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177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03838.4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无线滑环磁耦合结构和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磁耦合结构包括转子和定子;转子包括圆环状的旋转台架、副边绕组线圈和挡板,副边绕组线圈沿旋转台架的第一环状凹槽缠绕于旋转台架上,并通过挡板固定;定子包括圆环状的固定台架、原边绕组线圈和若干分立的C形磁芯,固定台架与旋转台架同轴、且位于旋转台架径向外侧或者沿轴向与旋转台架并排设置,原边绕组线圈沿固定台架第二环状凹槽缠绕于固定台架上,旋转台架缠绕副边绕组线圈的区域和固定台架穿过C型磁芯。以上设计,能够提高电能传输性能,机械结构更加稳固,可实际应用于高转速、高频率、大功率的产品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273043.2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功率无线滑环装置的WPDT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包括功率传输电路、数据传输电路,电能传输电路由直流源、原边逆变电路、双边LCCL补偿网络、无线滑环磁耦合结构、副边整流电路组成;数据传输电路数据调制电路、双边LC带通旁路电路、双边数据增益调节电路、双边隔离变压器、S/S谐振补偿电路、无线滑环磁耦合结构、解调电路组成。数据采用ASK调制方式单工传输,将调制波直接叠加至磁耦合结构原边绕组两端,实现功率、数据共用同一传输通道同步传输。副边通过滤波、阻波实现功率与数据间的解耦。功率部分经过补偿电路和整流滤波后供给负载使用。数据信号经过谐振电路、旁路电路、非相干解调后得到原始控制和指令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69559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48944.3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8/20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1B21/02 ,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轴承转子位移预测方法、自传感系统及介质,属于人工智能与磁悬浮系统交叉领域,方法包括:训练阶段:采集不同工况下磁悬浮轴承绕组电流与转子实际位移的波形数据;以第(t‑1)、(t‑2)、…、(t‑n)时刻的绕组电流值以及工况类别为输入,以第t时刻的转子位移值为输出,训练转子位移预测模型;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应用阶段:实时获取前n个时刻的绕组电流值以及工况类别,输入到训练好的转子位移预测模型,预测当前时刻的转子位移值。本发明能够通过磁轴承实时的绕组电流信息预测出转子位移,从而实现磁悬浮系统中位移传感器的故障应对,降低对位移传感器硬件的依赖程度,甚至取代位移传感器,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5284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338877.2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以及包含其的X射线成像设备。其中,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圆周安装有第一磁芯组件,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上固设有第一骨架,所述第一骨架上绕设有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穿过所述第一磁芯组件中所述磁芯的窗口;以及第二环形结构,第二骨架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上,所述第二骨架上绕设有第二绕组,第二绕组穿过所述第一磁芯组件中所述磁芯的窗口;所述第一绕组用于接收交流电压,并将所述交流电压传输至所述第二绕组。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中,将第一磁芯组件固定在静止侧的第一环形结构上,不仅可以减轻旋转侧第二环形结构的重量,还可以提高磁芯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9205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227683.0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1/32 , H02M1/12 , H02P27/08 , H02P2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机驱动电路共模电压的供电装置,基于利用共模电压能量的思想,分析影响共模电压带载能力的因素,通过在电机中性点与负载之间串联补偿电容,该电容与回路中的等效电感实现阻抗匹配,发生串联谐振,能够有效提高共模电压向负载侧的功率传输能力。相比于传统将共模电压进行抑制的处理方式,更好的利用了开关次谐波在电机中性点处的能量,即中性点处共模电压的能量。相比于直接利用共模电压为编码器供电的方式,提高了共模电压的功率传输能力,解决了共模取电方案功率不足的问题,使利用共模电压为大功率负载供电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2882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83168.9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属于电能传输领域,包括:旋转部件和静止部件;旋转部件包括:圆筒状的旋转台架,固定于旋转台架周向外表面的分立的转子线圈骨架,以及转子线圈骨架内的次级绕组;静止部件包括:固定机架,N2个分立的铁心,N3个分立的定子线圈骨架,以及定子线圈骨架内的初级绕组;各铁心通过定子线圈骨架固定于固定机架,铁心靠近旋转台架的一侧设置有径向开口;工作时,旋转台架带动转子线圈骨架及次级线圈旋转;旋转过程中,转子线圈骨架会经过铁心内部,但旋转部件不与静止部件接触。本发明能够降低电能传输装置的成本和旋转侧重量,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并实现恒功率输出,可应用于通孔直径大、旋转侧高速旋转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186500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73927.4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变频器输出端中性点取电的电机编码器供电方法和系统,属于交流电机与驱动控制领域。方法包括:通过无零矢量脉宽调制方法改善电机定子绕组中性点处共模电压波形,使共模电压由四电平转化为两电平;对抑制后的共模电压进行整流,将两电平的共模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对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压进行电压变换,使其转换为编码器供电需要的电压水平后,为编码器供电。本发明省去了为编码器供电所引出的直流弱电供电电缆,使电机与变频器之间的电气连接更加简洁,避免了工业机器人等电机在多自由度空间运动的应用场合出现编码器供电电缆缠绕的问题;增加了设备运行时的灵活性;同时本发明在电机不同运行工况下均能为编码器提供稳定电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52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69563.4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P23/04 , F16C32/04 , H02P23/00 , H02P23/14 , H02P21/05 , H02P21/00 , H02P21/18 , H02P25/02 , H02N15/00 , H02K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电机电磁振动主动抑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磁悬浮电机技术领域;分别控制磁悬浮轴承的位置,使转子与磁悬浮轴承几何中心的距离分别为0、X1=A1sin(α+δ1)和X2=A1sin(α+δ1+π),并获取对应的转频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当转子与磁轴承几何中心的距离为0时,电机转子与磁轴承几何中心的偏心距和相位差即为由于加工误差产生的本征偏移幅值γ0和本征相位差δ,以此场景为基础,γ0与不同控制下的幅值以及所产生的转子位置偏移构成矢量三角形,结合转频的振动加速度幅值与转子位置偏移的矢量关系,即可求解得到γ0和δ,进而通过控制磁悬浮轴承的位置,使转子与磁悬浮轴承几何中心的距离为目标距离X'=γ0sin(α'+δ),即可实现电磁振动主动抑制,能够提高偏心引起的电磁振动的抑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3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265074.8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5B13/04 , H02N15/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载波移相PWM的磁悬浮轴承高频振动抑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对磁轴承各驱动绕组的载波移相角度进行调控;调节PWM控制的开关频率,寻找振动响应最小点;或者对磁轴承各驱动绕组的载波移相角度进行调控,同时调节PWM控制的开关频率,寻找振动响应最小点。设计实验,采集不同移相角和开关频率下的振动数据,训练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PWM调控参量与振动大小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对PWM调控参量(各绕组载波移相角和开关频率)进行联合优化。本发明能够通过对载波移相角和开关频率的调控,实现磁轴承高频开关频次的振动降低80%以上,降低直流母线电流纹波幅值80%,同时不会影响磁轴承绕组的谐波电流和转子位移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6500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773927.4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变频器输出端中性点取电的电机编码器供电方法和系统,属于交流电机与驱动控制领域。方法包括:通过无零矢量脉宽调制方法改善电机定子绕组中性点处共模电压波形,使共模电压由四电平转化为两电平;对抑制后的共模电压进行整流,将两电平的共模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对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压进行电压变换,使其转换为编码器供电需要的电压水平后,为编码器供电。本发明省去了为编码器供电所引出的直流弱电供电电缆,使电机与变频器之间的电气连接更加简洁,避免了工业机器人等电机在多自由度空间运动的应用场合出现编码器供电电缆缠绕的问题;增加了设备运行时的灵活性;同时本发明在电机不同运行工况下均能为编码器提供稳定电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