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臭气释放的大型污水压力释放跌水井

    公开(公告)号:CN112431291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61509.0

    申请日:2020-11-28

    Inventor: 仲志鸿 陈俊 陈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臭气释放的大型污水压力释放跌水井,包括井体和入水管,井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入水管穿过的管孔以及将井内水体排出的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的高度低于管孔、并高于井底,井体底板位于出水管一侧设有用于释放入水管所排出水流能量、且使水流逆流而上的消能台阶,消能台阶的顶部与出水管的底部相接;所述的入水管呈三通状,包括横管和与横管相通的竖管,所述的横管穿过管孔并密封在管孔内,横管的弯管出口与消能台阶相对,位于消能台阶的一侧的竖管其出口低于出水管的最低部,且竖管的出口用于被出流淹没。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在跌水过程中,有效减小臭气释放量,保护井体,缩短井体的高度,降低施工成本。

    砾间接触氧化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421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75272.X

    申请日:2020-10-09

    Abstract: 一种砾间接触氧化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前后依次连接的配水单元和处理单元,配水单元具有进水口和后端溢流口,配水单元的水位超过后端溢流口的高度时溢流进入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的内部填充砾石填料,下部布设有曝气管;处理单元在砾石填料的下方设有可漏过水的填料承托结构,并在填料承托结构的下方设有出水口;溢流进入处理单元的水由于重力作用由上而下穿过砾石填料,通过出水口流出。该处理装置中的水流状态是在配水单元为上向流,处理单元为下向流,水流由于重力作用由上而下穿过砾石填料,动力消耗低,处理效果好,而且这种流态避免了以往设计中水流推流状态穿过砾石填料,上下阻力不均,砾石利用率不高,处理效果不佳的弊端。

    一种污水厂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01835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15716.X

    申请日:2016-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 G01N2021/6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厂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污水厂进水处和经过污水厂全流程处理后的出水处进行取样,得到多个进水水样和相应的多个出水水样;S2,根据所述多个进水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图与所述多个进水水样的水质指标,建立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与进水水样水质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S3,以多个进水水样的水质指标的作为输入值,以多个出水水样的水质指标作为输出值,训练建立BP神经网络;S4,当前进水的三维荧光光谱图;S5,根据当前进水的三维荧光光谱图,由映射关系分析得到当前进水的水质指标;根据当前进水的水质指标,由BP神经网络预估得到当前进水对应的出水的水质指标。本发明可提前监测到出水水质异常的情况。

    缓解臭气释放的大型污水压力释放跌水井

    公开(公告)号:CN11243129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361509.0

    申请日:2020-11-28

    Inventor: 仲志鸿 陈俊 陈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臭气释放的大型污水压力释放跌水井,包括井体和入水管,井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入水管穿过的管孔以及将井内水体排出的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的高度低于管孔、并高于井底,井体底板位于出水管一侧设有用于释放入水管所排出水流能量、且使水流逆流而上的消能台阶,消能台阶的顶部与出水管的底部相接;所述的入水管呈三通状,包括横管和与横管相通的竖管,所述的横管穿过管孔并密封在管孔内,横管的弯管出口与消能台阶相对,位于消能台阶的一侧的竖管其出口低于出水管的最低部,且竖管的出口用于被出流淹没。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在跌水过程中,有效减小臭气释放量,保护井体,缩短井体的高度,降低施工成本。

    一种合流制排水管道的沉积物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78415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74149.5

    申请日:2015-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排水管道的沉积物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冲洗管、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截流池、截流水泵、水力旋流器、第一污水管、第二污水管、溢流管和贮泥池,冲洗管设于合流制排水管道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接;截流池设于合流制排水管道的下游,第一污水管的一端置于截流池内,另一端与截流水泵连接,第二污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截流水泵和水力旋流器的进水口连接,水力旋流器的溢流口与溢流管连接,底流口与贮泥池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降低冲洗成本,且冲洗污水经过水力旋流器的处理,将大部分的沉积物与水分离,可降低对下游管网和污水厂运行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污水处理。

    一种负压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565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11527.5

    申请日:2015-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系统包括真空阀井、真空罐、第一阀门、抽水管、真空管道和进气管,抽水管的第一端伸入真空阀井的底部,抽水管的第二端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罐连接,第一阀门设置在真空阀井与真空罐之间,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抽水管连通,进气管的第二端与大气压连通,进气管与抽水管之间的接口在抽水管的第二端的上方,在真空阀井内的水流入所述真空罐而下降至设定液位下限后再经过设定时长,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本发明不仅为负压排水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且可以模拟已有系统,提高其运行稳定性,且便于日常维护管理。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75644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74873.3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包括设置在道路下方的雨水管和设置在所述雨水管下方的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述道路上设置有雨水口,所述雨水口从上往下依次连通所述雨水管和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述雨水管与市政雨水管网相连,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设置成能够可控地限制进入到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的水量和将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存储的水排出。该系统简单实用,集分质截流与储存功能为一体,有利于道路初期雨水径流的收集与排放。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7564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374873.3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包括设置在道路下方的雨水管和设置在所述雨水管下方的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述道路上设置有雨水口,所述雨水口从上往下依次连通所述雨水管和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述雨水管与市政雨水管网相连,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设置成能够可控地限制进入到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的水量和将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存储的水排出。该系统简单实用,集分质截流与储存功能为一体,有利于道路初期雨水径流的收集与排放。

    一种悬浮式快滤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5659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27370.8

    申请日:2015-07-20

    Abstract: 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包括环形滤池,所述环形滤池的中心设置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的周围由多个配水槽所包围,所述配水管与所述配水槽顶部开放,所述配水管内的待过滤水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进入各配水槽,且经设置流入各配水槽的溢流路径能够被独立地关闭,所述环形滤池通过挡板分隔为多个弧形的滤格,各滤格一一对应地围设在各配水槽的外围,各滤格与相应的配水槽在底端连通,各滤格中设置有悬浮的滤料,各滤格在所述滤料的下方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至少一个滤格的顶端设置有清水收集管,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和所述环形滤池的清水收集管的高度。该快滤池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成本低。

    一种截流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75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810708593.5

    申请日:2018-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截流系统,包括:至少两座截流井,一座泵站集水井和一座蓄水池;至少两座截流井包括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第一截流井的水通过支流进水管流入,再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中的小管径出水管或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同时流出,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作为入水管使水流入后续截流井,后续截流井之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或入水管连接;最后一个后续截流井的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流入泵站集水井,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的出水管的管径不小于入水管的管径;泵站集水井包括潜污泵和液位计;所述蓄水池包括闸门和液位计。通过改进截流系统的设置实现对截流倍数的控制,避免出现上游截水少下游截水多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