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3428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13003.4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01J37/08 , B01J37/32 , B01J27/2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在饱和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氯化盐或硝酸盐、糖类,一定量氰胺类化合物超声形成均匀溶液,然后液氮迅速冷冻,转移至冻干机中冷冻干燥,获得的固体在惰性气体下500℃~600℃热解0.5h~2h,再850℃~950℃热解2h~3h,冷却至室温获得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在室温下0.5M硫酸中刻蚀,水洗干燥后,再次850℃~950℃热解2h~3h,得到最终负载金属原子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该多孔碳材料的孔道连续性好,制备原料正本低廉,可负载金属原子种类多样等,可用于电催化和电极材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58216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12965.8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尺寸多孔氮掺杂炭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小尺寸多孔氮掺杂炭纳米颗粒(以下简称炭纳米颗粒),因为炭纳米颗粒为多孔结构,具有较大孔容和高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分子携带量。炭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nm‑400nm,炭纳米颗粒由氮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氮元素和碳元素的含量比为1:10‑800。制备方法中将间氨基苯酚、三嵌段聚合物F127和六亚甲基四胺加入水中加热反应,得到炭纳米颗粒,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较短,生产成本较低,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另外,炭纳米颗粒的粒径可以通过间氨基苯酚、三嵌段聚合物F127和六亚甲基四胺的用量进行有效调控,易于控制产物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35001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912500.2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锌微球‑聚吡咯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界面超组装制备方法,首先按照一定比例称取锌微粒、异丙醇、慢干水、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并搅拌,制成锌油墨;然后置于丝网印刷机的模具上制成锌印刷图案;接着进行化学烧结并烘干,得到化学烧结后的锌印刷图案;最后将含有对甲苯磺酸钠和吡咯的溶液作为电化学沉积的电解液,采用恒电位法对化学烧结后的锌印刷图案进行电化学沉积,得到锌微球‑聚吡咯可降解复合材料,该方法合成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可调控性强。制备得到的锌微球‑聚吡咯可降解复合材料整体呈三维网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电子和离子的运输,所以能够赋予材料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1185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941716.1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采用超组装和脱合金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包含金属Al、Co、Ni的三元合金置于双氧水溶液中,加入强碱溶液,进行脱合金反应;然后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再超声一段时间,得到前驱体;再将氧化石墨烯粉末制成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前驱体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然后加入氨水和柠檬酸,得到材料中间体;最后将材料中间体在预定气氛中升温至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再降至室温,即得锂离子电池材料,用该方法制备的材料,成分与结构可控,目标材料零损耗,适于大规模生产。氧化物与石墨烯的复合能综合两种成分的优点,改善单一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0393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914135.9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瞬态能源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纤维素气凝胶‑明胶固态电解质薄膜材料、超组装方法、瞬态Zn‑MnO2二次电池系统。该方法通过简便的冷冻干燥方法制造纤维素气凝胶;然后将基于明胶的固体电解质接枝到CA三维多孔骨架中以形成纤维素气凝胶‑明胶电解质复合薄膜。该薄膜可生物降解,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无毒无害,用于支撑高性能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二次Zn‑MnO2二次电池系统。该二次电池系统拥有高达1.6V的稳定输出电压和相对宽松的电压范围。该瞬态固态电解质薄膜的设计有望成为瞬态能源器件的基础组成器件,并将在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发明具有生产工艺和过程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231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63029.7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领域,提供了一种亲锂三维氧化钴/泡沫金属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通过水热反应负载氧化钴纳米片修饰商业化泡沫金属锂金属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将熔融锂热注入到亲锂改性的商业化泡沫金属中用于抑制锂枝晶和改善锂金属电池电化学性能。本发明制得的锂金属用负极材料可诱导锂金属电池中锂离子的均匀沉积和剥离,从而有效的抑制锂金属电池在循环中中锂金属负极形成锂枝晶和“死锂”,提升了锂金属电池的库伦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稳定性,相比于其他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推动了锂金属电池商业化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232181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14304.7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8G65/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微孔结构的高分子官能聚合物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5,5',6,6'‑四羟基‑3,3,3',3'‑四烷基‑1,1'‑螺双茚和2,3,5,6‑四氟对苯二甲腈加入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有机碱或无机碱,得到混合溶液;步骤二,将混合溶液在预定温度下反应预定时间,冷却后得到反应液;步骤三,将反应液依次进行过滤、水洗、过滤以及烘干,得到具有自微孔结构的高分子官能聚合物。该方法具有制备步骤少、成键数量多、操作简单、产物易分离纯化的优点。高分子官能聚合物具有以下优点:有良好的π‑共轭结构、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具有氰基官能团,有望进行进一步改性和功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692116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800281.3
申请日:2015-11-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9/72 , A61K9/48 , A61K31/352 , A61P11/06 , A61P11/00 , A61P9/00 , A61P9/12 , A61P27/06 , A61P35/02 , A61P3/04 , A61P15/08 , A61P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0073 , A61K9/4858 , A61K31/352 , A61K4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含异佛司可林的胶囊型吸入粉雾剂。本发明以异佛司可林为有效成分,添加合适的辅料,如载体、抗粘附剂、润滑剂、抗静电剂和氨基酸等,通过适宜制剂工艺制成。本发明针对支气管哮喘吸入给药的用药需求,根据异佛司可林自身的理化性质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粉雾剂的生产水平而设计,能满足临床用药、患者顺应性、工业化规模生产等各项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60393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14135.9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瞬态能源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纤维素气凝胶‑明胶固态电解质薄膜材料、超组装方法、瞬态Zn‑MnO2二次电池系统。该方法通过简便的冷冻干燥方法制造纤维素气凝胶;然后将基于明胶的固体电解质接枝到CA三维多孔骨架中以形成纤维素气凝胶‑明胶电解质复合薄膜。该薄膜可生物降解,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无毒无害,用于支撑高性能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二次Zn‑MnO2二次电池系统。该二次电池系统拥有高达1.6V的稳定输出电压和相对宽松的电压范围。该瞬态固态电解质薄膜的设计有望成为瞬态能源器件的基础组成器件,并将在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发明具有生产工艺和过程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62889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12505.5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超组装体系的生物可降解超级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基底层、电极材料、电解质以及封装层。基底层的材质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用于承载电极材料、电解质以及封装层;电极材料附着于基底层上,用于传输电子和离子以及储存电荷;电解质附着于电极材料上;封装层的材质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两片封装层将基底层、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封装在封装层中间,电极材料包括水溶性过渡金属和生物相容性导电高分子材料,水溶性过渡金属附着于基底层表面,生物相容性导电高分子附着在水溶性过渡金属的表面。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性和用于可植入医疗器件的潜力,制备方法简便、可调控性强、成本低廉、环境友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