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及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71192.5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及系统,涉及医疗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医疗垃圾处理方法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包括步骤S1:分别获取医疗垃圾残留物传染系数、医疗垃圾传染科室使用时长以及医疗设备接触患者频率数值,得到医疗垃圾基础数据,步骤S2:根据医疗垃圾基础数据计算得到医疗垃圾危害性参考系数,通过对医疗垃圾危害性参考系数进行阈值划分,得到医疗垃圾分级数据,步骤S3:根据医疗垃圾分级数据对医疗垃圾分类进行处理,本发明针对不同分类区间的医疗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有效提高了医疗垃圾处理方式的针对性。

    一种环保型医疗垃圾处理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165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35397.8

    申请日:2023-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医疗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中部内壁设有装载箱,装载箱上端设有废液挤压装置,废液挤压装置包括可升降的L形支撑板,L形支撑板下端安装有多个夹座,废液挤压装置还包括驱动器,驱动器工作时可构成多个夹座边间歇性向内侧移动边间歇性圆周转动的结构;装载箱下端设有集中压缩装置;本发明在L形接料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能够容纳双层黄色垃圾包装袋的容纳箱,用于装载压缩后的垃圾,通过集中装载到集装箱内运到垃圾中转站,在容纳箱内部位于黄色垃圾包装袋下端分别放置有称重器,在容纳箱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能够显示垃圾重量,便于记录和统计。

    一种空肠营养管置入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667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82553.6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肠营养管置入系统,包括集成操控平台(1)、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空肠营养管(3)和空肠机器人(4);所述集成操控平台(1)包括操作控制台(5)、图像显示设备(6);所述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包括歧管(7)、充气泵(8)和通排气阀(9)和手持式无线通信端(10);所述歧管(7)、充气泵(8)和通排气阀(9)布置于所述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内;所述手持式无线通信端(10)通信连接于所述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从而实现所述手持式无线通信端(10)和所述集成操控平台(1)数据通信。本发明的本申请采用气囊膜式材料,替换传统的硬质管,在使用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充气,这样,使空肠营养管在置入时基本不会和肠道有比较大的摩擦,并且保持一定的气体使得不会形成绳子割肠道的危险。

    一种神经内科用多功能药液配制柜

    公开(公告)号:CN11140756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0283772.6

    申请日:2020-04-13

    Inventor: 瞿丹丹 易萍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多功能药液配制柜,属于神经科技术领域;该药液配制柜包括柜体、密封玻璃门和排气系统,药液配制柜还包括导流斜板、药液储纳仓、挡板和距离调节玻璃门;距离调节玻璃门配套设置有锁紧块、锁紧槽、启动组件和弹出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挡板能够防止药液流到地面和操作人员衣物上,保持医护人员衣物和地面清洁;本发明通过设置距离调节玻璃门插入距离调节玻璃门能够实现所有操作者均可保持两手处于最佳工作距离,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舒适度和工作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锁紧块和锁紧槽、弹出组件和启动组件,距离调节玻璃门取出和安装方便,便于距离调节玻璃门频繁清洗,保持清洁。

    卧床病人用体重测量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580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02621.0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卧床病人用体重测量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托举板,所述托举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吊环,所述固定块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吊环,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本发明通过设置活动块、第一吊环、第二吊环、第一电机、固定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杆、固定板和拉绳,能够使托举板上下移动,通过设置活动板、齿板、第二电机和第三齿轮,能够使托举板具有伸缩功能,使体重测量器便于使用,一方面可对卧床病人进行体重测量,另一方面也可转移病人,减少人力搬动,减少成本,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一种中风偏瘫患者用触觉恢复锻炼器

    公开(公告)号:CN11077239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58449.X

    申请日:2019-11-22

    Inventor: 瞿丹丹 张琴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风偏瘫患者用触觉恢复锻炼器,包括坐板、按摩驱动结构和敲击锻炼结构,所述坐板的右下方固定有固定结构,且坐板的左端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下方连接有腿板,且第一转轴的顶端连接有摆动驱动电机,所述按摩驱动结构安装于腿板的内部,且按摩驱动结构的外侧设置有按摩结构,所述腿板的下端连接有脚板,且脚板的上端面连接有脚部缚束结构,所述敲击锻炼结构安装于脚板的内部。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按摩结构能够方便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同时设置的按摩驱动结构和按摩结构均有三组,如此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三方面的按摩,以此提高对患者腿部的按摩效果。

    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抢救床

    公开(公告)号:CN11875031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005285.8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抢救床,包括用于支撑患者的床板以及用于支撑床板的床架,床板上设有用于防止患者胸外按压过程中断的体位限制结构,体位限制结构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自由摆动的摆杆,摆杆朝向床板中部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医护人员腿部的定位组件,横移拐杆上设有用于调整患者头部位置的气道调整组件,本发明通过体位限制结构,能够固定进行胸外按压抢救过程的医护人员的腿部,允许医护人员在转移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操作,进而提高抢救过程中的操作效率,并能够保证患者的气道畅通,从而确保氧气能够顺畅地进入肺部,同时气道畅通可增加胸外按压时的血液循环效率,提高复苏成功率。

    一种多功能抢救床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40291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107913.9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抢救床,包括有支撑体和床体,所述支撑体的上端设置有和床体相连接的称重组件,所述床体包括有一对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相连接的调温结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支撑锁定结构,所述支撑体上还设置有和支撑锁定结构相配合的抬起结构,抬起结构驱动连接有收纳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功能单一,且比较笨重,不方便对病人进行搬运的问题。

    一种多功能抢救床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029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107913.9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抢救床,包括有支撑体和床体,所述支撑体的上端设置有和床体相连接的称重组件,所述床体包括有一对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相连接的调温结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支撑锁定结构,所述支撑体上还设置有和支撑锁定结构相配合的抬起结构,抬起结构驱动连接有收纳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功能单一,且比较笨重,不方便对病人进行搬运的问题。

    一种用于肠内营养滴注的加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1551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368791.4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肠内营养滴注的加温装置,涉及加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盖板,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具有加热作用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包,所述加热包位于外壳的内侧,所述加热包的内壁放置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端侧电性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加热机构,增强了对营养管内滴注营养液的加温效果,减少了现有加温装置只能对管内局部流通的营养液进行加温,从而导致了营养液受热的不均,从而降低了对营养热加温效率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内营养液滴注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