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18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333138.8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形成背电极;在背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将金属预制层在NaF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并烘干,将烘干后的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形成缓冲层;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本发明通过采用NaF溶液对金属预制层进行处理,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显著提高,器件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另外,本发明成本低廉,有利于商业化推广和应用。

    一种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809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31966.8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445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背电极形成步骤,在衬底上形成背电极;吸收层形成步骤,在背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将金属预制层在Na3PO4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并烘干,将烘干后的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形成吸收层;缓冲层形成步骤,在吸收层上形成缓冲层;窗口层形成步骤,在缓冲层上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顶电极形成步骤,在所述窗口层上形成顶电极。本发明通过采用Na3PO4溶液对金属预制层进行处理,使得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显著提高,器件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另外,本发明成本低廉,有利于商业化推广和应用。

    一种具有P掺杂的Mo电极的太阳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100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907568.4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P掺杂的Mo电极的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Mo金属电极;将所述Mo金属电极在浓度级别为mmol/L的磷酸根溶液中进行浸泡,然后以550℃退火30min,获得P掺杂的Mo电极;在所述P掺杂的Mo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对所述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或后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在所述吸收层上形成缓冲层;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180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1333138.8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形成背电极;在背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将金属预制层在NaF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并烘干,将烘干后的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形成缓冲层;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本发明通过采用NaF溶液对金属预制层进行处理,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显著提高,器件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另外,本发明成本低廉,有利于商业化推广和应用。

    一种利用磷酸盐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100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06720.7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磷酸盐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Mo金属电极;将Mo金属电极在浓度为5mmol/L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浸泡,然后以500℃~600℃退火30min,获得P掺杂的Mo电极;在P掺杂的Mo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对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或后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在吸收层上形成缓冲层;在缓冲层上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本发明利用磷酸盐溶液对金属Mo电极进行浸泡并在500℃~600℃退火处理,有效提高了薄膜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器件效率。

    一种化合物半导体-铁电耦合的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8075001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360879.0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化合物半导体-铁电耦合的太阳电池,是以BaTiO3铁电纳米颗粒为纳米偶极子,CZTSe为吸收层。本发明的特点是:(1)提出将光伏介质CZTSe和铁电纳米极化颗粒BaTiO3耦合生长在一起形成化合物半导体-铁电耦合的薄膜,利用CZTSe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BaTiO3铁电纳米颗粒自发极化构建的内建电场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提高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和效率。(2)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立方相的BaTiO3。所制备的BaTiO3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5nm。(3)通过溶液法制备了BaTiO3/CZTSe化合物半导体-铁电耦合的太阳电池。

    一种利用磷酸盐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1001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906720.7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磷酸盐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Mo金属电极;将Mo金属电极在浓度为5mmol/L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浸泡,然后以500℃~600℃退火30min,获得P掺杂的Mo电极;在P掺杂的Mo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对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或后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在吸收层上形成缓冲层;在缓冲层上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本发明利用磷酸盐溶液对金属Mo电极进行浸泡并在500℃~600℃退火处理,有效提高了薄膜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器件效率。

    一种具有P掺杂的Mo电极的太阳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100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07568.4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P掺杂的Mo电极的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Mo金属电极;将所述Mo金属电极在浓度级别为mmol/L的磷酸根溶液中进行浸泡,然后以550℃退火30min,获得P掺杂的Mo电极;在所述P掺杂的Mo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对所述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或后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在所述吸收层上形成缓冲层;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