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7281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074087.6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增强紫花苜蓿种子锌耐受性的方法及应用。通过提供外源施加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促进锌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方法,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和实施方法,获得了其对于不同锌浓度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特性、根系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积极影响,该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和提出的具体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锌耐受性并促进根系生长,为紫花苜蓿在锌污染土壤中的推广种植以及修复锌污染土壤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1444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46447.1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浸泡液充分浸泡存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共生的植物根系及根系生长范围内的土壤,收集浸泡物,之后将浸泡物、固体颗粒和浸泡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所述浸泡液为含吐温20的冰水混合物;S2.对步骤S1所得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用筛网过滤所得泥浆,收集未过网的分离物;S3.用冰水充分浸泡所得分离物,收集缠绕固体颗粒的絮状物,即得。所述方法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不需借助显微镜即可实现AM真菌根外菌丝的快速分离和收集,操作简易,效率高,获得的AM真菌根外菌丝具有高侵染活性,避免传统方法为收集真菌孢子而浪费活体菌丝的情况,节约资源,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30385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83566.8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观赏植物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裂叶构树盆景的培育方法。本发明的培育方法为:选取至少两年生的构树植株,提高培育构树的培养基质的盐浓度,然后去掉构树植株的全部叶片,降低培养基质的田间持水量并保持低田间持水量,避免在保持低田间持水量过程中的盐流失,重新长出树叶即得多裂叶构树盆景。利用本发明的培养条件,使得构树植株在适当渗透条件下生长出多裂叶,同时延缓裂叶构树的生长,进而延长裂叶构树植物盆景的景观时间,达到了裂叶构树植物盆景的造景效果。同时,本发明的整个方法操作简便、操作周期短,形成的裂叶构树植物盆景后期可塑性大,方便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850472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0264938.2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AMF单个孢子微量DNA进行PCR预处理的方法,是通过湿筛倾析AMF孢子;剪出小方片放置在无菌滤纸上;在小方片上扎出小坑;挑取未开裂的AMF孢子放在小坑内;用微量注射器针头压碎孢子并注射无菌甘油清洗掉残留在针头上的单个孢子内含物;将带有AMF单个孢子破碎物与甘油的小方片放入PCR管底部,再加入PCR所需要的正反引物、Taq酶和PCR级别的无菌水,快速离心,即可进行PCR。无菌甘油快捷地清洗可能沾有AMF单个孢子内含物的针头,加之甘油又能提高微量DNA的PCR扩增效率,将AMF单个孢子DNA等内含物暴露在无菌小方片上,可直接将其放入PCR管底部,与PCR的其他反应液接触,进行PCR反应。所涉及的装置易获得,可重复利用,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69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85269.5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异形根孢囊霉菌根共生早期标记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同源序列搜索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方法,在异形根孢囊霉基因组中发现了参与营养信号通路的10个基因,包括Cyr1、Pde2、Bcy1、Tpk1、Snf1、Tor2、Tip41、Atg8、Ssa3和Msn2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上述基因在共生早期大量表达,表明上述基因可作为共生早期标记基因;且表达量高、灵敏度高,分析所需的样品量较少、工作量较小,不但有利于提前评判常规的菌根植物种苗能否实现菌根化及潜在的菌根化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灵敏度并减少工作量,从而为农林业菌根化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047671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914690.4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可连续收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装置及方法,是在培养箱内装置菌根室与菌丝室,在对应处倒置种植植物,添加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于无菌苗根系,添加菌根室下基质与上基质并间隔向菌根室内浇灌低磷营养液,向菌丝室内浇灌高磷营养液,菌丝可以穿过菌丝入口进入菌丝室内大量繁殖,更好地向植物提供磷营养以换取所需的碳源,过六十天后将菌丝室从培养箱内取出收集菌丝,然后再依次将菌丝室下基质与菌丝室上基质填充到菌丝室内培养菌丝,由于本发明利用了根系的向重力性以及菌丝的无向重力性,加之菌丝吸磷的特性,完全能够达到可连续收集到大量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的目的,操作简单,装置可重复利用,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10663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81080.5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带副伯克霍尔德菌及其在制备透气多孔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热带副伯克霍尔德菌PTHQX221017已于2023年4月2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GDMCC No:63376,具有解磷的能力,用于溶解和吸收磷元素,同时可使含磷材料形成孔隙结构,由此制备得到多孔透气材料。本发明通过调控材料中磷酸钙不同大小,调节孔隙大小和孔隙率。直径分别为0.10~0.28mm的磷酸钙用于形成孔隙,直径为0.045mm的磷酸钙用于在所述孔隙之间形成连通。经PTHQX221017处理,孔隙直径达20~120μm,比表面积达1.25~1.4m2/kg,孔隙率达2~6%。
-
公开(公告)号:CN1166406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23580.9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诱导AM真菌离体产生菌丝体和次生孢子的培养方法。本发明的“多层三明治”夹膜培养体系能有效隔绝异形根孢囊霉孢子侵染紫云英根系,在离体条件下,异形根孢囊霉能摄取根系分泌物并促进其菌丝生长和次生孢子形成。同时,模拟根系分泌物成分营养液能诱导异形根孢囊霉在离体条件下产次生孢子。可见,本发明的方法能在离体条件下扩繁AM真菌,而不需要侵染宿主植物根系,扩繁效率高且能分离纯净孢子便于科学研究,还有操作简单和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利用该方法能实现准确鉴定野生AM真菌的形态特征及菌种分类,扩展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为丛枝菌根真菌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更简便和可行的扩繁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084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31452.9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导肥槽装置,导肥槽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左室和右室,导肥槽装置靠近左室的一侧等距开设有菌肥窗,隔板上等距开设有缓冲孔,其方法为先对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并在垄上种植培养,丛枝菌根真菌即可在宿主植物根系上定殖,同时菌丝会在垄上延伸发展,并通过菌肥窗进入导肥槽装置中左室内中,从而接触到调配好的水肥溶液;本发明通过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给植物水肥,既满足了植物的水肥供应,同时增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效应,以及水肥与土壤隔离,避免化学肥料对土壤自身性质与结构的破坏,通过定期回收水肥并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13395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034280.3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方法,是首先制备培养室,在不同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建立丰富的菌根菌丝网络,收获宿主植物后再重新种植宿主植物,在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菌丝失去与原宿主植物的联系势必会寻找下一个宿主植物进行侵染,使重新种植的宿主植物达到被快速侵染的目的,克服了在收获宿主植物时毁苗后不可连续使用的缺陷,增加育苗基质的使用次数,降低菌剂的消耗量以及减少菌剂扩繁消耗的时间,得到不同时间段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变化对宿主植物作用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体系,达到一次接种多次监测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