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0706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0180375.0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Inventor: 吴仲超 , 孙航 , 李莉莉 , 朱明星 , 孙智慧 , 李建泽 , 李奇 , 薛立军 , 沈卫兵 , 盛华艳 , 仰继连 , 陈志辉 , 张纯 , 王一帆 , 余赵绮 , 张敬周
IPC: G06Q10/0631 , G06F18/2411 , G06F18/24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温度特征的电网电量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其包括:获取电网的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预处理所述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以获得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基于所述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所述向量自回归模型向前滚动预测,以获得电网的预测电量数据。本发明融合了气象因素中的温度特征,相较于现有预测方法或模型,考虑因素更为全面,预测误差更小,有效提高了电网电量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有助于供电公司进行合理调配以提供高质量用电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了电量损耗,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用户服务体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9070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80375.0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Inventor: 吴仲超 , 孙航 , 李莉莉 , 朱明星 , 孙智慧 , 李建泽 , 李奇 , 薛立军 , 沈卫兵 , 盛华艳 , 仰继连 , 陈志辉 , 张纯 , 王一帆 , 余赵绮 , 张敬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温度特征的电网电量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其包括:获取电网的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预处理所述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以获得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基于所述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所述向量自回归模型向前滚动预测,以获得电网的预测电量数据。本发明融合了气象因素中的温度特征,相较于现有预测方法或模型,考虑因素更为全面,预测误差更小,有效提高了电网电量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有助于供电公司进行合理调配以提供高质量用电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了电量损耗,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用户服务体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90706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83092.1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Inventor: 吴仲超 , 孙航 , 李莉莉 , 朱明星 , 孙智慧 , 李建泽 , 李奇 , 薛立军 , 沈卫兵 , 盛华艳 , 陈志辉 , 仰继连 , 曹艳珺 , 朱东亮 , 邱雯 , 周佳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自适应窗的电量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基于自适应窗预处理所述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以获得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基于所述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所述向量自回归模型滚动预测,以获取预测电量数据。本发明可以最大程度地融合温度数据包含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获取气象温度变化对用户用电量的影响程度,提高了电量预测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简单,便于实现,且耗时较短,所对应的预测装置可直接设于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及预测,进一步降低了预测的延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070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0183092.1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Inventor: 吴仲超 , 孙航 , 李莉莉 , 朱明星 , 孙智慧 , 李建泽 , 李奇 , 薛立军 , 沈卫兵 , 盛华艳 , 陈志辉 , 仰继连 , 曹艳珺 , 朱东亮 , 邱雯 , 周佳平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自适应窗的电量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基于自适应窗预处理所述原始电量数据和原始温度数据,以获得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基于所述标准电量数据和融合温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所述向量自回归模型滚动预测,以获取预测电量数据。本发明可以最大程度地融合温度数据包含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获取气象温度变化对用户用电量的影响程度,提高了电量预测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简单,便于实现,且耗时较短,所对应的预测装置可直接设于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及预测,进一步降低了预测的延迟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