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8844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80016270.2

    申请日:2019-02-22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具有传热单元(30),该传热单元(30)沿相对于第1方向(D1)倾斜或正交的第2方向(D2)并排形成有沿第1方向(D1)延伸的传热流路部(31)和传热辅助部(32)。在传热单元(30)中,在第2方向(D2)上的端部形成有第1传热辅助部(32g)。这里,第1传热辅助部(32g)的到相邻的传热流路部(31g)为止的第1长度(S)构成为比在传热单元(30)中存在有多个传热流路部(31)的情况下的在第2方向(D2)上相邻的传热流路部(31)之间的距离(PP)长。或者,第1长度(S)构成为比沿与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中的任意一方均不同的第3方向(D3)配置有多个传热单元(30)的情况下的在第3方向(D3)上相邻的传热单元(30)之间的距离(FP)长。

    热交换单元
    2.
    发明公开
    热交换单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55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80080816.2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提供一种热交换单元,其通过抑制由与其它部件的滑动引起的扁平管的破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利用单元(3)具备利用热交换器(32)和第一部件(34)。在利用热交换器(32)中,多根扁平管(32a)借助传热翅片(32b)在厚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层叠。第一部件(34)安装在利用热交换器(32)。第一部件(34)具有主体(34a)和从主体(34a)突出的突起部(34b)。突起部(34b)插入于相邻的扁平管(32a)之间。

    热交换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88447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980016270.2

    申请日:2019-02-22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具有传热单元(30),该传热单元(30)沿相对于第1方向(D1)倾斜或正交的第2方向(D2)并排形成有沿第1方向(D1)延伸的传热流路部(31)和传热辅助部(32)。在传热单元(30)中,在第2方向(D2)上的端部形成有第1传热辅助部(32g)。这里,第1传热辅助部(32g)的到相邻的传热流路部(31g)为止的第1长度(S)构成为比在传热单元(30)中存在有多个传热流路部(31)的情况下的在第2方向(D2)上相邻的传热流路部(31)之间的距离(PP)长。或者,第1长度(S)构成为比沿与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中的任意一方均不同的第3方向(D3)配置有多个传热单元(30)的情况下的在第3方向(D3)上相邻的传热单元(30)之间的距离(FP)长。

    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80047073.X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提供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在与集管连接的多个传热管并排的方向上输送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室外热交换器(11)具有液体集管(30),液体集管(30)具有:第1液体侧部件(31),其包含与多个扁平管(28)连接的液体侧扁平管连接板(31a);第7液体侧部件(37),其包含位于与扁平管(28)侧相反一侧的液体侧外部板(37a);以及第4液体侧部件(34),其包含位于它们之间的第4内部板(34a),第4内部板(34a)具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贯通部分(34o),第1贯通部分(34o)包含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依次并排的导入空间(34x)、喷嘴(34y)和上升空间(34z),喷嘴(34y)的宽度比导入空间(34x)的宽度短,并且比上升空间(34z)的宽度短。

    热交换器
    5.
    发明公开
    热交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97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80052356.7

    申请日:2023-07-13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具备多个扁平管(20)和翅片(30)。扁平管(20)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翅片(30)与扁平管(20)接合。热交换器(10)使得在扁平管(20)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扁平管(20)之外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翅片(30)具有第一接合部(32)和第一板部(33)。第一接合部(32)与第一扁平管(20a)接合。第一板部(33)位于空气流的下游端(30b)与第一接合部(32)之间。在第一板部(33)形成有第一突出部(133),该第一突出部(133)用于在第一扁平管(20a)附近处使水在第一方向上流动。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8891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980070150.0

    申请日:2019-10-11

    Abstract: 最上游集管(16a)被布置成: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最上游集管(16a)的中心位置(O)比最上游扁平管(20a)的中心位置向上游侧偏移,以使最上游集管(16a)远离与该最上游集管(16a)连接的最上游扁平管(20a)的相邻列的相邻扁平管(20b)。最下游集管(16c)被布置成: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最下游集管(16c)的中心位置(O)比最下游扁平管(20c)的中心位置向下游侧偏移,以使最下游集管(16c)远离与该最下游集管(16c)连接的最下游扁平管(20c)的相邻列的相邻扁平管(20b)。

    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5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80054651.2

    申请日:2020-08-07

    Abstract: 提供具有能够通过简单的加工提高耐压强度的集管的热交换器及热泵装置。具备与气体制冷剂管(19)连接的气体集管(70)和与气体集管(70)连接的多个扁平管(28),气体集管(70)具有第五部件(75)和相对于第五部件(75)在板厚方向上层叠的第四部件(74),第五部件(75)具有构成气体集管(70)的气体侧内部空间(25)的第五内部开口(75x),第四部件(74)具有与第五内部开口(75x)一起构成气体集管(70)的气体侧内部空间(25)的第四内部开口(74x),气体侧内部空间(25)与多个扁平管(28)连通,第五内部开口(75x)具有和板厚方向以及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双方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与第四内部开口(74x)不同的部分,或者,第五内部开口(75x)的和板厚方向以及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双方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与第四内部开口(74x)相同。

    热交换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75294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80062720.1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提供组装性优异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0)具有沿着第1方向(dr1)延伸的集管(10)和沿着与第1方向(dr1)交叉的第2方向(dr2)延伸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60)的一端与集管(10)连接。多个传热管(60)在第1方向(dr1)上隔开间隔而并排。集管(10)具有构成为筒状的集管主体(20)、被传热管(60)的一端贯通的集管第1部件(30)、以及集管第2部件(40)。集管第2部件(40)在第2方向(dr2)上位于集管主体(20)与集管第1部件(30)之间。集管第2部件(40)包含基础部(41)和多个突出部(45)。基础部(41)沿着第1方向(dr1)延伸。突出部(45)从基础部(41)沿着第2方向(dr2)朝向集管第1部件(30)延伸。

    热交换器
    9.
    发明公开
    热交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18015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80016308.6

    申请日:2019-02-22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具有传热单元(30),该传热单元(30)沿相对于第1方向(D1)倾斜或正交的第2方向(D2)并排形成有沿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传热流路部(31)和多个传热辅助部(32)。这里,沿与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中的任意一方均不同的第3方向(D3)配置有多个传热单元(30),形成传热单元组(15)。此外,在该热交换器(10)中,传热单元(30)沿着第2方向(D2)被划分成上风区域(WU)和下风区域(WL)。而且,热交换器(10)在被用作蒸发器时,使制冷剂(F)流入配置于上风区域(WU)的传热流路部(31U)后,使制冷剂(F)向配置于下风区域(WL)的传热流路部(31L)流出。

    热交换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0372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219.8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即便使过冷却变大也不会降低热交换性能。在室外热交换器(25)中,一个中继集管(259)将从上部通路(52)中的扁平管(251)流入的制冷剂的方向反转并将制冷剂流向下部通路(51)中的扁平管(251),因为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变更通路数并调整热交换器性能。此外,能够通过使作为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热交换器下部的通路数比作为制冷剂流入口的热交换器上部的通路数少,来使过冷却变大。并且,因为在中继集管(259)内进行通路数的变更和制冷剂流动方向的变更,所以能够防止制冷剂流速的下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