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51370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680010753.4
申请日:2006-03-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502707 , B01L3/502 , B01L3/502715 , B01L2200/16 , B01L2300/044 , B01L2300/0636 , B01L2300/0825 , G01N35/00029 , G01N2035/0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自动化各种测定的反应容器。其优选方式为:在平板状的基板(10)的同一侧作为凹部形成样品注入部(12)、分型(typing)试剂储存部(14)及矿物油储存部(16),进而还形成多个探针配置部(18)。分型试剂储存部(14)和矿物油储存部(16)被薄膜(20)密封,从薄膜(20)上,用大小为覆盖样品注入部(12)、分型试剂储存部(14)、矿物油储存部(16)及探针配置部(18)的可以剥离的密封材料(22)覆盖基板(10)的表面。用喷嘴(nozzle)进行液体的移送。
-
公开(公告)号:CN101155917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680011106.5
申请日:200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502715 , B01L3/502 , B01L7/52 , B01L2200/16 , B01L2300/044 , B01L2300/0636 , B01L2300/0825 , C12Q2565/629 , G01N21/6452 , G01N21/6486
Abstract: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使用至少具备分别对应各多个多态性位点发出荧光的探针的多个探针配置部的基因多态性诊断用反应容器。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部(118)基于从荧光检测部(64)得到的荧光检测值的每单位时间的荧光强度值(time-course(タイムコ一ス)的斜度)判定基因多态性的有无。
-
公开(公告)号:CN101151537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680010495.X
申请日:200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0262 , B01L2400/022 , B01L2400/024 , G01N35/1016 , G01N35/1095
Abstract: 一种反应容器中的分注方法及反应容器处理装置,可以容易地分注微量的不挥发性液体。优选的方式为:在先向探针配置部(18)分注的反应液(170)上分注矿物油(40)时,在喷嘴的喷头(70)的顶端形成矿物油(40)的液滴(40a),使该液滴(40a)接触反应孔的内壁面或先分注到反应孔的反应液(170)的表面而使其向反应孔内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151536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680010191.3
申请日:200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0268 , B01J2219/00317 , B01J2219/0036 , B01J2219/00364 , B01J2219/00702 , B01L3/502715 , B01L2200/0642 , B01L2200/0684 , B01L2200/142 , B01L2200/16 , B01L2300/044 , B01L2300/0636 , B01L2300/0825 , G01N35/1016 , G01N35/1095
Abstract: 一种反应容器中的不挥发性液体分注方法及反应容器处理装置,可以容易地分注微量的不挥发性液体。优选的方式为:在分注矿物油(不挥发性液体)时,进行如下分注:在喷嘴(28)的喷头(70)内吸入并保持多于1次的分注量的大量的矿物油(40),从而减少喷头(70)内的空气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84907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780006037.3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5/02 , G01N33/54366
Abstract: 为操纵如下的反应仪器(80),即:至少具备使样品发生反应的反应容器以及收容样品的反应中使用的试药的试药容器的反应板的表面侧的上部空间被具有气密性的罩覆盖,在反应板上进行液体的移送的移液器(20)的前端侧配置在由罩覆盖的空间的内侧,基端部配置在外侧,并且相对于反应板的表面在与面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能够移动地支持,至少具备:装配反应仪器(80)的反应仪器装配部的台(82);与移液器(20)的基端部卡合,驱动移液器(20)的移动和移液动作的驱动单元(36);接受与反应板上的反应产物相互作用的光或从反应产物发出的光而光学检测反应产物的检测单元(38);至少控制由驱动单元(36)进行的移液动作以及由检测单元(38)进行的检测动作的控制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47136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480080145.5
申请日:2014-07-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Abstract: 预处理装置使用按每种试样准备的预处理试剂盒,将预处理试剂盒设置于与预处理项目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处理端口,来执行规定的预处理项目。控制部对保持并输送预处理试剂盒的输送部、在各处理端口执行预处理项目的处理部的动作进行控制,该控制部具备处理状况管理单元、随机接入单元以及预处理单元。随机接入单元构成为,确认与要对预处理试剂盒中收容的试样执行的预处理项目对应的预处理端口的闲置状况,在作为与该预处理项目对应的处理端口存在闲置的处理端口时,将该预处理试剂盒设置于该处理端口。预处理单元在处理端口设置有预处理试剂盒时对该预处理试剂盒内的试样执行对应的预处理项目。
-
公开(公告)号:CN1648670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510004775.7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IPC: G01N35/00 , G01N27/447 , G01N30/16 , G01N30/88 , G01N30/7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4743 , G01N30/24 , G01N30/6095 , G01N30/88 , G01N2030/8827 , Y10T436/25 , Y10T436/25375
Abstract: 一种微型芯片处理方法及装置,为了对具有使溶液在板状部件内部移动的同时进行分析的主流路的微型芯片进行处理,对多个所述主流路使用通用的分注装置,进行一个主流路中的前处理结束后向下一个主流路的前处理移动的前处理工序。在前处理结束的主流路中,对每个主流路实行独立的分析工序,同时在多个主流路中并行实行分析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103639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910955005.2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磁场施加部与容器的外周面接触的前提下准确地保持容器内的磁性体颗粒与磁场施加部之间的距离的磁性体颗粒操作用装置。磁体(130)从外侧靠近保持于容器保持部的容器(20),通过相对于容器(20)相对移动而使磁场变化,从而使容器(20)内的磁性体颗粒移动。引导件(150)用于在磁体(130)相对于容器(20)相对移动时将容器(20)与磁体(130)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由此,能够在不使磁体(130)与容器(20)的外周面接触的前提下准确地保持容器(20)内的磁性体颗粒与磁体(130)之间的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131824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11059883.2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IPC: B01J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体颗粒操作用容器以及磁性体颗粒操作用装置,能够使与磁体的移动有关的控制的设定自动化。容器(20)是管状,在该容器(20)中,凝胶状介质层(12)和液体层(11)沿长边方向交替地层叠。在将目标物质固定于被填充在容器(20)的内部的磁性体颗粒(13)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使设置在外部的磁体移动来使磁性体颗粒(13)依次在凝胶状介质层(12)和液体层(11)中移动。在容器(20)中设置有信息保持部(24)。信息保持部(24)用于保持识别信息。识别信息与用于使磁体移动的控制程序建立对应。
-
公开(公告)号:CN106537138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480080617.7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Abstract: 预处理组件包括有分离装置、回收容器以及裙板部。分离装置为筒状的容器,具有上方开口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设有使试样通过而使试样中的特定成分从试样中分离的分离层,并且,在下端部设有用于提取已通过分离层的试样的提取口。回收容器能够相对于分离装置装卸,具有回收自分离装置的提取口被提取的试样的内部空间,回收容器以该内部空间收容有分离装置的下端部的状态嵌入于构成过滤口的凹部,该过滤口用于进行试样的提取处理。裙板部与分离装置构成一体,设为以与分离装置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上方封闭且下方开口的空间的方式与外周面之间空开间隙地包围外周面,设置为在将收容有分离装置的下端部的状态下的回收容器嵌入于凹部时,使该下端部与凹部的开口的周围的面紧密接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