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23240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480020616.X

    申请日:2004-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9/10 F16L19/10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卸下螺母并从接头主体拔出管和套筒后,使用它们再次与管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即解决不能确保气密性和耐压性等问题。本发明涉及的接头具备:具有接合孔(50)和外螺纹部(58)的接头主体(1);套筒(3);螺母(2)。在管(10)和套筒(3)插入接合孔(50)的状态下,螺母(2)被拧在外螺纹部(58)上,并通过套筒(3)使管(10)接合在接合孔(50)中。通过拧入螺母(2),套筒(3)与管(10)和接头主体(1)紧密接合,并且在连接套筒主体(31)和分离部(33)的连接部(32)处被切断。在把螺母(2)卸下并将管(10)和套筒(3)从接合孔(50)拔出后,套筒(3)不能再把管(10)接合在接合孔(50)上。

    管接头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53114C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480020819.9

    申请日:2004-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9/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如下问题:在卸下螺母并从接头主体拔出管和套筒后,使用它们再次与管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即不能确保气密性和耐压性等。本发明涉及的接头具有:具有接合孔(50)和外螺纹部(58)的接头主体(1);套筒(3);螺母(2)。在管(10)和套筒(3)插入接合孔(50)的状态下,螺母(2)被拧在外螺纹部(58)上,并经由套筒(3)使管(10)接合在接合部(52)上。通过拧入螺母(2),套筒(3)与管(10)和接合部(52)紧密接合,并且产生向径向外方扩张的变形,在把螺母(2)从外螺纹部(58)卸下并将管(10)和套筒(3)从接合孔(50)拔出后,套筒(3)不能插入到接合孔(50)的规定位置。

    管接头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57648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480020616.X

    申请日:2004-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9/10 F16L19/10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卸下螺母并从接头主体拔出管和套筒后,使用它们再次与管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即解决不能确保气密性和耐压性等问题。本发明涉及的接头具备:具有接合孔(50)和外螺纹部(58)的接头主体(1);套筒(3);螺母(2)。在管(10)和套筒(3)插入接合孔(50)的状态下,螺母(2)被拧在外螺纹部(58)上,并通过套筒(3)使管(10)接合在接合孔(50)中。通过拧入螺母(2),套筒(3)与管(10)和接头主体(1)紧密接合,并且在连接套筒主体(31)和分离部(33)的连接部(32)处被切断。在把螺母(2)卸下并将管(10)和套筒(3)从接合孔(50)拔出后,套筒(3)不能再把管(10)接合在接合孔(50)上。

    管接头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26490A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申请号:CN200480020819.9

    申请日:2004-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9/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如下问题:在卸下螺母并从接头主体拔出管和套筒后,使用它们再次与管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即不能确保气密性和耐压性等。本发明涉及的接头具有:具有接合孔(50)和外螺纹部(58)的接头主体(1);套筒(3);螺母(2)。在管(10)和套筒(3)插入接合孔(50)的状态下,螺母(2)被拧在外螺纹部(58)上,并经由套筒(3)使管(10)接合在接合部(52)上。通过拧入螺母(2),套筒(3)与管(10)和接合部(52)紧密接合,并且产生向径向外方扩张的变形,在把螺母(2)从外螺纹部(58)卸下并将管(10)和套筒(3)从接合孔(50)拔出后,套筒(3)不能插入到接合孔(50)的规定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