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672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16425.X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动物疫病的红外测温系统,包括夹板,利用夹板与动物身体连接固定,避免在测温过程中动物跑动使红外测温传感器与动物身体偏离影响测温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引诱机构中扇叶轮的转动将吸附板内的引诱气味经散味孔扩散对动物进一步吸引,使动物主动向本装置移动靠近,便于使用者对动物进行测温提高测温效率;并且,完成测温后利用环形喷管上的多个雾化喷头将消毒液雾化后喷出,使环形喷管逐步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以及夹持机构,利用环形喷管喷出的消毒液对红外测温传感器以及形状适配的夹板进行消毒,进而避免与动物身体接触造成病菌传播及交叉感染,确保规模化饲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体温巡检作业,杜绝动物疫病的突发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07692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1811132862.4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垄作分根交替滴灌精准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分根交替滴灌系统、第一作物种植垄、第二作物种植垄,分根交替滴灌系统上设有滴灌首部系统,滴灌首部系统上设有干管;还设有控制系统、第一负压计、第二负压计;第一左二级小台阶、第一右二级小台阶、第二左二级小台阶、第二右二级小台阶上分别设有第一左滴灌带、第一右滴灌带、第二左滴灌带、第二右滴灌带;第一左滴灌带、第一右滴灌带通过第一灌溉支管连接到滴灌首部系统的干管;第二左滴灌带、第二右滴灌带通过第二灌溉支管连接到滴灌首部系统的干管。通过本发明,方便准确地实现垄作分根交替滴灌智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8436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70959.2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及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属于灌溉和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包括水泵、电磁阀、电子压力表、水表、干管、支管和负压计;厢面平整及覆膜,厢面平整之后进行覆膜,覆透明膜,膜宽为1.4m,厚度为0.008mm;水稻移栽,水稻移栽时间为5~6月;灌溉制度及自动控制,在水稻田间安装负压计,安装深度为20cm深,当负压计平均值达到‑25kPa进行,电子压力表发送信号,启动电磁阀进行灌溉,灌溉上限为0kPa,达到灌水上限时,电子压力表发送信号,关闭电磁阀,停止灌溉。厢面上没有水层;除草、虫害管理,覆膜旱作水稻使用除草剂除草;收获,水稻成熟之后正常收获,该系统、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旱作水稻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5441524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610059959.1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39/00 , C12P7/64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共培养提高以蔗糖为碳源下微藻油脂产率的方法,步骤如下:(1)在常规的微藻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或蔗糖替代物,灭菌待用;(2)选择并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产油脂的微藻细胞,将微藻细胞与具有胞外蔗糖酶活性的酵母以25:1~2:1的比例混合,并接种到微藻培养基中;(3)在通气条件下培养,收集微藻藻体和酵母菌体的混合物,用于油脂的提取。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将富含油脂但单蔗糖利用能力差的微藻与具有胞外蔗糖酶分泌能力且能积累油脂的酵母进行共培养,使能源微藻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并与酵母共同积累油脂,有效地解决产油微藻不能利用蔗糖的问题,降低异养培养过程中油脂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395794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1916.2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粒径均匀的单分散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颗粒型整体柱制备技术领域,先制备由相互粘连的球形颗粒形成的颗粒型整体柱,这些弱粘连的颗粒很容易通过研磨的方法制得单分散性很好的、规则的球形单分散二氧化硅颗粒。此方法步骤简单,时间短,重复性好。这种单分散球形颗粒单分散性好,有均一的粒径,经在紫外光度吸光计或者原子吸收光度计上进行吸光度的测定,尤其对酸性染料的吸附效果好,对染料及重金属离子都有良好的吸附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50410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451705.1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羽扇豆原生质体再生频率的培养基,其组成为:基本培养基:B5大量、微量+MS有机;激素的组合:0.5mg/LNAA+2.0mg/L6-BA+1.0mg/LTDZ+0.5mg/L赤霉素;其它成分:蔗糖5g/L+果糖126mg/L+核糖120mg/L+木糖120mg/L+甘露糖126mg/L+纤维二糖137mg/L+水解酪蛋白200mg/L+硝酸银5g/L+琼脂糖8g/L。该培养基解决了羽扇豆愈伤到植株这个瓶颈问题,对开展羽扇豆相关生物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55041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51705.1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羽扇豆原生质体再生频率的培养基,其组成为:基本培养基:B5大量、微量+MS有机;激素的组合:0.5mg/LNAA+2.0mg/L6-BA+1.0mg/LTDZ+0.5mg/L赤霉素;其它成分:蔗糖5g/L+果糖126mg/L+核糖120mg/L+木糖120mg/L+甘露糖126mg/L+纤维二糖137mg/L+水解酪蛋白200mg/L+硝酸银5g/L+琼脂糖8g/L。该培养基解决了羽扇豆愈伤到植株这个瓶颈问题,对开展羽扇豆相关生物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537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05479.X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替换OsSBEIIb重要氨基酸来改良水稻淀粉组分的方法。通过构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载体靶向OsSBEIIb基因第21外显子特定序列,以粳稻中花11为转化材料,OsSBEIIb蛋白第785位甘氨酸发生四种不同形式的替换突变,包括G785E、G785Q、G785K和G785R。四种单氨基酸替换的等位突变体的籽粒外观、淀粉组分和淀粉热力学特性发生显著改变,具有不同的应用潜力。本发明提供的不含外源基因的四种纯合OsSBEIIb基因等位突变体是非常有价值的种质资源,为快速改良水稻淀粉组分和优质功能型水稻新品系的创制提供有效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6120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33578.6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复垦土壤快速改良技术领域的一种快速熟化新复垦土壤的有机生物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干物质进行堆肥后加入生物炭、凹凸棒石粉末并混合均匀,再自然晾晒风干即制得有机生物肥;本发明的有机生物肥可以有效提高新复垦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加快新复垦土壤熟化速度,促进作物养分循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保水保肥,适于在新复垦土壤的改良复耕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613135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610106337.X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 , 山西省西山提黄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66 , Y02A40/268 , Y02A40/27 , Y02A40/274 , Y02P60/122 , Y02P6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水肥气热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包括动力源、水源、施肥加气单元,滴灌单元、检测单元、PLC控制器和智能移动终端,该灌溉系统采用了清洁能源的动力源,减少了农田生产的电力投资,经济环保;通过PLC控制器采集检测单元以及传感器数据从而控制水源、施肥加气单元以及滴灌系统,实现了自动灌溉、施肥、加气、加热;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无线通讯器从而获得土壤的水分、盐分、温度以及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并能对PLC控制器的整个自动化作业进行监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