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55511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0491202.9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的结构裂缝监测用透明传感器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结构裂缝监测用透明传感器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使用了有毒的有机溶剂且处理过程复杂的缺点。本发明中SWCNTs未经纯化处理,没有使用任何有毒的有机溶剂,在环保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且可以简单的实现大面积制备。本发明在L‑B技术和自组装方法基础上,利用碳纳米管之间范德华力和SDBS水溶液的推力作用,在气液界面制得分布均匀的SWCNTs导电网络,并通过粘取提拉法转移到PDMS基板上制得三明治结构的透明导电SWCNT薄膜,在监测过程中,电源异常时,由于本发明传感器透明,可直观的观测到裂缝的宽度。本发明用于传感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9555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91202.9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的结构裂缝监测用透明传感器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结构裂缝监测用透明传感器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使用了有毒的有机溶剂且处理过程复杂的缺点。本发明中SWCNTs未经纯化处理,没有使用任何有毒的有机溶剂,在环保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且可以简单的实现大面积制备。本发明在L‑B技术和自组装方法基础上,利用碳纳米管之间范德华力和SDBS水溶液的推力作用,在气液界面制得分布均匀的SWCNTs导电网络,并通过粘取提拉法转移到PDMS基板上制得三明治结构的透明导电SWCNT薄膜,在监测过程中,电源异常时,由于本发明传感器透明,可直观的观测到裂缝的宽度。本发明用于传感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791881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010134265.2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用于防水隔热面料的防水隔热夹层,它涉及一种防水隔热夹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防水隔热面料的透气性差,保温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防水隔热夹层从内至外由疏水性气凝胶粉体填料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层组成,疏水性气凝胶粉体填料均匀铺展于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层中,控制防水隔热夹层的厚度为0.5~30mm。防水隔热夹层的导热系数为0.025~0.05W/m·K,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作为外层的聚四氟乙烯有好的防水功能;聚四氟乙烯微孔结构和气凝胶粉体的可流动性,使得防水隔热夹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与现有的保温防水材料相比,在达到相同的保温效果的同时,本发明防水隔热夹层厚度小,质量轻,质地柔软,应用方便,应用领域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791881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34265.2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用于防水隔热面料的防水隔热夹层,它涉及一种防水隔热夹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防水隔热面料的透气性差,保温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防水隔热夹层从内至外由疏水性气凝胶粉体填料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层组成,疏水性气凝胶粉体填料均匀铺展于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层中,控制防水隔热夹层的厚度为0.5~30mm。防水隔热夹层的导热系数为0.025~0.05W/m·K,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作为外层的聚四氟乙烯有好的防水功能;聚四氟乙烯微孔结构和气凝胶粉体的可流动性,使得防水隔热夹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与现有的保温防水材料相比,在达到相同的保温效果的同时,本发明防水隔热夹层厚度小,质量轻,质地柔软,应用方便,应用领域广。
-
公开(公告)号:CN1086595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91195.2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拉敏型柔性传感材料制备方法与监测混凝土变形和裂缝的应用,本发明涉及柔性传感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传感器存在寿命短、成本高、变形低且在混凝土结构修复时会受到损坏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一:将碳纳米管加入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后进行磁力搅拌;二:将PDMS基体树脂加入有机溶剂中,进行磁力搅拌;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后进行磁力搅拌;四:将混合溶液进行磁力搅拌;五:将PDMS固化剂与PDMS本体按照0.1:1的质量比加入到步骤四有机溶剂挥发后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磁力搅拌;六:将混合液注入模具中,进行真空干燥后进行养护。本发明用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及传感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49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06997.2
申请日:2012-0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形貌可控氧化亚铜微/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它涉及氧化亚铜微/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解决微/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过程中存在成本较高、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将铜盐溶于超纯水中,倒入乳酸,继续搅拌,调节pH值,再冷却至25℃定容,测量pH值,得溶液A;步骤二、将溶液A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封闭反应釜,将水热反应釜放入烘箱内,保温后自然冷却到室温,超纯水离心洗涤后,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再转移到表面皿后置于烘箱中烘干;得氧化亚铜微/纳米晶。本发明形貌可控氧化亚铜微/纳米晶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设备操作简单,原料价格便宜,容易合成,对环境污染小,合成浓度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形貌控制与工业化大规模合成中的成本问题,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792789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610009601.4
申请日:2006-0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3/113
Abstract: 用稻壳灰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中成本高、能耗高、技术复杂、设备精度要求高、污染大的问题。用稻壳灰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一)将稻壳炭棒燃烧后的稻壳灰分散于盐酸溶液中搅拌;(二)抽滤混合液,第一次的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三)第二次的滤渣分散于NaOH溶液中加热煮沸;(四)抽滤热溶液,再用沸水冲洗第三次的滤渣,并收集滤液;(五)向滤液中滴加HCl直至形成凝胶;(六)将凝胶放入恒温干燥箱内干燥;(七)干燥后的产物进行高能球磨,即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技术简单、设备精度要求低、污染小的优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