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66959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83086.1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艇回收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的无人艇回收方法及系统,其首先测量待回收的无人艇与母船的距离,并判断测量的距离是否在预设的距离范围内,当测量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点亮无人艇和母船上的指示物,并利用无人艇和母船上各自的视觉成像单元实时拍摄对方指示物的图像;处理实时拍摄的母船及无人艇上指示物的图像得到实时航向角信息、实时距离信息和实时偏向角信息;利用实时航向角信息、实时偏向角信息和实时距离信息实时控制无人艇的航向及航速,使其运动至指定位置,以此实现无人艇的回收。本发明可实现无人艇的智能、自动化、高效、稳定、安全的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5920025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0348002.9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31/7048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托吡酯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该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因其不良反应少,耐受性佳,广泛应用于临床。本发明在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其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GABAA受体,调节炎症反应和修复作用之间的平衡,进而通过减少梗死面积,增加胶原沉积,改善心功能,以减轻心室重构,最终降低心血管相关的临床不良事件(死亡、心室破裂)的发生率。由于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都受到其本身降低血压的药理学特性限制,本发明为心肌梗死后血压值无法稳定地达到90/60mmHg以上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596819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25161.7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07K16/18 , A61K39/395 , A61P7/02 , C12N5/20 , C12R1/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6/18 , A61K2039/505 , C07K23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电压门控钾通道1.3胞外环肽段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它由保藏号为CCTCC NO.C201669的杂交瘤细胞株AbM‑F14FTSSCLS0167‑KLH#15所分泌,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抑制Kv1.3通道的功能,降低血小板胞内钙浓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从而达到减少或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358751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307207.X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07K7/08 , C07K16/40 , A61K39/395 , A61P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免疫原性肽段及其用途。所述肽段由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胞外氨基端91位丝氨酸残基附近富含谷氨酸连续12个氨基酸构成,肽段氨基酸序列为:Glu-Glu-Val-Phe-Lys-Glu-Val-Gln-Asn-Leu-Lys-Glu。通过免疫学方法制备针对上述肽段的抗体可以作为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新的、特异性抑制剂,该抗体可用于调节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促凝功能的研究。基于上述肽段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将有助于微循环障碍疾病的临床干预。
-
公开(公告)号:CN105968199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0325161.7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07K16/18 , A61K39/395 , A61P7/02 , C12N5/20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电压门控钾通道1.3胞外环肽段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它由保藏号为CCTCC NO.C201669的杂交瘤细胞株AbM‑F14FTSSCLS0167‑KLH#15所分泌,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抑制Kv1.3通道的功能,降低血小板胞内钙浓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从而达到减少或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56042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10974675.9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3 , A61K45/00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Fgl2在检测、预防、缓解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以ApoE-/-和Fgl2TgApoE-/-小鼠为动物实验对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sFgl2过表达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减少、斑块稳定性明显增高。并且,在AS的固有免疫反应中,sFgl2可以通过降低Ly6Chigh/M1型MO/MΦ比例、同时促进M2型MΦ分化;在AS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sFgl2可以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和免疫抑制功能;在AS的代谢反应中,sFgl2可以降低LDL-C水平来减轻AS。因此,sFgl2在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多维度的作用,可做为检测、预防、缓解和治疗AS疾病的抗炎/调节代谢靶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514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734333.8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B6/26 , G02B6/27 , G02B6/42 , G02B3/00 , G02B26/06 , G02B6/293 , G02B6/14 , G02B27/42 , G02B6/028 , G03F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相位面的多模波导耦合器,属于光电子通信器件领域。结合双光子聚合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利用多相位面和微透镜结构,实现多模光纤支持的模式与片上多模波导支持的模式之间的耦合转换,具有低损耗低串扰的特点。本发明实现了实现多模光纤支持的模式与片上多模波导支持的模式之间的耦合转换,突破模分复用技术难以运用在光纤‑芯片光互连系统的限制,促进了光互连系统传输容量的进一步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95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183086.1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艇回收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的无人艇回收方法及系统,其首先测量待回收的无人艇与母船的距离,并判断测量的距离是否在预设的距离范围内,当测量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点亮无人艇和母船上的指示物,并利用无人艇和母船上各自的视觉成像单元实时拍摄对方指示物的图像;处理实时拍摄的母船及无人艇上指示物的图像得到实时航向角信息、实时距离信息和实时偏向角信息;利用实时航向角信息、实时偏向角信息和实时距离信息实时控制无人艇的航向及航速,使其运动至指定位置,以此实现无人艇的回收。本发明可实现无人艇的智能、自动化、高效、稳定、安全的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2358751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10307207.X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07K7/08 , C07K16/40 , A61K39/395 , A61P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免疫原性肽段及其用途。所述肽段由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胞外氨基端91位丝氨酸残基附近富含谷氨酸连续12个氨基酸构成,肽段氨基酸序列为:Glu-Glu-Val-Phe-Lys-Glu-Val-Gln-Asn-Leu-Lys-Glu。通过免疫学方法制备针对上述肽段的抗体可以作为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新的、特异性抑制剂,该抗体可用于调节人源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凝血酶原酶促凝功能的研究。基于上述肽段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将有助于微循环障碍疾病的临床干预。
-
公开(公告)号:CN11995573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21365.8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12N5/10 , A61K38/20 , A61K38/17 , A61K47/69 , A61P35/02 , A61P35/00 , C12N15/867 , C12N15/24 , C12N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细胞因子递送平台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细胞因子递送平台为CD19/IL‑12EVs,即细胞外囊泡表面同时表达IL‑12和CD19。所述细胞因子递送平台可以改善CAR‑T细胞功能,提高与CAR‑T细胞的结合效率,提高CAR‑T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和抗肿瘤活性。本发明利用CD19修饰EVs,从而向抗CD19CAR‑T细胞特异性递送IL‑12,从同时表达CD19和IL‑12的亲代细胞中分离出包膜上显示CD19和IL‑12的EVs(命名为CD19/IL‑12EVs),并检测其对抗CD19CAR‑T细胞的结合能力及功能的影响。体外及体内数据显示CD19/IL‑12EVs能够有效增强CAR‑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功能,且不会引起全身毒性。本发明提供了原则性证据,证明CAR靶点修饰的EV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多效性细胞因子IL‑12传递系统,也是CAR‑T细胞的生物增强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