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1595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31500.9
申请日:2019-03-26
IPC: C07C69/732 , C07C67/48 , C07C67/58 , C07C67/56 , C07C67/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领域,提供了一种从桑叶中高效分离纯化咖啡酰基奎宁酸异构体的方法。本发明将桑叶进行超声强化提取后,采用独创性的pH诱导液液萃取技术、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技术以及高速逆流色谱快速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达93%以上的三种咖啡酰基奎宁酸异构体。本发明通过pH诱导液液萃取使咖啡酰基奎宁酸快速进入有机相,减少萃取次数,从而节约时间,减少化学试剂的消耗,降低工业成本;并且本发明首次实现了使用高速逆流色谱快速分离技术从桑叶中分离咖啡酰基奎宁酸异构体,该方法步骤简单、溶剂消耗少、分离周期短、产物纯度高、收率高,适用于产业化生产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5306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8876.2
申请日:2024-11-13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培养高产大麻素和丹参酮的工业大麻不定根的方法,属于不定根培育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酵母提取物对工业大麻不定根进行诱导处理,得到诱导处理后的工业大麻不定根;酵母提取物成本低,原料供应充裕,作为诱导子能够刺激工业大麻不定根合成更多的目标代谢产物;利用生物反应器对诱导处理后的工业大麻不定根进行放大培养,促进了不定根的细胞增殖、生长,增加了不定根的生物量;同时促进了不定根积累更多的目标代谢产物,此时不定根中大麻萜酚、大麻二酚、四氢丹参酮I、丹参酮IIA及二氢丹参酮Ⅰ的产量分别高达80.65、53.58、103.76、21.71和5.71mg/L DW。该方法节省了操作步骤和劳动强度,克服了现有工业大麻不定根培养技术中生物量低和大麻素产量低的缺陷,可实现全年经济高效培养高产大麻素和丹参酮的工业大麻不定根。
-
公开(公告)号:CN11001595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231500.9
申请日:2019-03-26
IPC: C07C69/732 , C07C67/48 , C07C67/58 , C07C67/56 , C07C67/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领域,提供了一种从桑叶中高效分离纯化咖啡酰基奎宁酸异构体的方法。本发明将桑叶进行超声强化提取后,采用独创性的pH诱导液液萃取技术、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技术以及高速逆流色谱快速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达93%以上的三种咖啡酰基奎宁酸异构体。本发明通过pH诱导液液萃取使咖啡酰基奎宁酸快速进入有机相,减少萃取次数,从而节约时间,减少化学试剂的消耗,降低工业成本;并且本发明首次实现了使用高速逆流色谱快速分离技术从桑叶中分离咖啡酰基奎宁酸异构体,该方法步骤简单、溶剂消耗少、分离周期短、产物纯度高、收率高,适用于产业化生产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0396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95048.3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提供了一种产大麻二酚酸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该菌株包含CsAAE1‑PEX15,CsTKS‑CsOAC‑PEX15,CsPT4‑PEX15和CsCBDASm‑PEX15融合基因;利用过氧化物酶体膜锚定基序Pex15,将橄榄醇酸OA生物合成在过氧化物酶体膜附近进行,在细胞质中进行GPP的生物合成,扩大过氧化物酶体的膜面积,使OA与细胞之内充盈的GPP充分接触反应,在CsPT4‑PEX15融合基因的作用下,高效合成CBGA,同时,使CsCBDASm在过氧化物酶体膜上表达,与膜附近的大麻萜酚酸CBGA迅速反应,高效合成大麻二酚酸CBDA。
-
公开(公告)号:CN1176255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08921.3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RrCYP450蛋白及编码基因和应用,属于合成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转录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分析,首次发现催化五环三萜化合物C‑2位、C‑19位羟基化的CYP450酶蛋白:RrCYP450‑3、RrCYP450‑4和RrCYP450‑5,并通过体外酶活实验阐明了RrCYP450‑3、RrCYP450‑4具有在熊果酸C‑2位点进行羟基化的潜力,RrCYP450‑5具有在熊果酸C‑19位点进行羟基化的潜力,通过分子对接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刺梨中三个RrCYP450对于五环三萜的羟基化修饰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44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8933.4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提供了一种产大麻萜酚酸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该菌株包含CsAAE1‑PEX15,CsTKS‑CsOAC‑PEX15和CsPT4‑PEX15融合基因,利用过氧化物酶体膜锚定基序Pex15,将OA生物合成在过氧化物酶体膜附近进行,在细胞质中进行GPP的生物合成,扩大过氧化物酶体的膜面积,使OA与细胞之内充盈的GPP充分接触反应,在CsPT4‑PEX15融合基因的作用下,高效合成CBGA。与现有技术中在细胞质中表达CBGA生物合成途径生产大麻萜酚酸产量相比较,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产大麻萜酚酸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生产大麻萜酚酸的产量提高将近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1492885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10406489.8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红豆杉和无花果树混交林的营造方法,涉及红豆杉造林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红豆杉和无花果树的特性,将红豆杉、无花果树进行混交,在平地采用苗床方式栽植,在山地采用梯田方式栽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生态位互补优势。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立地的地上和地下空间,无花果树生长速度快、叶型较大,为红豆杉遮蔽了部分日光,节约了为红豆杉搭建遮荫棚的生产成本。本发明所述混交林的营造方法,建成的混交林不但生物量提高,而且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也比纯林要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940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1263246.7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及制备方法。采用高温溶剂热法首先生成小尺寸的稀土氟化物核纳米晶,接着通过外延生长法将较厚壳层包覆在核纳米晶上,从而形成具有近红外光学成像和上转换光触发治疗潜力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该种材料的化学表达式为:NaGdF4:Lu,Yb,Er,Tm@NaGdF4:Yb,Ce。其中,“@”表示包覆。本发明采用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的高温热解法生成的一种核壳结构稀土掺杂纳米晶同时具有较强的蓝紫色上转换荧光和近红外二区下转换荧光,其近红外二区荧光有利于光学成像,同时蓝紫色荧光可用于光激活。
-
公开(公告)号:CN11208027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97754.4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设计纳米晶材料技术领域;该纳米晶以稀土氯化物作为前驱体,在氢氧化钠和氟化氨的共同参与下,制备单分散且粒径较小的稀土氟化物纳米颗粒为核;利用外延生长法,以油酸和十八烯作为混合溶剂,以稀土油酸盐前驱体和氟化钠的在高温溶剂中共同作用实现壳层稀土氟化物纳米晶的包覆。本方法合成路线操作简单、产物粒径分布均匀、纯度高,通过不同稀土元素掺杂、控制核壳结构中核与壳的尺寸赋予纳米晶较强的红色和近红外二区荧光,近红外荧光使得其可以作为潜在的光学成像造影剂,而红光发射使得制备的纳米晶可以作为纳米能量“转换器”而应用于光触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149288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06489.8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红豆杉和无花果树混交林的营造方法,涉及红豆杉造林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红豆杉和无花果树的特性,将红豆杉、无花果树进行混交,在平地采用苗床方式栽植,在山地采用梯田方式栽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生态位互补优势。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立地的地上和地下空间,无花果树生长速度快、叶型较大,为红豆杉遮蔽了部分日光,节约了为红豆杉搭建遮荫棚的生产成本。本发明所述混交林的营造方法,建成的混交林不但生物量提高,而且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也比纯林要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