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12449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177557.6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23C1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个单层膜堆叠的新型镀膜方法,该方法是先在多个基底上分别镀上单层膜,然后通过反向堆叠使其中两个单层膜上下堆积,经热处理后,再腐蚀掉上层基底,制得复合双层膜,通过反向堆叠使复合双层膜上再堆积一个单层膜,经热处理后,腐蚀掉上层基底,制得复合三层膜,依次重复反向堆叠、热处理、腐蚀,即可制得多个单层膜堆叠而成的复合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工艺流程简单,无需真空高温设备,能有效构造理想多层膜系,且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有效保证了各个膜层的质量,避免了直接镀多层膜产生的应力开裂问题,成膜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8524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177817.X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层真空夹层一维光子晶体膜系结构,该结构由多层高折射率材料薄膜层与厚度可调的真空薄层交替堆叠而成,上下相邻两高折射率材料薄膜层之间设有宽度调节器,所述的真空薄层分布在宽度调节器与上下相邻两高折射率材料薄膜层共同围设而成的空腔中,并且所述的可调真空薄层中还设有弹性支撑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堆叠的多层固体膜系转化成了单层膜与真空层(可调真空薄层)的组合,避免了多层膜系难以镀制、易开裂的问题,通过调节真空薄层的厚度,根据光子晶体不同结构的不同选择透过性,可以改变得到的光谱,并具有更好的改变温度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365142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17376.0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1B32/05 , C01B32/184 , C01B32/198 , C04B30/00 , B01J20/20 , B01J20/28 , H01G11/36 , H01G11/26 , H01M4/583 , B82Y3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C04B30/00 , B01J20/20 , B01J20/28047 , B82Y30/00 , C01P2002/80 , C01P2002/82 , C01P2004/03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 C01P2006/32 , C01P2006/40 , H01G11/26 , H01G11/36 , H01M4/5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化学交联的高比面积高电导率石墨烯复合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在间苯二酚和甲醛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调节pH值,经溶胶-凝胶反应得到化学交联的氧化石墨烯/RF有机湿凝胶,通过酸洗、溶剂替换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RF有机气凝胶;通过高温热解还原处理制备石墨烯复合碳气凝胶。通过在间苯二酚和甲醛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调节pH值,保证掺入的石墨烯的均匀性和交联性,显著增强了三维纳米网络的骨架强度和极大地改善了低密度碳气凝胶在碳化过程中发生的严重的收缩坍塌现象。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复合碳气凝胶具有极低的表观密度、超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电导率和热导率,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更容易加工成多种形式的成型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108720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410319924.8
申请日:2014-07-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3/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凝胶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采光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即采用有机硅元经过酸碱两步催化形成二氧化硅湿凝胶,经老化结合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出超高采光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本发明具有原料易得、反应过程简单、成本低等特点。所得到的材料具有纳米尺度多级结构,最高透光率为91.8%,在超级隔热采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99233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000374.9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1B33/1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多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低成本制备方法。即以廉价的水溶胶为前驱体,去离子水为溶剂,添加酸性催化剂,并在其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不需要进行任何表面修饰和溶剂替换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该气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其热导率可降至较低水平,弹性模量可达6MPa以上,同传统的纤维复合气凝胶机械强度相当。这种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于工厂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0466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39919.4
申请日:2013-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条件下低成本制备气凝胶或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制备方法为:(1)二氧化硅溶胶添加表面活性剂的配制;(2)无机耐火纤维毡或纤维预制件与水体系下添加表面活性剂硅溶胶复合体的制备;(3)常压老化干燥处理。这种制备气凝胶材料的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无需有机溶剂替换和表面修饰剂的修饰,且无需超临界设备干燥,制备成本低廉。本方法制备的气凝胶及其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弹性模量可达8MPa,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其中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可以使具有一定收缩的纯气凝胶恢复原样,形成完整的块体,更有利于大规模的应用。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气凝胶及其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良,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081181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57217.4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制备色分离光栅的方法,采用锆酸丁酯为源,制得感光性的溶胶,通过在溶胶中加入高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减小在薄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薄膜厚度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而不开裂。采用提拉法镀膜,制备均匀的单面薄膜。经过两次成膜,曝光,显影工艺,获得与设计一致的光栅结构,每周期内为特定高度的三台阶结构,呈对称分布。采用紫外线对色分离光栅进行处理,在保持疏松的骨架结构同时尽量去除有机成分。该方法设计工艺灵活,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好,光栅的激光损伤阈值高,避免了光刻胶及显影液等高污染试剂的使用,可用于多种不同衍射光学元件制作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613187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55301.3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3C1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节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WO3薄膜气致变色循环性能的方法,采用可提高WO3气致变色薄膜孔隙率的无机物对WO3溶胶进行掺杂,所述无机物包括SiO2、Al2O3、P2O5、Fe2O3、CuO2。采用Sol-gel法制备稳定的WO3复合溶胶;采用提拉法或旋涂法在普通玻璃上镀制透明均匀的掺催化剂的复合WO3多孔薄膜。通过本发明掺杂复合过的溶胶制备的气致变色薄膜与未经过处理的薄膜相比,大幅提高了气致变色的循环性;与磁控溅射等方法制备的气致变色薄膜致色相比性能相同,成本大幅将低;与电致变色薄膜相比亦有同样优点。本发明很好的弥补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气致变色灵巧窗的缺点,使此类灵巧窗技术更趋于成熟。
-
公开(公告)号:CN102081181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57217.4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制备色分离光栅的方法,采用锆酸丁酯为源,制得感光性的溶胶,通过在溶胶中加入高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减小在薄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薄膜厚度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而不开裂。采用提拉法镀膜,制备均匀的单面薄膜。经过两次成膜,曝光,显影工艺,获得与设计一致的光栅结构,每周期内为特定高度的三台阶结构,呈对称分布。采用紫外线对色分离光栅进行处理,在保持疏松的骨架结构同时尽量去除有机成分。该方法设计工艺灵活,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好,光栅的激光损伤阈值高,避免了光刻胶及显影液等高污染试剂的使用,可用于多种不同衍射光学元件制作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205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51954.4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1G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V10O24·12H2O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工业五氧化二钒粉末、过氧化物为主要原料,使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溶剂替换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出一种纳米多孔材料。包括以下步骤:采用V2O5粉末和过氧化物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溶胶;将溶胶密封存放直至凝胶;将凝胶老化后,进行溶剂替换常压干燥。本发明具有原料便宜易得、反应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本发明很好的弥补了有机钒盐水解法和熔融法制备V10O24·12H2O的缺点,使此种材料的制备更趋于成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