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843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28941.X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H01L51/441 , H01L51/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层阴极缓冲层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电池采用正型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透明衬底、透明导电阳极、阳极缓冲层、光活性层、阴极缓冲层、金属阴极;所述光活性层为电子给体材料PCDTBT和电子受体材料PC71BM按照1:4的质量比混合的组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阴极缓冲层制备于光活性层上;Alq3阴极缓冲层制备于聚乙烯吡咯烷酮阴极缓冲层上,其厚度为0.5~1.5nm;CaF2阴极缓冲层制备于Alq3阴极缓冲层与金属阴极之间,其厚度为0.6~1.2nm。本发明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减少了载流子复合几率,电池更具有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84331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710028941.X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层阴极缓冲层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电池采用正型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透明衬底、透明导电阳极、阳极缓冲层、光活性层、阴极缓冲层、金属阴极;所述光活性层为电子给体材料PCDTBT和电子受体材料PC71BM按照1:4的质量比混合的组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阴极缓冲层制备于光活性层上;Alq3阴极缓冲层制备于聚乙烯吡咯烷酮阴极缓冲层上,其厚度为0.5~1.5nm;CaF2阴极缓冲层制备于Alq3阴极缓冲层与金属阴极之间,其厚度为0.6~1.2nm。本发明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减少了载流子复合几率,电池更具有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5607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55653.X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免疫粒子群算法的超声电机控制方法,其基于免疫系统中发生T细胞和B细胞中的受体编辑机制和疫苗接种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粒子群算法的超声电机控制器,首先建立常规控制器或者是一些基于智能技术的控制器,随机给定控制器的初始参数,形成初始粒子,并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更新,在粒子的进化过程中,增加结构发育与结构退化操作实现控制器结构的进化,每隔一定的代数,鉴别出不活跃的趋向凋亡的细胞受体,并对它们进行受体编辑,当达到预定的迭代精度后,输出粒子群算法寻找到的最优控制方案;本发明结合了先进的智能技术,基本实现了实时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计算复杂性,实现了控制器的全自动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5552233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124321.1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H01L51/44 , H01L51/0032 , H01L51/42 , H01L2251/10 , H01L225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阳极缓冲层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该电池采用正型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透明衬底、透明导电阳极、阳极缓冲层、有机活性层、阴极缓冲层、金属阴极;其中阳极缓冲层为PTFE阳极缓冲层和MoO3阳极缓冲层构成的双阳极缓冲层;PTFE阳极缓冲层制备于透明导电阳极上,其厚度为0.3~2nm;MoO3阳极缓冲层制备于PTFE阳极缓冲层与有机活性层之间,其厚度为4~10nm。本发明通过在阳极与活性层之间引入双阳极缓冲层,提高了阳极表面功函数,极好的修饰了界面能级差;在保证对空穴的传输的同时提高了对电子的阻挡能力,极大的减少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56074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710055653.X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免疫粒子群算法的超声电机控制方法,其基于免疫系统中发生T细胞和B细胞中的受体编辑机制和疫苗接种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粒子群算法的超声电机控制器,首先建立常规控制器或者是一些基于智能技术的控制器,随机给定控制器的初始参数,形成初始粒子,并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更新,在粒子的进化过程中,增加结构发育与结构退化操作实现控制器结构的进化,每隔一定的代数,鉴别出不活跃的趋向凋亡的细胞受体,并对它们进行受体编辑,当达到预定的迭代精度后,输出粒子群算法寻找到的最优控制方案;本发明结合了先进的智能技术,基本实现了实时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计算复杂性,实现了控制器的全自动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210372151U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20835068.X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K15/02 , F16K27/02 , F16K37/00 , F16L23/024 , F16L2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污水过滤用逆止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均连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螺纹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通孔的外部并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阀体、连接头、通孔、螺纹杆、限位块、螺纹管、限位板、支块和手轮的进行配合,实现了方便安装的目的,不仅避免给使用者安装时带来麻烦,还方便使用者对污水过滤用逆止阀进行清理和更换,提高了使用者对污水过滤用逆止阀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污水过滤用逆止阀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污水过滤用逆止阀安装不便的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