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8650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0806305.4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银杏类黄酮3′,5′‑羟化酶GbF3′5′H1基因及其蛋白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类黄酮3′,5′‑羟化酶GbF3′5′H1基因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类黄酮3′,5′‑羟化酶GbF3′5′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类黄酮3′,5′‑羟化酶GbF3′5′H1的基因序列来源于银杏。本发明从银杏中克隆出该类黄酮3′,5′‑羟化酶GbF3′5′H1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系统鉴定,发现了该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类黄酮相关代谢物的含量,并且可以在转基因杨树中参与和促进类黄酮相关代谢物的合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59211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0903596.9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GbF3′H1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基因GbF3′H1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的蛋白产物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构建基因GbF3′H1载体转化山新杨,并对转化的山新杨和非转基因型进行过量表达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生长相对较慢,叶片容易沉积红色素,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下游产物浓度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表明过量表达基因GbF3′H1能够提高植物类黄酮产量,可以作为促进植物体内积累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27290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639451.2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15/65 , C07K14/415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柽柳盐胁迫响应基因TcSBP1及其miRNA抗性靶标rTcSBP1和应用。所述的柽柳盐胁迫响应基因TcSBP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大引物突变技术将TcSBP1基因的miR156响应元件同义突变,获得了miR156抗性靶标rTcSBP1,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在盐胁迫下,TcSBP1受miR156的转录后调控,而rTcSBP1则不受其调控。柽柳盐胁迫响应基因TcSBP1及其miR156抗性靶标rTcSBP1在植物耐盐性或林木抗性育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55953.1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杞柳SiGSTU55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杞柳SiGSTU55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构建杞柳SiGSTU55基因的表达载体Ph35gs::SiGSTU55,转化到山新杨与拟南芥中;培育筛选并获得耐铅胁迫能力显著提高的转基因山新杨植株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结果表明,铅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山新杨中GST活性、GSH和PC含量以及株高增量显著升高,转基因拟南芥根长明显增加,对铅的耐受性均显著增强。SiGSTU55基因在植物对铅胁迫的抵抗中发挥正调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150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092212.2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GbFLSa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银杏GbFLS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通过将银杏的GbFLSa基因转基因到山新杨中,发现转基因杨树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等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此外,DFR、ANS、LAR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表明GbFLSa编码的是一种功能蛋白,对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起负调控作用。有助于揭示GbFLSa在植物代谢中的作用,更好地了解类黄酮生物合成的潜在分子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5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432773.X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柽柳耐盐性的关键基因TcNAC1,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TcNAC1表达的蛋白产物为柽柳NAC转录因子,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转化拟南芥,得到超表达TcNAC1基因的拟南芥,其种子的耐盐萌发率显著下降,其植株的耐盐性生理指标显著下降,总体表现出生长抑制的典型盐敏感表型,说明了该基因为重要的调控植物耐盐性的关键因子,在林木耐盐性育种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184278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910468211.0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柽柳盐胁迫响应基因TcNAC2及其miRNA抗性靶标rTcNAC2和应用。所述的柽柳盐胁迫响应基因TcNAC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大引物突变技术将TcNAC2基因的miR164响应元件同义突变,获得了miR164抗性靶标rTcNAC2,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在盐胁迫下,TcNAC2受miR164的转录后调控,而rTcNAC2则不受其调控。柽柳盐胁迫响应基因TcNAC2及其miR164抗性靶标rTcNAC2在植物耐盐性或林木抗性育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8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375167.1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miRNA前体基因的克隆方法,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马尾松miRNA前体基因的克隆方法,分别对miRNA前体基因的PCR扩增体系和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退火温度控制在64-68℃,循环次数为34-35次,以及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的胶浓度、电压和电泳时间,实现成功高效地克隆马尾松miR172和miR947前体基因。本发明方法特异性强,目的基因的产量高,在前体基因的关键成熟序列区域无碱基错配现象,获得的前体基因序列与目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100%。有利于进一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在农林作物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1802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63470.8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07K14/415 , A01H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马尾松开花的关键基因PmARF6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的调控马尾松开花的关键基因PmARF6,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的蛋白产物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为马尾松ARF转录因子。本发明通过转化拟南芥,得到超表达PmARF6基因的拟南芥,其植株的开花显著延迟,说明了PmARF6基因维持营养生长、抑制生殖转变(开花),为马尾松开花的负调控因子,可应用于调控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时间:过表达该基因,营养生长时间延长或生殖生长时间推迟;敲除该基因,营养生长时间缩短或生殖生长时间提前。该基因在林木育种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8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375167.1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miRNA前体基因的克隆方法,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马尾松miRNA前体基因的克隆方法,分别对miRNA前体基因的PCR扩增体系和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退火温度控制在64‑68℃,循环次数为34‑35次,以及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的胶浓度、电压和电泳时间,实现成功高效地克隆马尾松miR172和miR947前体基因。本发明方法特异性强,目的基因的产量高,在前体基因的关键成熟序列区域无碱基错配现象,获得的前体基因序列与目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100%。有利于进一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在农林作物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