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017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41742.1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286 , H01M8/04313 , H01M8/10 , G01N3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单电池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定待优化的加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密封胶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制备不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下的质子交换膜试验样本;测定各个试验样本的离子交换容量;绘制质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容量随热压温度以及热压时间的变化曲线;基于变化曲线选取使得质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保持最优时的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作为待优化的加工工艺参数的取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流程较为便捷,成本较低,且相对误差小于5%,能够在合理控制成本下有效地反应离子交换容量受到的工艺条件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79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60945.4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202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燃料电池单电池及燃料电池电池堆,电池堆由多个单电池堆叠装配而成,单电池包括依次堆叠的阴极板、质子交换膜、阳极板和水板,质子交换膜正反两面位于阴极板和阳极板的流场位置处叠层设有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单电池还包括膜电极支撑体,质子交换膜周侧固定在所述的膜电极支撑体内并与膜电极支撑体形成一个完整平面,膜电极支撑体与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作为一个整体夹设在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通过注入的密封胶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稳定、密封性能优异、耐久性好、发电性能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7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010560945.4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202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燃料电池单电池及燃料电池电池堆,电池堆由多个单电池堆叠装配而成,单电池包括依次堆叠的阴极板、质子交换膜、阳极板和水板,质子交换膜正反两面位于阴极板和阳极板的流场位置处叠层设有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单电池还包括膜电极支撑体,质子交换膜周侧固定在所述的膜电极支撑体内并与膜电极支撑体形成一个完整平面,膜电极支撑体与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作为一个整体夹设在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通过注入的密封胶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稳定、密封性能优异、耐久性好、发电性能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04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45608.6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码头的撞击缓冲装置包括基础、承撞机构、导向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基础设置于码头边水体下方的地基;所述承撞机构设置于所述基础,用于在承受冲击后吸能形变;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承撞机构,用于在所述承撞机构受到冲击时,引导所述承撞机构移动;所述缓冲机构连接所述承撞机构,用于减缓承撞机构对所述基础的冲击,通过将承撞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上,使得承撞机构在受到冲击后能够移动,避免直接发生刚性撞击。由于基础和承撞机构之间设置缓冲机构,在承撞机构移动后缓冲机构对承撞机构施加与冲击力方向相反的阻力,延长撞击的作用时间,使撞击的能量被逐渐耗散,以降低冲击力的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3782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46764.0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17/00 , G01N3/18 , G01R31/378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低温循环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低温循环冲击结构和高温循环冲击结构;低温循环冲击结构包括冷源、冷源工作通道和冷源自循环通道,冷源通过冷源工作通道与待测试件连通形成低温循环冲击回路,冷源还与冷源自循环通道连通形成低温保温调节回路;高温循环冲击结构包括热源、热源工作通道和热源自循环通道,热源通过热源工作通道与待测试件连通形成高温循环冲击回路,热源还与热源自循环通道连通形成高温保温调节回路;冷源、冷源工作通道、冷源自循环通道、热源、热源工作通道和热源自循环通道均连接至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快速进行加热制冷切换,实现电堆材料和关键部件耐久性的快速评测。
-
公开(公告)号:CN215493045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1073748.6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17/00 , G01N3/18 , G01R31/378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低温循环测试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低温循环冲击结构和高温循环冲击结构;低温循环冲击结构包括冷源、冷源工作通道和冷源自循环通道,冷源通过冷源工作通道与待测试件连通形成低温循环冲击回路,冷源与冷源自循环通道连通形成低温保温调节回路;高温循环冲击结构包括热源、热源工作通道和热源自循环通道,热源通过热源工作通道与待测试件连通形成高温循环冲击回路,热源与热源自循环通道连通形成高温保温调节回路;冷源、冷源工作通道、冷源自循环通道、热源、热源工作通道和热源自循环通道均连接至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快速进行加热制冷切换,实现电堆材料和关键部件耐久性的快速评测。
-
公开(公告)号:CN212625674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0445153.8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271 , H01M8/0276 , H01M8/0202 , H01M8/24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燃料电池单电池及燃料电池电池堆,电池堆由多个单电池堆叠装配而成,单电池包括依次堆叠的阴极板、质子交换膜、阳极板和水板,质子交换膜正反两面位于阴极板和阳极板的流场位置处叠层设有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单电池还包括膜电极支撑体,质子交换膜周侧固定在所述的膜电极支撑体内并与膜电极支撑体形成一个完整平面,膜电极支撑体与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作为一个整体夹设在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通过注入的密封胶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密封性能优异、耐久性好、发电性能高等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