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贵金属纳米颗粒负载于多孔石墨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3263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481660.6

    申请日:2014-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孔石墨烯负载贵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竹子、松木的屑粉或者边角料等在缺氧气氛下高温煅烧,然后浸没到含贵金属离子溶液中保持1~1000分钟后取出,缺氧气氛高温煅烧;再浸没到强氧化性溶液,使竹炭或木炭石墨结构充分氧化为氧化石墨;然后取出置于缺氧气氛下500~1000℃高温煅烧0.01~0.5小时即可。本发明所制备的石墨烯为多孔结构,具备良好的透水透气特性,能实现电极反应所需要的快速质量传导要求;贵金属纳米颗粒牢牢地附着在石墨烯孔道内壁,与传导进来的水、气和电子反应,构成无数的微三相反应区,极大地增加了反应活性面积,具备优异的催化反应活性。

    一种核壳结构二元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16743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0606468.9

    申请日:2017-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二元过渡金属掺杂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在其制备方法中,本发明利用了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在有机物中分散性不同,利用分散度高的过渡金属二价Cu离子在有机物中形成细小晶核,吸引另一掺杂的过渡金属离子通过异相形核生长,形成了本发明的核壳结构二元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本发明利用该法制得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基体中均匀分布呈核壳结构的二元过渡金属离子,其中核为二价Cu离子,壳为具有催化特性的二价Co或Ni离子。核壳结构提高膜的催化特性,有效降低燃料电池的燃料渗透率,提高了膜的离子导通率;由本发明制得的阴离子交换膜组装成的燃料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发电性能。

    一种多孔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32636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410481652.1

    申请日:2014-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孔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竹子、松木的屑粉或者边角料等在缺氧气氛下高温煅烧,然后浸没到含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保持1~1000分钟后取出,缺氧气氛高温煅烧;再浸没到强氧化性溶液,使竹炭或木炭石墨结构充分氧化为氧化石墨;然后取出置于缺氧气氛下500~1000℃高温煅烧0.01~0.5小时即可。本发明所制备的石墨烯为多孔结构,具备良好的透水透气特性,能实现电极反应所需要的快速质量传导要求;过渡金属纳米颗粒牢牢地附着在石墨烯孔道内壁,与传导进来的水、气和电子反应,构成无数的微三相反应区,极大地增加了反应活性面积,具备优异的催化反应活性。

    一种核壳结构二元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

    公开(公告)号:CN107482240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07200.7

    申请日:2017-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二元过渡金属掺杂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应用。在该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基体中均匀分布呈核壳结构的二元过渡金属离子,其中核为二价Cu离子,壳为具有催化特性的二价Co或Ni离子。本发明利用了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在有机物中分散性不同,利用分散度高的过渡金属二价Cu离子在有机物中形成细小晶核,吸引另一掺杂的过渡金属离子通过异相形核生长,本发明的核壳结构二元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其核壳结构提高膜的催化特性,有效降低燃料电池的燃料渗透率,提高了膜的离子导通率。将本发明的阴离子交换膜应用于组装成的燃料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发电性能。

    一种多孔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32636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81652.1

    申请日:2014-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 H01M4/9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孔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竹子、松木的屑粉或者边角料等在缺氧气氛下高温煅烧,然后浸没到含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保持1~1000分钟后取出,缺氧气氛高温煅烧;再浸没到强氧化性溶液,使竹炭或木炭石墨结构充分氧化为氧化石墨;然后取出置于缺氧气氛下500~1000℃高温煅烧0.01~0.5小时即可。本发明所制备的石墨烯为多孔结构,具备良好的透水透气特性,能实现电极反应所需要的快速质量传导要求;过渡金属纳米颗粒牢牢地附着在石墨烯孔道内壁,与传导进来的水、气和电子反应,构成无数的微三相反应区,极大地增加了反应活性面积,具备优异的催化反应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