误差实时补偿控制器,包括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FPGA芯片、热补偿执行模块和系统电源。本发明采用热误差半闭环前馈补偿方式和反馈脉冲叠加补偿策略,在数控机床上安装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利用嵌入到嵌入式处理器中的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对数控机床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误差值进行预测;在数控机床的位置反馈环中插入热误差补偿执行模块,通过在反馈脉冲中叠加补偿脉冲实现热误差的实时补偿。本发明采用FPGA芯片实现补偿脉冲的产生与补偿实施,补偿脉冲频率能够满足数控机床高速加工状态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60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10680.X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位于物理空间中的数据的感知和采集模块、位于虚拟空间中的物流配送数据中心模块、配送道路地图的构建与AI算法模块和配送路径规划仿真模块;数据的感知和采集模块将感知和采集到的信息输入物流配送数据中心模块;物流配送数据中心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的感知和采集的孪生数据;配送道路地图的构建与AI算法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虚实融合数据;配送路径规划仿真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规划物流配送仿真方案转化为决策指令。本发明将实时的配送车辆速度信息融合到长周期预测模块中,采用扰动事件的演化方法,实时更新预测道路车速信息,得出智能的配送规划结果。

    基于数字孪生的UWB定位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320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91539.6

    申请日:2021-10-13

    Inventor: 娄平 赵琪 曾宇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的UWB定位系统,它包括室内环境的数字化建模模块、最佳锚点位置选择模块、定位系统校正模块和标签定位误差消除处理模块,本发明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解决了基站布置不合理、数据抖动、非视距误差大、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增强了定位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定位精度以及定位目标显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扩大了室内定位系统的应用场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