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41424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604366.1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刘英 李卫 张兆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预制块制备、增强颗粒制备和复合材料制备三个步骤。本发明具体选择Al-Ti-CaC2-C增强体系,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在预制块中原位生成TiC增强颗粒及Al-Ca化合物,再将反应预制块放入镁合金熔体中进行熔解扩散,充分搅拌后浇注,从而制备出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制备的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颗粒细小,分布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所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等特点。

    生物活性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84489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10026377.9

    申请日:2008-0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李卫 刘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性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粒度为5μm~100μm的金属钛或钛合金粉等静压成形,在1100℃~1300℃真空烧结;(2)粉末冶金烧结后的材料在乙酸钙、甘油磷酸钠和氢氧化物配置的电解水溶液中微弧氧比处理,制备得到生物活性钛材料。所制得的钛材料内部含有孔隙;钛材料表层呈复杂多孔状,具有两种孔除状态,一种是微弧氧化小孔,另一种是粉末冶金形成的大孔内壁长有微弧氧化小孔。所制得的钛材料表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力学相容性高于单一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钛材料。本发明可用于制备人体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用生物置换(修复)体。

    生物活性钛基表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11327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026376.4

    申请日:2008-0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李卫 刘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性钛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属钛或钛合金材料在去离子水中微弧氧化处理;(2)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钛材料在装有H2O2溶液的高压釜中做二次氧化处理,制备得到生物活性钛基表面复合材料。所制得的复合材料表层呈多孔状,表层为含有羟基的二氧化钛。所制得的复合材料表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力学相容性高于单一的钛材料。本发明可用于制备人体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用生物置换(修复)体。

    生物陶瓷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29587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810026378.3

    申请日:2008-0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陶瓷钛基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粒度为5μm~100μm的金属钛粉与粒度小于100n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混合均匀,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体积分数为1%~10%;(2)混合粉末采用等静压成形,在1050℃~1200℃真空烧结,制备得到生物陶瓷钛基复合材料。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高于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纯钛材料,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大于140MPa,高于或相当于人体骨;复合材料压缩弹性模量7.9GPa~18.5GPa,与人体骨接近。本发明可用于制备人体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用生物置换(修复)体。

    一种Mg-Al系镁合金用铝钙碳晶粒细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534311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29710.2

    申请日:2011-1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刘英 李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g-Al系镁合金用铝钙碳晶粒细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细化剂包括了铝、钙、碳和镁,通过将铝钙碳细化剂加入到镁合金熔体中,细小的异质相粒子Al4C3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异质形核核心,CaAl2(或CaAl4)粒子溶解释放的Ca溶质抑制了镁合金晶粒长大,这种复合细化的作用使铸态镁合金晶粒明显细化、强度和塑性显著提高。利用本发明方法所得的细化剂为金属块体,向镁合金熔体中添加方便,易于控制加入量和成分含量,以微量加入可达到高效细化的目的。

    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2718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710029943.7

    申请日:2007-08-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粒度为1mm~7mm的金属陶瓷颗粒放置在铸型内;(2)向铸型内浇注钢液或铸铁液,静态凝固冷却,制备得到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其工作表面陶瓷颗粒面积百分数为15%~45%,陶瓷颗粒硬度≥66HRC,含有陶瓷颗粒的复合层厚度为1mm~15mm。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其基体材料的5倍以上,本发明适于制备较厚大的耐磨损复合铸件。

    生物活性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10897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026377.9

    申请日:2008-0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李卫 刘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性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粒度为5μm~100μm的金属钛或钛合金粉等静压成形,在1100℃~1300℃真空烧结;(2)粉末冶金烧结后的材料在乙酸钙、甘油磷酸钠和氢氧化物配置的电解水溶液中微弧氧化处理,制备得到生物活性钛材料。所制得的钛材料内部含有孔隙;钛材料表层呈复杂多孔状,具有两种孔隙状态,一种是微弧氧化小孔,另一种是粉末冶金形成的大孔内壁长有微弧氧化小孔。所制得的钛材料表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力学相容性高于单一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钛材料。本发明可用于制备人体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用生物置换(修复)体。

    一种寻常型银屑病血浆中生物标志物在其靶向药物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860830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0932421.1

    申请日:2017-10-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G01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寻常型银屑病血浆中生物标志物在其靶向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记物的为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棕榈酸酰胺、亚油酸酰胺、油酸酰胺、油酸、硬脂酸酰胺、花生四烯酸、顺式-11-二十烯酰胺、反式-13-二十二烯酰胺、N-亚油酰基牛磺酸、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8:3)、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8:2)、尿酸、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6:0)、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8:1)和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8:0)中一种或至少两种。本发明以UPLC/Q-TOF 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寻找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物标志物,方法可行,科学合理,找到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