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力臂有级可调的柔性体收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1682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71780.4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18/10 B65H7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力臂有级可调的柔性体收卷装置,包括机架、收卷机构和调节机构,收卷机构包括主轴、托盘以及固定在托盘上的收卷轴,主轴支撑在机架上,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盘、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摆动底板、固定在摆动底板上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的摩擦轮,驱动盘包括盘体、固定在盘体底端的第一中空筒体和第二中空筒体,第一中空筒体和第二中空筒体同轴设置,第一中空筒体的外径小于第二中空筒体的内径,摩擦轮能够与第一中空筒体的外壁或第二中空筒体的内壁挤压接触形成摩擦传动,主轴与盘体连接,托盘固定在盘体上。本发明能够根据收卷柔性体重量的变化而改变转矩,确保收卷工作的连续平稳进行。

    一种力臂有级可调的柔性体收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16824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1071780.4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力臂有级可调的柔性体收卷装置,包括机架、收卷机构和调节机构,收卷机构包括主轴、托盘以及固定在托盘上的收卷轴,主轴支撑在机架上,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盘、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摆动底板、固定在摆动底板上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的摩擦轮,驱动盘包括盘体、固定在盘体底端的第一中空筒体和第二中空筒体,第一中空筒体和第二中空筒体同轴设置,第一中空筒体的外径小于第二中空筒体的内径,摩擦轮能够与第一中空筒体的外壁或第二中空筒体的内壁挤压接触形成摩擦传动,主轴与盘体连接,托盘固定在盘体上。本发明能够根据收卷柔性体重量的变化而改变转矩,确保收卷工作的连续平稳进行。

    一种力矩自平衡的多连杆配重机构及其平衡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378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1716.7

    申请日:2017-0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18/00 B25J19/00 G06F17/50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力矩自平衡的多连杆配重机构及其平衡算法,包括用于支撑连杆机构的支撑机构和用于给所述连杆机构提供动能的驱动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Y向驱动摆杆(2)和X向驱动摆杆(3),所述Y向驱动摆杆(2)的中间偏下侧点和X向驱动摆杆(3)中间偏右侧点交于O点后与所述支撑机构顶端铰接,所述Y向驱动摆杆(2)的顶端点B与工作杆(4)的中间偏左侧点铰接,所述工作杆(4)的左端点C和X向驱动摆杆(3)的中点D之间铰接有传动杆(6)。本发明在机器人手臂动作过程中,可时刻保证整个机构的自平衡,无需消耗大量能量来控制平衡,节能减排,成本低。

    一种齿轮齿条与四杆机构相复合的低频扭转振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76575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10003434.5

    申请日:2018-01-0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齿轮齿条与四杆机构相复合的低频扭转振动装置,包括扭振机构和调频调幅机构,伺服电机带动主动轮,主动轮带动两侧的杆,杆的另一端带动两个从动轮转动,杆带动连在杆上的两根齿条,两根齿条分别通过与齿轮啮合带动齿轮实现扭振;调频调幅机构通过调节杆在主动轮端和从动轮端在槽中离轮心的距离来调节振幅,通过伺服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转速调节扭振频率,从而实现扭振振幅与频率的分别调节。

    一种基于杠杆与凸轮机构的机械式扭振台

    公开(公告)号:CN108115755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10011094.0

    申请日:2018-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杠杆与凸轮机构的机械式扭振台,其扭振盘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第一长孔槽,其扭振台支架的顶部平台中部设有通孔槽,所述通孔槽的内周侧面设有安装扭振盘的环形台阶,所述扭振发生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与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凸轮盘与对称设置在凸轮盘两侧的杠杆,杠杆一端向下插入凸轮槽的限位销,另一端设有向上插入第一长槽孔的导杆中。本发明扭振台通过伺服电机的驱动和传动机构的带动,促使扭振盘发生往复式的扭振,通过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和导杆与杠杆转轴的距离,即可实现对振动频率与振幅的调节,设计新颖、规划合理,具有结构简易,操作方便,制造及实施成本低,且通用性强的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一种高精度小辊隙调控对辊轧机

    公开(公告)号:CN10692561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93665.X

    申请日:2017-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小辊隙调控对辊轧机,包括:机架;对辊机构,可调辊隙、安装于机架上;传动机构,驱动对辊机构中的两个辊轮转动;辊隙调整机构,用于调整对辊机构中两个辊轮的间隙,辊隙调整机构包括一对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件和一对用于支撑对辊机构中其中一个辊轮相对另一个辊轮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件;每个第一滑动件相对机架运动产生沿第一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带动与其配合的一个第二滑动件产生沿第二方向的位移,第一滑动件的位移值大于第二滑动件的位移值,最终达到辊隙精确调控的效果。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满足高精度调节的需要。

    一种齿轮齿条与四杆机构相复合的低频扭转振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76575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810003434.5

    申请日:2018-0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6B1/16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齿轮齿条与四杆机构相复合的低频扭转振动装置,包括扭振机构和调频调幅机构,伺服电机带动主动轮,主动轮带动两侧的杆,杆的另一端带动两个从动轮转动,杆带动连在杆上的两根齿条,两根齿条分别通过与齿轮啮合带动齿轮实现扭振;调频调幅机构通过调节杆在主动轮端和从动轮端在槽中离轮心的距离来调节振幅,通过伺服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转速调节扭振频率,从而实现扭振振幅与频率的分别调节。

    一种基于杠杆与凸轮机构的机械式扭振台

    公开(公告)号:CN108115755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810011094.0

    申请日:2018-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6D7/20 B06B1/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杠杆与凸轮机构的机械式扭振台,其扭振盘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第一长孔槽,其扭振台支架的顶部平台中部设有通孔槽,所述通孔槽的内周侧面设有安装扭振盘的环形台阶,所述扭振发生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与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凸轮盘与对称设置在凸轮盘两侧的杠杆,杠杆一端向下插入凸轮槽的限位销,另一端设有向上插入第一长槽孔的导杆中。本发明扭振台通过伺服电机的驱动和传动机构的带动,促使扭振盘发生往复式的扭振,通过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和导杆与杠杆转轴的距离,即可实现对振动频率与振幅的调节,设计新颖、规划合理,具有结构简易,操作方便,制造及实施成本低,且通用性强的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一种力矩自平衡的多连杆配重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6484588U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20004061.4

    申请日:2017-0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力矩自平衡的多连杆配重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连杆机构的支撑机构和用于给所述连杆机构提供动能的驱动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Y向驱动摆杆(2)和X向驱动摆杆(3),所述Y向驱动摆杆(2)的中间偏下侧点和X向驱动摆杆(3)中间偏右侧点交于O点后与所述支撑机构顶端铰接,所述Y向驱动摆杆(2)的顶端点B与工作杆(4)的中间偏左侧点铰接,所述工作杆(4)的左端点C和X向驱动摆杆(3)的中点D之间铰接有传动杆(6)。本实用新型在机器人手臂动作过程中,可时刻保证整个机构的自平衡,无需消耗大量能量来控制平衡,节能减排,成本低。

    一种高精度小辊隙调控对辊轧机

    公开(公告)号:CN206747274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462796.1

    申请日:2017-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小辊隙调控对辊轧机,包括:机架;对辊机构,可调辊隙、安装于机架上;传动机构,驱动对辊机构中的两个辊轮转动;辊隙调整机构,用于调整对辊机构中两个辊轮的间隙,辊隙调整机构包括一对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件和一对用于支撑对辊机构中其中一个辊轮相对另一个辊轮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件;每个第一滑动件相对机架运动产生沿第一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带动与其配合的一个第二滑动件产生沿第二方向的位移,第一滑动件的位移值大于第二滑动件的位移值,最终达到辊隙精确调控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满足高精度调节的需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