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针器及其使用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67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880091366.0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本持针器包括:挠性管部,其能够插入到软性内窥镜的通道中;硬质部;第一把持构件,其自硬质部的顶端延伸,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槽部;第二把持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与硬质部连结;以及突起部,其向与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一把持构件的槽部具有:底面,其在第二把持构件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闭合时与第二把持构件的外周面的局部即把持面相面对;以及内壁面,其与底面交叉,在底面与槽部的缘之间延伸,第一把持构件具有:曲针按压部,其设于第一把持构件的槽部的缘,连同第二把持构件的外周面和突起部一起按压曲针;以及线按压部,其设于第一把持构件的槽部的底面,在该线按压部与把持面之间按压缝合线的局部,将缝合线的与局部的一端相连的部分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形成于槽部的内壁面与第二把持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持针器
    2.
    发明公开
    持针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98303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20744.4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本持针器包括:挠性管部;硬质部,其设于挠性管部的顶端;第一把持构件,其自硬质部的顶端延伸;第二把持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与硬质部连结;以及突起部,其向与挠性管部的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突出,突起部具有承受面和卡挂面,该承受面设于突起部的外周面中的基端侧,该卡挂面与承受面相连,并相对于承受面倾斜。

    持针器及其使用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6748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80091366.0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本持针器包括:挠性管部,其能够插入到软性内窥镜的通道中;硬质部;第一把持构件,其自硬质部的顶端延伸,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槽部;第二把持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与硬质部连结;以及突起部,其向与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一把持构件的槽部具有:底面,其在第二把持构件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闭合时与第二把持构件的外周面的局部即把持面相面对;以及内壁面,其与底面交叉,在底面与槽部的缘之间延伸,第一把持构件具有:曲针按压部,其设于第一把持构件的槽部的缘,连同第二把持构件的外周面和突起部一起按压曲针;以及线按压部,其设于第一把持构件的槽部的底面,在该线按压部与把持面之间按压缝合线的局部,将缝合线的与局部的一端相连的部分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形成于槽部的内壁面与第二把持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持针器
    4.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6060510S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30071361.1

    申请日:2020-03-05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持针器。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夹持缝合针、缝合线等,以进行内窥镜下手术。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图。
    5.设计1后视图与设计1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1后视图;设计2后视图与设计2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2后视图;设计3后视图与设计3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3后视图;设计4后视图与设计4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4后视图;设计5后视图与设计5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5后视图;设计6后视图与设计6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6后视图;设计7后视图与设计7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7后视图;设计8后视图与设计8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8后视图;设计9后视图与设计9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9后视图;设计10后视图与设计10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10后视图。
    6.指定设计1为基本设计。
    7.本外观设计产品为细长物品,其长度采用省略画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