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8405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0623227.4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3/50 , H02K11/0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即使在将电力转换装置配置到旋转电机的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旋转电机的定子上方的高度。旋转电机(1)的定子(12)具备定子铁心(121)、线圈(122)、以及多根母线(30U、30V、30W)。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CL)方向观察时,母线的第一端子部(301U、301V、301W)在大致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定子铁心的径向外侧,母线的第二端子部(302U、302V、302W)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在比定子铁心靠上方的位置,在母线的第一端子部中,配置在最上方的第一端子部(301U)以位于比定子铁心的最上部(121T)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7840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623227.4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3/50 , H02K11/0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即使在将电力转换装置配置到旋转电机的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旋转电机的定子上方的高度。旋转电机(1)的定子(12)具备定子铁心(121)、线圈(122)、以及多根母线(30U、30V、30W)。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CL)方向观察时,母线的第一端子部(301U、301V、301W)在大致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定子铁心的径向外侧,母线的第二端子部(302U、302V、302W)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在比定子铁心靠上方的位置,在母线的第一端子部中,配置在最上方的第一端子部(301U)以位于比定子铁心的最上部(121T)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32385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40407.4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省去实施用于在中性点汇流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特殊处理的劳力和时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20)、与该转子对置配置的定子(30)、收纳转子和定子的壳体(40)。在定子的定子线圈(50)中多个相的线圈通过中性点汇流条(60)连接,并且中性点汇流条(60)设置在线圈端部(52)上线圈端部(52)从定子铁芯(31)的一端面(31a)沿轴方向突出。在壳体(40)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定子线圈(50)的冷却管(70),并且在冷却管(70)中设置有向线圈端部(52)排出制冷剂(R)的第1制冷剂供应孔(71)和向中性点汇流条(60)排出制冷剂(R)的第2制冷剂供应孔(72)。
-
公开(公告)号:CN10451861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90685.2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2)的制冷剂供给机构(30)从比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靠旋转轴(50)的一端侧的位置向底面(70)供给冷却流体(42)。底面(70)具备沿旋转轴(50)的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通过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42)。在筒状构件(52)的内侧,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形成在比旋转轴(5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贯通孔(88)的出口侧开口部(96)形成在比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518612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490685.2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9/1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2)的制冷剂供给机构(30)从比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靠旋转轴(50)的一端侧的位置向底面(70)供给冷却流体(42)。底面(70)具备沿旋转轴(50)的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通过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42)。在筒状构件(52)的内侧,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形成在比旋转轴(5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贯通孔(88)的出口侧开口部(96)形成在比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