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028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711196054.X
申请日:2017-11-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 C02F1/28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主要应用于截留与净化坡地径流,它的各处理单元串联,形成一个整体的处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它包括植草生态沟,卵石消能缓冲带,蓄水槽,初期径流净化湿地,稳定塘;所述植草生态沟,蓄水槽,初期径流净化湿地,稳定塘前后相串联;所述植草生态沟内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卵石消能缓冲带由卵石块砌成,在植草生态沟内每隔3~5m设置一缓冲带;所述初期径流净化湿地包括卵石层、从卵石层中穿过的管壁上开有渗水孔的穿孔管、位于卵石层下部的填料层、位于卵石层上部和填料层下部的泥土层、种植在卵石层上部泥土层的水生植物;穿孔管前后两端分别与蓄水槽、稳定塘相通。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58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18391.0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 Y02W10/15 , B01D53/84 , B01D47/06 , B01D53/0423 , B01D53/72 , C02F1/286 , C02F3/1268 , C02F220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废气、废水协同处理,气模式、水模式及气水模式可以任意转换,以竹炭为填料的一塔三模综合处理系统和处理废水废气的方法,该系统包括填充有负载微生物膜的竹炭填料的处理塔;风机出口经过进气管路与处理塔底部相通;循环泵出口与处理塔内上部的喷淋系统相通,处理塔底部通过出水管路与循环水槽相通,循环水槽与循环泵进口相通;处理塔顶部与出气口相通。该方法,处理废气时采用气模式:废气进入塔内,经过负载微生物膜的竹炭填料,被微生物吸附降解后达标排放;处理废水时采用水模式:废水由循环泵抽至喷淋系统喷淋而下,经过竹炭填料,被微生物吸附降解后进行循环处理;同时处理废水和废气是采用气水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688838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30412.3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4 , B01J20/28014 , B01J2220/4825 , C02F1/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秸秆制备水处理吸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秸秆去掉外层表皮,切成长4-6mm小段,干燥备用;(2)向步骤(1)得到的秸秆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浸渍2-6小时;(3)步骤(2)处理后的秸秆水洗后沥干,加入铁盐溶液,振荡2小时以上;(4)步骤(3)处理后的秸秆用水洗涤至洗出液pH值为7-8;(5)步骤(4)处理后的材料将水沥干后,烘干即得到水处理吸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449925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396163.1
申请日:2013-09-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疏松增肥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土壤疏松增肥剂由稻壳炭和脱水污泥,按照1:2.5~20的质量比,经30~35天钝化培养制得。使用方法为:每1000g土壤中加入疏松增肥剂质量为250~500g。本发明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迅速提高土壤各肥效指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两种原料各自在土壤改良方面的优势,原料易得且价格低廉、工艺简便,同时能有效处置剩余污泥和资源化利用生物质气化的副产物稻壳炭。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106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90619.9
申请日:2013-05-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工艺如下:1)利用芦苇作为填料以及生物载体;2)生物流化床或固定床进行有机废水处理。优点:1)利用生物质芦苇作为填料,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芦苇本身比重接近于水,流化动力消耗少,强度大,易于挂膜启动,负载生物量较大。2)芦苇生物填料释放的有机物可作为反硝化脱氮的固体碳源,尤其是对废水中总氮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3)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复合工艺处理方法。4)能同时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氨氮、总磷、总氮。5)出水水质稳定,均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的标准,应用范围广。可推广到污水处理中,尤其是小型污水处理中,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250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1131838.3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39
Abstract: 一种木质粉尘爆炸等级的实时测量装置,包括激光器、分光器、多芯光纤、初始光强检测模块、气室、测点光强检测模块、局域网模块和上位机;激光器通过光纤与分光器实现光源信号传输;多芯光纤一端连接分光器,另一端连接初始光强检测模块、测点光强检测模块;气室设置于厂房内所需测量浓度的位置;还公开了其测量方法;本发明可针对生产环境中实际的浓度值精确的预测爆炸参量,预测准确度高,既能用于爆炸防控设置的评估,又能够实时预警;且发明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可在加工场所内设置多个测点,实现对整个加工场所的智能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69303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166621.6
申请日:2016-03-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材炭化废水处理系统和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物化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物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蒸汽排放池、调节池、混凝沉淀池和芬顿氧化池,锅炉连通到蒸汽排放池,蒸汽排放池与锅炉用水之间设有用于池降温和加热锅炉进水的第一换热器,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反应器和好氧生化池,调节池与厌氧反应器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次沉淀池和活性炭吸附池。本发明处理竹材炭化废水效果明显,具有效果好、成本低、节省能源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28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06968.2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 B01D53/84 , B01D53/44 , C12N1/3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对纤维干燥尾气中醛酮类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去除的基于生物滴滤法净化纤维干燥尾气中醛酮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将填料装入滴滤塔内,进行填料挂膜与驯化,使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后将尾气通过滴滤塔。填料挂膜时:将科利尔微生物活菌菌粉加入水中制成营养液,将营养液从滴滤塔顶部泵入滴滤塔,从滴滤塔底板收集的营养液再泵入滴滤塔,进行营养液循环供给5-7天,使填料表面覆盖淡黄色生物膜;每天向营养液中添加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填料驯化时:从滴滤塔底部通入含有甲醛、乙醛和丙酮的混合气体和少量空气,并从滴滤塔顶部排出,连续进行33-35天;并同时进行营养液的循环供给;每天向营养液中添加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0297435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89713.X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B01J23/745 , C02F1/28 , C02F1/7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载铁竹炭非均相芬顿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1)将竹炭用筛子进行过滤;2)将浸泡后的竹炭置于烘箱中;3)采用浓度为0.5-2mol/L的FeCl3溶液,将烘干后的竹炭浸泡;4)竹炭蒸发至干;5)烘干的竹炭至于马弗炉中煅烧:6)将煅烧后的竹炭冷却后取出,加入浓度为0.5-2mol/L的FeCl3溶液,蒸发至干;7)将蒸发干的竹炭烘干,放在空气中返潮冷却。优点:利用反复蒸煮法将铁离子牢固负载于竹炭上,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竹炭的吸附性能和芬顿反应的强氧化性。增大了pH值范围,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对废水中的苯酚等污染物去除率达95%以上。操作简单环境好,成本低,催化剂可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25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131838.3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39
Abstract: 一种木质粉尘爆炸等级的实时测量装置,包括激光器、分光器、多芯光纤、初始光强检测模块、气室、测点光强检测模块、局域网模块和上位机;激光器通过光纤与分光器实现光源信号传输;多芯光纤一端连接分光器,另一端连接初始光强检测模块、测点光强检测模块;气室设置于厂房内所需测量浓度的位置;还公开了其测量方法;本发明可针对生产环境中实际的浓度值精确的预测爆炸参量,预测准确度高,既能用于爆炸防控设置的评估,又能够实时预警;且发明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可在加工场所内设置多个测点,实现对整个加工场所的智能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