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小穗水稻杂交育种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9760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14295.0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穗水稻杂交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杂交场所:在专门的温室大棚中进行;(2)选株:要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生长健壮和没有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本;(3)整穗:母本籼稻:抽出剑叶叶鞘出3/4至4/5的穗子,剪去稻穗上部和下部枝梗上的小穗,将中部枝梗上的小穗留下来,留下小穗,将其它小穗统统剪去;(4)去雄:剪颖去雄;在整过穗的穗上,用剪刀从小花外稃上部斜剪去1/3‑1/4;(5)授粉;(6)收获:杂交籽粒成熟后,将每个杂交稻穗单独脱离、保存,供下一步播种观察。本发明可提高优质软米产量10‑20%,软米单产由400‑500公斤提高到500‑600公斤,单产提高100公斤。

    一种可提高水肥利用率的育苗盘

    公开(公告)号:CN222322291U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21111231.5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水肥利用率的育苗盘,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盘和副盘,所述主盘和副盘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主盘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注入营养液的注入管;育苗机构;所述育苗机构包括内胆和盒体,所述内胆卡接在主盘和副盘的内腔,所述内胆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分布有多组卡口,所述盒体卡接在卡口的内部,所述盒体的内底部开设有孔洞。通过注入管向主副盘内注入营养液,盒体内培育幼苗,采用渗透灌溉的方式为幼苗提供养分,相比传统的直接灌溉能够大大提高水肥的利用率,避免水肥的浪费,同时,不会由于水肥过多对植物根系造成妨害,保证了幼苗的培育质量。

    一种水稻种子清筛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02599U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22991537.1

    申请日:2022-1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选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稻种子清筛装置,包括处理箱和壳体相连通,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筒,且进料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筒与处理箱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筒,且连接筒靠近进料筒的一端延伸至进料筒内并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导向杆,位于左侧的导向杆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弧形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在水稻种子进如壳体的过程中和筛分过程中产生灰尘等杂物进行抽取并收集,同时能够通过控制安装板和筛板前后往复运动的方式对水稻种子进行高效的筛分,且能够根据需要对筛板的倾角进行调节。

    一种大米筛选机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387048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062536.7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米筛选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筛选机本体,所述筛选机本体包括主体部、进料管、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除静电机构对大米进行除静电,在吸气风机的排气端安装滤袋等设备,对排出的粉尘进行收集,从而实现对大米进行除尘的目的,提高大米的洁净度,同时对粉尘进行吸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也降低了粉尘对筛选机本体的干扰,提高了大米筛选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筛选机本体对大米进行筛选,将其中的碎米和符合要求的大米进行分离,分离后的两种米分别通过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排出,这样的大米筛选方式提高了大米的筛选效率和精准性。

    一种秧苗补插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326227U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21836924.6

    申请日:2023-07-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秧苗补插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摄像头对行走过程中的稻田画面进行扫描,通过提前设置的程序,自动识别秧苗的缺失,然后精准定位,随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然后利用螺套带动连接块左右移动,同时配合螺纹套筒使螺纹套筒在螺纹柱的表面左右移动的同时螺纹套筒带动拨杆旋转,依次对摆苗框内的秧苗进行下拨,然后秧苗沿着连接框滑入活动框内,使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螺纹杆带动活动块对活动框进行左右平移,调节活动框的位置,移动至缺苗的位置,然后电动推杆带动第一三角块向下移动,第一三角块在第二三角块的配合下向后移移动,然后推动移动框和推块向后移动的同时向下移动将秧苗插入稻田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