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1.
    发明公开
    热交换器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780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80057986.3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具备传热管(20)和多个翅片(30)。传热管(20)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翅片(30)在第一方向上层叠。翅片(30)包括主体部(31)和套环部(32)。套环部(32)供传热管(20)穿过。套环部(32)具有第一部(33)、第二部(34)和第三部(35)。第一部(33)从主体部(31)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部(34)从第一部(33)朝向传热管(20)延伸。第三部(35)从第二部(34)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翅片(131)的第二部(34)与相邻的第二翅片(132)的套环部(32)的末端部接触。在翅片(30)设置有排水用肋(130)。排水用肋(130)从凸状的空间(S)延伸,该凸状的空间(S)由第一翅片(131)的第一部(33)和第二部(34)以及第二翅片(132)的套环部(32)的末端形成。

    热交换器
    2.
    发明公开
    热交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6545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80057938.4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具备传热管(20)和多个翅片(30)。传热管(20)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翅片(30)包括主体部(31)和套环部(32)。套环部(32)具有第一部(33)、第二部(34)和第三部(35)。第一部(33)从主体部(31)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部(34)从第一部(33)朝向传热管(20)延伸。第三部(35)从第二部(34)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翅片(131)的第二部(34)与相邻的第二翅片(132)的套环部(32)的末端部接触。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部(34)具有内周面(34a)与外周面(34b)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尺寸(L1)的部分、以及内周面(34a)与外周面(34b)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尺寸(L2)的部分。第二尺寸(L2)比第一尺寸(L1)大。

    制冷剂配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配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953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3141.6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提供了能抑制包含铜的制冷剂配管中的腐蚀的制冷剂配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配管的制造方法。制冷剂配管包括:配管主体,该配管主体包含铜或者铜合金;以及防锈膜,该防锈膜形成于配管主体的外表面,防锈膜通过将掺合有从由以下化合物构成的组选出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防锈剂的涂布剂涂布于配管主体的外表面而得到:(A)有机磺酸盐化合物;(B)多元醇的有机酸酯化合物;以及(C)碳数为8以上24以下的脂肪族胺化合物,当涂布剂包含(C)碳数为8以上24以下的脂肪族胺化合物的防锈剂时,在涂布剂中,含有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的(C)碳数为8以上24以下的脂肪族胺化合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