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74810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580034695.8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一种冷凝器,具备:芯部(2)、集水箱(5)、第一调制箱(11)、以及第二调制箱(12)。芯部具有供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动用的多个管(3)。第一调制箱在多个管的长度方向的侧部以沿着集水箱的方式设置。第二调制箱与第一调制箱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芯部在重力方向下方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在集水箱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调制箱的内部以及第二调制箱的内部这两者连通的连通空间(57)。集水箱具有将连通空间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导入到芯部的过冷部(2b)的导入路(59)。连通空间与导入路的第一连接部(572)相对于连通空间与第二调制箱的第二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冷凝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2833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680027535.5

    申请日:2016-05-25

    Abstract: 冷凝器(1)的液体接收器(10)具有沿着管(2a)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一方的集水箱(5)侧与第一液体接收部(11)连通的第二液体接收部(12)。第二液体接收部(12)与如下部位连接:该部位配置于一方的集水箱(5)的外部并且比第一液体接收部(11)中的与制冷剂导入部(112a)连接的连接部位更靠近上方侧。并且,液体接收器(10)中的连接第一液体接收部(11)和第二液体接收部(12)的液体接收用连接部(13)的第二液体接收部(12)侧的下端部(13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如下位置:该位置相比于靠近第二液体接收部(12)的内部的管(2a)的层叠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而更靠近第二液体接收部(12)的内部的管(2a)的层叠方向上的底部(BL)侧。

    冷凝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3283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7535.5

    申请日:2016-05-25

    Abstract: 冷凝器(1)的液体接收器(10)具有沿着管(2a)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一方的集水箱(5)侧与第一液体接收部(11)连通的第二液体接收部(12)。第二液体接收部(12)与如下部位连接:该部位配置于一方的集水箱(5)的外部并且比第一液体接收部(11)中的与制冷剂导入部(112a)连接的连接部位更靠近上方侧。并且,液体接收器(10)中的连接第一液体接收部(11)和第二液体接收部(12)的液体接收用连接部(13)的第二液体接收部(12)侧的下端部(13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如下位置:该位置相比于靠近第二液体接收部(12)的内部的管(2a)的层叠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而更靠近第二液体接收部(12)的内部的管(2a)的层叠方向上的底部(BL)侧。

    冷凝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7481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34695.8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一种冷凝器,具备:芯部(2)、集水箱(5)、第一调制箱(11)、以及第二调制箱(12)。芯部具有供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动用的多个管(3)。第一调制箱在多个管的长度方向的侧部以沿着集水箱的方式设置。第二调制箱与第一调制箱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芯部在重力方向下方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在集水箱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调制箱的内部以及第二调制箱的内部这两者连通的连通空间(57)。集水箱具有将连通空间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导入到芯部的过冷部(2b)的导入路(59)。连通空间与导入路的第一连接部(572)相对于连通空间与第二调制箱的第二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冷凝器侧板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572105U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20638518.9

    申请日:2013-10-16

    Inventor: 内藤寿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コ字型剖面部与平板状的前端部,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コ字型剖面部之间具有倾斜部,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コ字型剖面部之间具有台座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在向冷凝器安装所述侧板时,通过顶在所述冷凝器的集罐的外表面而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コ字型剖面部的交界处且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设有切入部。从而能够容易进行侧板的定位,确保冲压成形性,抑制应变的产生,确保侧板下表面的平面度,可以实现与现有技术等同的组装性、焊接性,能够维持芯部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