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9971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090516.2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和生物工程学技术领域,涉及人α干扰素受体结合相关位点突变体在制备抗乙肝病毒制剂中的应用,α干扰素通过结合在I型干扰素受体IFNAR1和IFNAR2两个亚基所组合的受体复合物发挥抗病毒作用。本发明通过对IFN‑α2结合IFNAR1的位点进行突变并在体外原核纯化表达,在HBV感染模型中鉴定显示人α干扰素受体结合相关位点突变体IFN‑α2‑EIFK较IFN‑α2具有更强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且在抗病毒浓度下无细胞毒效应。本发明IFN‑α2受体结合相关位点突变体‑‑IFN‑α2‑EIFK可进一步制备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49971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10090516.2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和生物工程学技术领域,涉及人α干扰素受体结合相关位点突变体在制备抗乙肝病毒制剂中的应用,α干扰素通过结合在I型干扰素受体IFNAR1和IFNAR2两个亚基所组合的受体复合物发挥抗病毒作用。本发明通过对IFN-α2结合IFNAR1的位点进行突变并在体外原核纯化表达,在HBV感染模型中鉴定显示人α干扰素受体结合相关位点突变体IFN-α2-EIFK较IFN-α2具有更强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且在抗病毒浓度下无细胞毒效应。本发明IFN-α2受体结合相关位点突变体--IFN-α2-EIFK可进一步制备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9321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454078.6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12N15/85 , C12N15/89 , A01K67/0276 , A61K49/00 , C12N15/12
Abstract: 一种肝癌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肝细胞条件性敲除SMC6基因,获得肝癌小鼠模型。进一步的,所述的模型小鼠由如下步骤实现,将SMC6flox/flox转基因小鼠和Alb‑cre转基因小鼠杂交得到F1代小鼠,F1代小鼠自交,并鉴定,得到基因型为SMC6flox/flox:Alb‑cre+的小鼠。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肝癌小鼠模型的用途。本发明通过特异性敲除小鼠肝细胞内的SMC6基因获得了一种快速且成功率达100%的原发性肝癌小鼠模型,该模型模拟了HBx降解SMC6的过程,稳定真实的反应了HBV感染导致肝癌发生的病理状态,可用于筛选针对肝癌候选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8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20736.5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制备和使用所述中和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本发明的抗体源自乙肝疫苗接种者和乙肝感染康复者,在识别不同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方面显示出优越效果,在中和乙肝病毒突变体和降低乙肝突变抗原方面更具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7512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560592.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K14/725 , G01N33/569 , A61K38/17 , A61P31/14
Abstract: 一种特异性识别SARS‑CoV‑2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肽的T细胞受体,包括α链可变区和β链可变区;α链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互补决定区ACDR1,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α链互补决定区ACDR2,以及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α链互补决定区ACDR3;β链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β链互补决定区BCDR1、如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β链互补决定区BCDR2以及如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β链互补决定区BCDR3。还提供了上述T细胞受体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上述的T细胞受体在制备用于检测或诊断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产品中的应用、用于治疗或预防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1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063471.8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K16/08 , C12N15/13 , G01N33/576 , G01N33/577 , A61K39/42 , A61P3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通过抗原免疫小鼠,筛选得到表达乙肝表面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述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HCDR1、HCDR2、H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3所示,其轻链可变区的LCDR1、LCDR2、L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KVS、SEQ ID NO.5所示;上述单克隆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来源的HBsAg、不同基因型的HBsAg和HBsAg突变体,适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样本,为乙肝病毒的检测及乙肝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91732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307193.X
申请日:2017-08-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和生物工程学领域,涉及人α干扰素亚型在制备抗乙肝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人基因组编码干扰素亚型IFN‑α2应答率较低而副作用较大的问题,经体外病毒转染及感染模型鉴定提供了包括IFN‑α14,IFN‑α6和IFN‑α1的多种α干扰素亚型,经试验显示,所述的多种α干扰素亚型相较IFN‑α2具有更强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且在抗病毒浓度下无细胞毒效应,其中IFN‑α14具有最强的抗HBV活性。本发明所述的多种α干扰素亚型可用于制备新的抗乙肝病毒效应显著好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381698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63647.6
申请日:2017-08-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和生物工程学领域,涉及人α干扰素亚型在制备抗乙肝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人基因组编码干扰素亚型IFN-α2应答率较低而副作用较大的问题,经体外病毒转染及感染模型鉴定提供了包括IFN-α14,IFN-α6和IFN-α1的多种α干扰素亚型,经试验显示,所述的多种α干扰素亚型相较IFN-α2具有更强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且在抗病毒浓度下无细胞毒效应,其中IFN-α14具有最强的抗HBV活性。本发明所述的多种α干扰素亚型可用于制备新的抗乙肝病毒效应显著好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15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1063471.8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K16/08 , C12N15/13 , G01N33/576 , G01N33/577 , A61K39/42 , A61P3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通过抗原免疫小鼠,筛选得到表达乙肝表面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述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HCDR1、HCDR2、H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3所示,其轻链可变区的LCDR1、LCDR2、L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KVS、SEQ ID NO.5所示;上述单克隆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来源的HBsAg、不同基因型的HBsAg和HBsAg突变体,适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样本,为乙肝病毒的检测及乙肝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75128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60592.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K14/725 , G01N33/569 , A61K38/17 , A61P31/14
Abstract: 一种特异性识别SARS‑CoV‑2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肽的T细胞受体,包括α链可变区和β链可变区;α链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互补决定区ACDR1,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α链互补决定区ACDR2,以及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α链互补决定区ACDR3;β链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β链互补决定区BCDR1、如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β链互补决定区BCDR2以及如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β链互补决定区BCDR3。还提供了上述T细胞受体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上述的T细胞受体在制备用于检测或诊断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产品中的应用、用于治疗或预防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