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弯曲加工方法和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25451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180036802.2

    申请日:2011-07-21

    Inventor: 藤原明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7/024 B21D53/08 F28D1/0471 F28F1/022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的弯曲加工方法,通过将平板状的热交换器以卷绕于弯曲模的方式压靠于该弯曲模来进行弯曲加工,热交换器以传热翅片的一部分向与传热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状态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弯曲加工方法中,能抑制传热翅片的突出部分折曲。在室外热交换器(7)的弯曲加工方法中,作为弯曲模(55),采用具有弯曲面(58)的弯曲模,该弯曲面(58)以弯曲半径从室外热交换器(7)的弯曲加工的起点朝向终点减小的方式变化。弯曲面(58)具有:位于靠近起点的位置且具有大的弯曲半径的第1弯曲面(61);以及位于靠近终点的位置且具有比第1弯曲面(61)小的弯曲半径的主弯曲面(62)。在该弯曲加工方法中,在弯曲加工开始时,进行将传热翅片(21)的突出部分压靠于第1弯曲面(61)的第1步骤,在第1步骤之后,进行将传热翅片(21)的突出部分压靠于主弯曲面(62)的主步骤。

    热交换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11495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280061626.2

    申请日:2012-12-12

    Abstract: 确保冷凝水的导水功能,并且使翅片和传热管毫无问题地接触。翅片(50a、50b)的第一翅片部(51)和第二翅片部(52)以板厚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F)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彼此相邻。第一翅片部(51)和第二翅片部(52)分别具有传热部(51a、52a)、从传热部(51a、52a)向上方突出的上方导水部(51b、52b)和从传热部(51a、52a)向下方突出的下方导水部(51c、52c)。第一翅片部(51)的上方导水部(51b)的突出量与第二翅片部(52)的上方导水部(52b)的突出量不同,但与下方导水部(52c)的突出量相等。第一翅片部(51)的下方导水部(51c)的突出量与第二翅片部(52)的下方导水部(52c)的突出量不同,但与上方导水部(52b)的突出量相等。

    热交换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17989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280037416.X

    申请日:2012-07-19

    Abstract: 节能热交换器(6)具有集管(61)、第1扁平多孔管(64a)和第2扁平多孔管(64b)。集管(61)具有供第1制冷剂流动的第1主流路(62a1)和供第2制冷剂流动的第2主流路(62a2)。第1扁平多孔管(64a)具有供第1制冷剂流动的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孔(65a)。第2扁平多孔管(64b)具有供第2制冷剂流动的多个第2制冷剂流路孔(65b)。集管(61)具有管连接部件(63)。管连接部件(63)形成第1副流路(62c1)和第2副流路(62c2)。第1副流路(62c1)使第1主流路(62a1)和第1制冷剂流路孔(65a)连通。第2副流路(62c2)使第2主流路(62a2)和第2制冷剂流路孔(65b)连通。第1扁平多孔管(64a)和第2扁平多孔管(64b)紧密接触,使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11495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80061626.2

    申请日:2012-12-12

    Abstract: 确保冷凝水的导水功能,并且使翅片和传热管毫无问题地接触。翅片(50a、50b)的第一翅片部(51)和第二翅片部(52)以板厚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F)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彼此相邻。第一翅片部(51)和第二翅片部(52)分别具有传热部(51a、52a)、从传热部(51a、52a)向上方突出的上方导水部(51b、52b)和从传热部(51a、52a)向下方突出的下方导水部(51c、52c)。第一翅片部(51)的上方导水部(51b)的突出量与第二翅片部(52)的上方导水部(52b)的突出量不同,但与下方导水部(52c)的突出量相等。第一翅片部(51)的下方导水部(51c)的突出量与第二翅片部(52)的下方导水部(52c)的突出量不同,但与上方导水部(52b)的突出量相等。

    热交换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17989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80037416.X

    申请日:2012-07-19

    Abstract: 节能热交换器(6)具有集管(61)、第1扁平多孔管(64a)和第2扁平多孔管(64b)。集管(61)具有供第1制冷剂流动的第1主流路(62a1)和供第2制冷剂流动的第2主流路(62a2)。第1扁平多孔管(64a)具有供第1制冷剂流动的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孔(65a)。第2扁平多孔管(64b)具有供第2制冷剂流动的多个第2制冷剂流路孔(65b)。集管(61)具有管连接部件(63)。管连接部件(63)形成第1副流路(62c1)和第2副流路(62c2)。第1副流路(62c1)使第1主流路(62a1)和第1制冷剂流路孔(65a)连通。第2副流路(62c2)使第2主流路(62a2)和第2制冷剂流路孔(65b)连通。第1扁平多孔管(64a)和第2扁平多孔管(64b)紧密接触,使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