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封闭型小微水体透明度的生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184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6943.1

    申请日:2021-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封闭型小微水体透明度的生物修复方法,具体为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降低水体鱼类密度,减少或移除原生植物;步骤二:投加蚌类与菹草石芽对水体进行降浊处理;步骤三:利用漂浮式生态处理装置回收部分蚌类,同时投加螺类;步骤四:矮生苦草种植;步骤五:盆栽少量观赏性浮叶植物和投加鲢鳙鱼类,增加水体美观性。本发明利用特定的生物种类和投加方式对水体进行快速降浊,同时针对封闭型小微水体的特点构建了稳定美观的生态系统,既避免化学药剂对水体造成污染,又能保证水体透明度的修复速度,同时保证了水体修复后水质的长久清澈。

    一株黑臭底泥中苯并[a]蒽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0462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93920.7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用于降解黑臭底泥中苯并[a]蒽的菌株,菌株命名为SG‑1,保藏号:CGMCC No.20667。该菌株筛选自深圳市茅洲河黑臭底泥,筛选条件:培养液pH7.0左右,苯并[a]蒽浓度为0‑100mg/L,摇床转速140r/min,30℃恒温培养。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当pH=8.0、温度为40℃时,该菌株对苯并[a]蒽的降解效率最高,88h之内可达85%。另外,该菌株在底泥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且表现出较好的多底物降解能力。通过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降解特性研究,可为底泥中苯并[a]蒽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一株黑臭底泥中苯并[a]蒽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9918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22938.0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降解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对苯并[a]蒽有降解效果的菌株MZ‑5(Microbacterium xylanilyticum)的筛选及其应用。所述菌株命名为MZ‑5。该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3号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CGMCC No.20668,保藏日期:2020年9月18日。该菌株筛选自深圳市茅洲河黑臭底泥,筛选条件:培养液pH7.0左右,20mg/L苯并[a]蒽,140r/min,30℃恒温培养。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当pH=5.0、温度为30℃时,该菌株对苯并[a]蒽的降解效率最高,72h之内可达67%。另外,该菌株在底泥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且表现出较好的多底物降解能力。通过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降解特性研究,可为底泥中苯并[a]蒽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一株黑臭底泥中苯并[a]蒽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04626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0293920.7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用于降解黑臭底泥中苯并[a]蒽的菌株,菌株命名为SG‑1,保藏号:CGMCC No.20667。该菌株筛选自深圳市茅洲河黑臭底泥,筛选条件:培养液pH7.0左右,苯并[a]蒽浓度为0‑100mg/L,摇床转速140r/min,30℃恒温培养。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当pH=8.0、温度为40℃时,该菌株对苯并[a]蒽的降解效率最高,88h之内可达85%。另外,该菌株在底泥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且表现出较好的多底物降解能力。通过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降解特性研究,可为底泥中苯并[a]蒽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黑臭底泥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1975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07642.1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化学联合原位黑臭底泥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黑臭河道底泥修复剂为颗粒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①修复剂和稳定剂;②辅料(物理吸附材料);③包埋剂。修复剂和稳定剂分别为过氧化钙(CaO2)和纳米羟基磷灰石(Ca10(OH)2(PO4)6),辅料为沸石粉,包埋剂为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PVA)溶液。本发明针对黑臭底泥,可以在不排水条件下,投加颗粒剂,修复污染底泥,达到同时去除AVS,稳定磷和多种重金属,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优点。该发明可以避免异位修复引发二次污染风险,同时减少原位修复的工程量,提高底泥治理效率。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株黑臭底泥中苯并[a]蒽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9918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122938.0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力。通过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降解特性研究,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降解技术和环境保护领 可为底泥中苯并[a]蒽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域,具体涉及一株对苯并[a]蒽有降解效果的菌 理提供技术支撑。株的筛选及其应用。所述菌株命名为MZ‑5。该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3号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CGMCC No.20668,保藏日期:2020年9月18日。该菌株筛选自深圳市茅洲河黑臭底泥,筛选条件:培养液pH7.0左右,20mg/L苯并[a]蒽,140r/min,30℃恒温培养。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当pH=5.0、温度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