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4080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732263.6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包括光照设施和箱体,光照设施设置于箱体前后两侧;所述反应装置箱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五个透明有机玻璃隔板,并将箱体分为两个反应区和一个沉淀区,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均为中空滑动式隔板,隔板内夹有通电式电磁板,通过电磁板可利用催化剂自身磁性性质对催化剂进行高效吸附。对比传统的悬浮式光催化反应装置,解决了催化剂分离回收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催化剂的有效重复利用。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催化剂便于回收利用、并且可在反应装置内一同实现吸附、光催化、回收的一机多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1798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38816.5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9/0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蓄水池和位于蓄水池内的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一组主电极阳极和主电极阴极,所述主电极阳极为包括碳棒的第一反应件,所述主电极阴极为包括磁性小球的第二反应件;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有形成于所述蓄水池侧壁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装置还包括稳压电源,该稳压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应件和所述第二反应件电连接。将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再将有机废水和过硫酸盐混合,注入所述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所述稳压电源施加电压在所述反应装置内反应降解,降解后产物从所述出水口排出。通过运用该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可有效加大SO4·-自由基的产出,提高体系对Fe2+的利用率,有效提高铁氧化物催化剂的利用率进而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同时也很好解决铁氧化物沉淀多和催化剂难回收等问题。本装置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对应急条件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06404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388822.0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10 , B01D39/06 , B01D2239/10 , B01J2220/4806 , C02F1/281 , C02F210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渗透性除锰滤料制备方法,以火山渣为原料,以清水清洗火山渣,除去其表面杂质,烘干,冷却;再以1~15%的HCl溶液浸渍1~48h,清水洗净至中性,烘干,冷却;刻蚀处理后火山渣进行KMnO4溶液表面改性,然后烘干,再于马弗炉中240~350℃灼烧1~5h,冷却;最后用清水冲洗至出水澄清,烘干,冷却,制备出新型除锰滤料并应用于水体除锰,实现了高效低廉环保除锰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1851026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36010.X
申请日:2010-03-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安全型天然可渗透反应格栅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反应格栅反应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质量份数比的原料:火山渣:粒径0.1mm~5mm,5~15份;草炭土:粒径0.1mm~2mm,该草炭土经过热处理改性,即130±2℃温度下加热1至3小时,6~25份;凹凸棒石:粒径0.1mm~2mm,该凹凸棒石经过热处理改性,即130±2℃温度下加热1至3小时,5~30份。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经济、生态安全性好的新型复配可渗透反应格栅填充介质,将在石油类污染地下水控制和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179805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811138816.5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9/0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蓄水池和位于蓄水池内的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一组主电极阳极和主电极阴极,所述主电极阳极为包括碳棒的第一反应件,所述主电极阴极为包括磁性小球的第二反应件;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有形成于所述蓄水池侧壁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装置还包括稳压电源,该稳压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应件和所述第二反应件电连接。将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再将有机废水和过硫酸盐混合,注入所述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所述稳压电源施加电压在所述反应装置内反应降解,降解后产物从所述出水口排出。通过运用该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可有效加大SO4·‑自由基的产出,提高体系对Fe2+的利用率,有效提高铁氧化物催化剂的利用率进而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同时也很好解决铁氧化物沉淀多和催化剂难回收等问题。本装置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对应急条件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32794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21922.7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J27/02 , C02F1/72 , C01B32/05 , C02F101/30 , C02F101/32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基材料催化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所述炭基材料催化剂由秸秆生物炭和过硫酸钠组成,所述秸秆生物炭和过硫酸钠的质量比为5:6。本发明通过优化生物炭的焙烧方法,提高其对过硫酸钠的活化性,从而产生更多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6744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88821.6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9/14 , E03B3/08 , E03B3/18 , C02F101/20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28 , C02F1/725 , C02F1/74 , C02F3/34 , C02F2101/16 , C02F2101/203 , C02F2101/206 , C02F2209/003 , E03B3/08 , E03B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位去除地下水中铁、锰和氨氮的方法及原位井设计方法,能够原位去除地下水中的铁、锰和氨氮,无需将地下水抽出地表进行异位处理。所述原位去除地下水中铁、锰和氨氮的方法包括: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入位于地下的原位井中;在所述原位井中,依次去除流入所述原位井中的所述地下水中的铁、锰和氨氮;判断去除铁、锰和氨氮后的地下水是否满足预设的水质指标,若满足预设的水质指标,则将所述地下水储存在所述原位井中的蓄水区。本发明适用于地下水净化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851026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36010.X
申请日:2010-03-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安全型天然可渗透反应格栅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反应格栅反应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质量份数比的原料:火山渣:粒径0.1mm~5mm,5~15份;草炭土:粒径0.1mm~2mm,该草炭土经过热处理改性,即130±2℃温度下加热1至3小时,6~25份;凹凸棒石:粒径0.1mm~2mm,该凹凸棒石经过热处理改性,即130±2℃温度下加热1至3小时,5~30份。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经济、生态安全性好的新型复配可渗透反应格栅填充介质,将在石油类污染地下水控制和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91293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010211919.7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接触氧化除锰滤池的快速启动方法。是以河砂为填料,向除锰滤池中注入含锰原水,采用间歇臭氧曝气的方式,每天曝气2~5次,每次10~15分钟,经过5~8天使原水中二价锰离子迅速被氧化成四价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附着在沙粒表面形成锰质活性滤膜,实现水中二价锰离子的催化氧化去除,完成除锰滤池的快速启动。本发明以廉价的河砂为原料,利用间歇臭氧曝气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接触氧化滤池成熟期过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172382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13057.5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曲线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架、底部水箱、明渠供水箱、明渠模拟槽、循环水箱、循环水管和明渠模拟槽升降模块;该实验平台采用精细化3D建模、水流动画仿真和人机交互等技术进行三维场景的搭建及水流现象的还原,包括实验装置与实验内容模块;知识储备与预习测验模块;实验流程与实验操作模块;实验考核模块;本发明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专业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环节,全新的实验方法和教学方式是水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利用深度融合知识逻辑与工程实践,将传统单项实验整合为综合设计实验,实现了不同水流现象有机衔接,提升实验效率和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