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学习-粒子群混合优化的亚轨道高超声速运载器在线轨迹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569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946041.9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基于强化学习‑粒子群混合优化的亚轨道高超声速运载器在线轨迹优化方法,它属于飞行器弹道优化与最优化控制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在线轨迹优化方法存在的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探究粒子群优化方法的寻优机理,利用强化学习智能体主动控制粒子的运动趋势,使智能体具备根据非线性优化问题的寻优过程自主确定寻优方向的能力,大幅改善粒子群优化方法的寻优性能,提高在线轨迹优化方法的精度,引入强化学习方法显著提升在线轨迹优化方法的效率。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亚轨道高超声速运载器在线轨迹优化。

    一种三维形貌的快速测量仪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640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45259.9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形貌的快速测量仪,包括左侧投光系统、右侧投光系统、受光远心镜头、受光端滤光片、CMOS芯片、驱动采集单元和控制处理单元。左侧投光系统和右侧投光系统从左右两侧向被测物表面投射颜色结构光条纹,含有被测物表面信息的结构光条纹经过受光远心镜头至受光端滤光片上,在CMOS芯片上完成对结构光图像的采集,并通过驱动采集单元上传至控制处理单元。左侧投光系统、右侧投光系统以及驱动采集单元均受所述的控制处理单元控制。采用的是封装在一个壳体内的左右两套投影组件和一套采集组件,在解决阴影问题的前提下,保证了结构光条纹质量,减少了环境光影响,保证了在不同环境下仪器的测量精度及稳定性。

    气浮固液分离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80205C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410043641.1

    申请日:2004-06-23

    Inventor: 马军 王静超 刘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气浮固液分离装置——气浮固液分离装置。它包括气浮池(1)和气浮池(1)底部的出水管(5),它还包括垂直于气浮池(1)底部平面且间距相等的若干块竖板(2)、倾斜于气浮池(1)底部平面的斜板(3)和平行于气浮池(1)底部平面的集水板(4),斜板(3)设置在位于其上方的竖板(2)和位于其下方的集水板(4)之间,集水板(4)的表面上均布有过水孔(4-1),集水板(4)位于出水管(5)的上方并把气浮池(1)水平方向截断。由于竖板(2)的分隔导向,水力流态完成由紊流趋于层流的转变,水中的气泡粘附在斜板(3)上。水从过水孔(4-1)均匀地流过集水板(4),使气浮池(1)在整个水平截面内都得到充分利用。本发明具有工作可靠、设计合理和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优点。

    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线解析轨迹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1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44612.0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弹道优化与最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线解析轨迹优化方法,其以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线轨迹优化问题为背景,针对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和典型飞行场景,研究其返回段解析运动规律,利用解析解代替传统数值解,大幅提高了单次飞行器轨迹优化效率,并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寻优效率和精度,进而实现在线飞行器轨迹优化,克服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返回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干扰。

    基于强化学习-粒子群混合优化的亚轨道高超声速运载器在线轨迹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5698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46041.9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基于强化学习‑粒子群混合优化的亚轨道高超声速运载器在线轨迹优化方法,它属于飞行器弹道优化与最优化控制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在线轨迹优化方法存在的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探究粒子群优化方法的寻优机理,利用强化学习智能体主动控制粒子的运动趋势,使智能体具备根据非线性优化问题的寻优过程自主确定寻优方向的能力,大幅改善粒子群优化方法的寻优性能,提高在线轨迹优化方法的精度,引入强化学习方法显著提升在线轨迹优化方法的效率。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亚轨道高超声速运载器在线轨迹优化。

    沉淀气浮串联组合固液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64587C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410043693.9

    申请日:2004-07-07

    Inventor: 马军 刘芳 王静超

    Abstract: 沉淀气浮串联组合固液分离装置,它涉及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的组合固液分离装置。本发明包含沉淀固液分离装置(1)和气浮固液分离装置(2),沉淀固液分离装置(1)与气浮固液分离装置(2)串联连接。穿孔花墙(12)设在沉淀池(8)的出水一侧,穿孔花墙(12)上开有出水孔(13)。本发明采用了穿孔花墙,将沉淀池和气浮池有效地连接起来,减小了占地面积,在气浮池内设有斜板、竖板和集水孔板,有利于气浮池内层流状态的形成,强化了气浮池固液分离的功能,使气浮池出水中含有的微气泡数量减少,滤层产生气泡堵塞的可能性降低。解决了单一固液分离装置不能适应源水水质变化的问题,提高了源水固液分离的效果。

    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线解析轨迹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1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244612.0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弹道优化与最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线解析轨迹优化方法,其以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线轨迹优化问题为背景,针对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和典型飞行场景,研究其返回段解析运动规律,利用解析解代替传统数值解,大幅提高了单次飞行器轨迹优化效率,并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寻优效率和精度,进而实现在线飞行器轨迹优化,克服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在返回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干扰。

    高效气浮固液分离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94115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43641.1

    申请日:2004-06-23

    Inventor: 马军 王静超 刘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气浮固液分离装置——高效气浮固液分离装置。它包括气浮池(1)和气浮池(1)底部的出水管(5),它还包括垂直于气浮池(1)底部平面且间距相等的若干块竖板(2)、倾斜于气浮池(1)底部平面的斜板(3)和平行于气浮池(1)底部平面的集水板(4),斜板(3)设置在位于其上方的竖板(2)和位于其下方的集水板(4)之间,集水板(4)的表面上均布有过水孔(4-1),集水板(4)位于出水管(5)的上方并把气浮池(1)水平方向截断。由于竖板(2)的分隔导向,水力流态完成由紊流趋于层流的转变,水中的气泡粘附在斜板(3)上。水从过水孔(4-1)均匀地流过集水板(4),使气浮池(1)在整个水平截面内都得到充分利用。本发明具有工作可靠、设计合理和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优点。

    沉淀气浮串联组合固液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593710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43693.9

    申请日:2004-07-07

    Inventor: 马军 刘芳 王静超

    Abstract: 沉淀气浮串联组合固液分离装置,它涉及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的组合固液分离装置。本发明包含沉淀固液分离装置(1)和气浮固液分离装置(2),沉淀固液分离装置(1)与气浮固液分离装置(2)串联连接。穿孔花墙(12)设在沉淀池(8)的出水一侧,穿孔花墙(12)上开有出水孔(13)。本发明采用了穿孔花墙,将沉淀池和气浮池有效地连接起来,减小了占地面积,在气浮池内设有斜板、竖板和集水孔板,有利于气浮池内层流状态的形成,强化了气浮池固液分离的功能,使气浮池出水中含有的微气泡数量减少,滤层产生气泡堵塞的可能性降低。解决了单一固液分离装置不能适应源水水质变化的问题,提高了源水固液分离的效果。

    一种高增益Z源逆变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23095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66524.4

    申请日:2011-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增益Z源逆变器,包括直流电压源和三相逆变桥组成的三相逆变器,其还包括由功率二极管、开关电感和电容组成的Z源网络,其特点是由开关电感支路代替单一电感,Z源网络首端连于电源的正极,末端连于三相逆变桥的正端,逆变桥与电源共地。与传统Z源逆变器相比,本Z源逆变器能够提高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实现高调制因子,提高整个逆变器的输出质量;同时有效减小Z网络电容的电压应力,从而减小逆变器体积重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