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8453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91253.0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拉哇分公司 ,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坝基坑开挖沉积层的改良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大坝基坑开挖沉积层堆放占地、未能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所述用于大坝基坑开挖沉积层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提供沉积物,所述沉积物源于大坝基坑开挖的河床沉积层;提供改良剂,所述改良剂包括粪肥、生物炭、粉煤灰和有机凝结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且至少包括粪肥;S200:将所述沉积物与改良剂混合后覆盖于待绿化的地表,进行养护。
-
公开(公告)号:CN102314549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194180.8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当前区域布局优化调整中调整优化依据缺乏理论和定量化依据,并根据目前环境风险控制和管理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直观、准确,应用范围广的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分区+区域环境风险承载力+GIS平台”的组合应用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提出基于环境风险承载力概念和量化方法,收集环境风险承载力评价指标数据,计算研究区域的环境风险承载力,并通过GIS平台实现空间分布的显示;其次,对区域内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分析风险源位置,其风险物质的种类、储存数量,根据改进的高斯模型和污染物水体一维扩散模型对污染物泄露对大气和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即获取风险源的风险场,同样通过GIS平台实现空间分布的显示;然后在GIS中,将区域环境风险承载力和区域环境风险场叠加,实现区域环境风险-风险承载的冲突分析;最后,根据布局优化调整的原则,对风险-承载存在冲突的地区提出调整方案。本方法可应用不同尺度区域,具有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88580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1116076.1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地复垦的替代表土材料,用以解决现有土地复垦过程中表土不足的问题,同时为钛白粉行业固废钛石膏的大规模综合利用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本发明的替代表土材料,包括:钛石膏;有机改良剂;聚丙烯酰胺;其中,以干基计,所述有机改良剂与所述钛石膏的质量比为2:10~10:10,所述聚丙烯酰胺添加量为所述钛石膏、有机改良剂混合物质量的0.05%~0.1%。
-
公开(公告)号:CN117430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85986.1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1/78 , C02F1/467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进水桶、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中间水桶、电催化氧化装置和出水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复合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进水桶中的难降解废水加入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中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得到初步处理废水,排入中间水桶;(2)将中间水桶中的初步处理废水加入电催化氧化装置中进行电催化氧化反应,得到处理废水,排入出水桶。本发明将臭氧催化氧化和电催化氧化串联,避免了气流对电催化传质效率的影响,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既可以有效地处理难降解废水,同时又可以降低能耗从而降低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13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25146.7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块污染物暴露量计算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污染场地污染物暴露量无法精细计算的问题。本发明的地块污染物暴露量计算方法,至少能够用于污染场地建设开发期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暴露量的计算,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地块上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确定超标污染物,并对超标污染物进行分类;S200:构建所述地块暴露情景下的场地概念模型,所述场地概念模型至少能够将地块上的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之间相关联;S300:对受体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并确定不同受体的暴露行为参数和暴露特征参数取值;S400:根据所述场地概念模型、不同受体的暴露行为参数和暴露特征参数取值,计算不同受体在所述地块上的致癌暴露量和非致癌暴露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25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61819.2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西藏大唐扎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生物炭固碳能力的改良方法,所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待改良的生物炭,所述生物炭的粒径范围为0.15~0.5mm;S200:将生物炭用水调节含水量至最大持水量的100%,获得水饱和生物炭;S300:将S200获得的水饱和生物炭进行以下处理:处理A:将所述水饱和生物炭潮湿培养,再进行干燥处理;或,处理B:将所述水饱和生物炭冰冻,再进行解冻处理;S400:重复步骤S200和步骤S300至少25个轮次,然后将反复处理的生物炭干燥保存,获得固碳能力提高后的改良生物炭。
-
公开(公告)号:CN117796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34281.6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拉哇分公司 ,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性污泥对低肥力土壤改良方法及土壤改良剂,用以解决现有污泥难回收的问题。所述基于改性污泥对低肥力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提供生物炭;S200:将秸秆与脱水污泥混合,碳氮比调至25~30,得到预处理污泥;S300:向预处理污泥中添加3~6%的生物炭和3~6mL发酵菌剂,用水调节混合物料含水率至50~60%,搅匀,发酵20~30天,得到生物炭改性的污泥堆肥;S400:将步骤S300获得的生物炭改性的污泥堆肥以5~30%与低肥力土壤掺混,浇水至含水量为55~65%,稳定3~7天,得到改良土壤。
-
公开(公告)号:CN102750589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27197.3
申请日:2012-06-30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保障管理系统,包括:安全评价模型、风险评价模型、危机预警模型、水位水质生物量监管模型、突发事故应急反应预案模块、事故后评估模型、安全保障措施模块和综合处理模块。因此,是一种具有从安全隐患辨识、薄弱环节预警、关键要素监管、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到事故后评估分析的全局保障处理管理系统,加强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区域、关键要素进行重点监控和防范的针对性,从而能够加强对监测水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的综合管理;并且,有效降低了对水环境与水生态全面积均衡监管的成本,提高了对水环境与水生态进行监管的效率,对于保障湖泊的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50431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1815.4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 西藏大唐扎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IPC: C05G3/80 , C09K17/02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活化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含有植硅体的原料,所述原料的硅含量在5%以上;S200:将S100获得的原料风干后,置于无氧氛围的炭化炉中700℃以下炭化2~2.5h,冷却后粉碎研磨得到炭化后的原料;S300:通过化学改性或者物理改性将S200获得的炭化后的原料中的C‑Si相互保护的结构破坏,促进硅溶出得到硅活化生物炭,所述硅活化生物炭中有效硅含量范围为100~1000mg/kg。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37187.0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V20/10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境评估技术领域,公开了无监测资料的河流生境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质,本发明获取目标研究区域中的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预设水文分析工具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目标研究区域内的河流分布信息,可以识别到目标研究区域内对应的河流分布情况,补充了无监测数据导致无法分析河流生境的问题;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和预获取的地图水系分布对河流分布信息进行校准,得到目标研究区域内的河流水系数据;分析河流水系数据中与预设评估体系相关的评估指标;根据评估指标获取目标研究区域的实际指标数据,为河流生境质量评估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河流生境评估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