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字腔体结构防撞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905509U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20047927.6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田字腔体结构防撞吸能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前护装置、阻尼装置、电池包,达到三层吸能效果,从而拥有很好的防撞特性。折弯板通过桥式拱形结构分散撞击力;吸能盒作为加强筋安装于折弯板两端,提高压溃强度的同时吸收外界的能量。泡沫铝板具有高吸收冲击能力强、耐高温、易加工、易安装、成形精度高等结构特点,用于吸收折弯板的冲击能量;支撑板用于缓解泡沫铝板的冲击能量。电池包用于电池的安装与防撞吸能,电池包壳体采用碳纤维材料,内部填充相变材料,均匀分布在锂电池周围,从而实现电池包防撞吸能;相变材料采用熔融盐,保证锂电池均匀散热,同时保障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的最佳工作温度。

    一种热管-喷雾冷复合冷却的电池热管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731231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189530.8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内的一种热管‑喷雾冷复合冷却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内设有若干个电池块,电池包上设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箱,散热箱上设有进水管,伸入散热箱内的进水管上连接有雾化喷头,散热箱内设有散热板,雾化喷头在散热板的正上方,散热箱上还设有出水管,两个电池块之间的电池包上插接有导热管,导热管的上端向上插接在散热箱内,散热管支撑在散热板的下侧;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电池使用寿命长。

    一种振动作用下喷雾冷却可视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180602U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22163944.3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喷雾冷却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振动作用下喷雾冷却可视化装置,包括激振器,激振器上设有具有容纳腔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周向开有若干个观察口,支撑架的外侧设有透明罩,支撑架的容纳腔内设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支撑座,支撑座的外侧设有保护罩,保护罩的上端开有开孔,支撑座上设有加热块,加热块上设有测试台,测试台向上伸出开孔,测试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一,支撑架的上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连接有喷淋机构,喷淋机构包括伸入容纳腔内的喷嘴,喷嘴可升降,喷嘴在测试台的正上方,盖板上还设有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包括冷凝盘管,冷凝盘管环绕在喷管的四周;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观察效果好。

    一种多级雾化喷头结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910966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2163955.1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喷雾配件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多级雾化喷头结构装置,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喷头主体和进水管,喷头主体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连接部的上端设有端盖,端盖上开有进气孔,上连接部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雾化盒,雾化盒内设有雾化腔,雾化盒的上端开有插孔,雾化盒上方的上连接部的一侧开有连接孔,进水管的一端插入连接孔并向外延伸,进水管的另一端插入插孔并与雾化腔相连通,雾化盒沿周向方向排布有至少三个旋流口,下连接部开有雾化喷孔,雾化喷孔与雾化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雾化均匀,雾化效果好。

    一种多级冷却式电池包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176110U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20158524.9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冷却式电池包,包括温度控制系统、一级冷却系统、二级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内置电池包和用于感测电池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一级冷却系统,用于接收流量控制信号,并向冷却系统输出冷却剂;二级冷却系统,用于接收风量控制信号,并向冷却系统输出冷却风量;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接收一级冷却系统的冷却剂流量信号、二级冷却系统的风速信号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输出流量、风量控制信号,保障电池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表面散热效率与均匀性,保证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降低电池表面温差,增加电池使用寿命;实现电池温度实时控制,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增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