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粘土镁热还原制备多孔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392180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1183466.6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洋粘土镁热还原制备多孔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大洋粘土作为资源利用,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即可获得可应用于LIB负极的多孔碳硅复合材料。经2 ‑1测试,多孔硅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80m·g左右。将多孔硅碳化,制得了应用于LIB负极的高电化学性能的多孔碳硅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初始比容量能达到1500mAh·g‑1‑2300mAh·g‑1,初始‑1库伦效率为78%左右。在0.5A·g 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20次的循环仍能提供190mAh·g‑1‑550mAh·g‑1的可逆比容量。

    深海富稀土黏土负载二氧化钛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548783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1261187.1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海富稀土黏土负载二氧化钛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深海富稀土黏土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在80m2·g‑1左右,平均孔径在7.4nm,孔容约为0.145cm3·g‑1),富稀土元素等特点,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合成过程中通过溶解出黏土中的稀土元素,改性沉淀在片层黏土层间及表面的TiO2,获得了具有高光催化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经测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对浓度为10mg/L模拟污染物RhB溶液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9%以上,该效果高于同质量相同方法制备的及商用TiO2(P25)。

    大洋粘土镁热还原制备多孔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3921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83466.6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洋粘土镁热还原制备多孔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大洋粘土作为资源利用,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即可获得可应用于LIB负极的多孔碳硅复合材料。经测试,多孔硅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80m2·g‑1左右。将多孔硅碳化,制得了应用于LIB负极的高电化学性能的多孔碳硅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初始比容量能达到1500mAh·g‑1‑2300mAh·g‑1,初始库伦效率为78%左右。在0.5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20次的循环仍能提供190mAh·g‑1‑550mAh·g‑1的可逆比容量。

    改性深海钙质软泥/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436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1124680.7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改性深海钙质软泥/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深海钙质软泥的特点,即粒状多孔方解石和层状伊/蒙混层混合均匀,颗粒小(平均粒径小于8μm),比表面积大于90m2/g,结构疏松、不团聚、结晶差活性高等,其配方为:改性深海钙质软泥12%‑16%、ABS树脂80%‑84%、硬脂酸1.5%‑2.5%、硬脂酸锌0.5%、EBS乙撑双硬脂酰胺1.0%‑2.0%。采用有机改性剂对其进行活化处理,采用双转子密炼机混炼法将改性深海软泥与ABS树脂复合。测试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洛氏硬度等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ABS树脂。

    深海富稀土粘土提硅残液制备尖晶石结构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7486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4038.1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富稀土粘土提硅残液制备尖晶石结构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深海富稀土粘土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提硅后的残液制备结晶度较高的稀土掺杂型镁铝铁锰尖晶石结构的氧化物材料作为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深海粘土中铝、铁、锰、镁、稀土元素高的特点,以及相较于陆地粘土颗粒细小,结晶度差、结构缺陷丰富、活性高、分散性好等特点,以一种简单的方法溶出其中的元素,并制备出稀土掺杂镁铝铁锰尖晶石材料。经测试,制备的材料在100mA.g‑1的电流密度下的初始充电比容量和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5.4mAh.g‑1和154.0mAh.g‑1,库伦效率在87.8%。循环200次之后依旧可以提供124.7mAh.g‑1和122.4mAh.g‑1的充电和放电比容量。

    深海富稀土黏土负载二氧化钛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548783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61187.1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海富稀土黏土负载二氧化钛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深海富稀土黏土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在80m2·g‑1左右,平均孔径在7.4nm,孔容约为0.145cm3·g‑1),富稀土元素等特点,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合成过程中通过溶解出黏土中的稀土元素,改性沉淀在片层黏土层间及表面的TiO2,获得了具有高光催化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经测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对浓度为10mg/L模拟污染物RhB溶液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9%以上,该效果高于同质量相同方法制备的及商用TiO2(P25)。

    一种基于域迁移的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005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1910341103.7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域迁移的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方法,包括A网络、B网络、C网络、D网络四部分,步骤如下利用AirSim开源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结合自建模型,生成人工合成数据集;利用人工合成数据,训练网络的分割部分,并结合采集的无标签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数据,生成伪标签;利用域迁移技术,结合伪标签组成的真实数据集和人工合成数据集训练整个网络;取出完成域迁移训练网络的分割部分完成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本发明通过域迁移的技术,将数量多的人工合成数据作为源域,数量少的真实数据作为目标域,实现了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数据集的扩充,解决了因数据集不足而导致的非结构化道路检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

    一种基于域迁移的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0059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41103.7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域迁移的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方法,包括A网络、B网络、C网络、D网络四部分,步骤如下利用AirSim开源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结合自建模型,生成人工合成数据集;利用人工合成数据,训练网络的分割部分,并结合采集的无标签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数据,生成伪标签;利用域迁移技术,结合伪标签组成的真实数据集和人工合成数据集训练整个网络;取出完成域迁移训练网络的分割部分完成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本发明通过域迁移的技术,将数量多的人工合成数据作为源域,数量少的真实数据作为目标域,实现了非结构化道路检测数据集的扩充,解决了因数据集不足而导致的非结构化道路检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