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6711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1060334.3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系统的间接空冷系统,包括第一联络管路、第二联络管路及第三联络管路,以及热网切换阀门和热网接口阀门,第一联络管路用于连通汽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与循环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第二联络管路用于连通循环水泵与空冷塔之间的连接管路,第三联络管路用于连通空冷塔的与汽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之间的两路连接管路;热网切换阀门设置于空冷塔的与引风机循环水系统之间;热网接口阀门设置于热网循环系统中;通过三根联络管路的通断,以及热网切换阀门的切换,以及热网接口阀门的通断,扩大了循环水流量的调节范围,充分利用空冷塔的散热能力,且降低汽轮机组的背压和能耗。还提供一种及带余热回收系统的间接空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00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76460.5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单面进风冷却塔,包括背部抵接的第一塔体、第二塔体和循环水系统塔外部分;所述第一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除水器、第一配水器、第一填料层和第一收水装置,所述第一收水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收水槽;所述第二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除水器、第二配水器、第二填料层和第二收水装置,所述第二收水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收水槽;所述第一收水槽和所述第二收水槽同时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循环水系统塔外部分连通,所述循环水系统塔外部分分别连接第一配水器和第二配水器。本发明的组合式单面进风冷却塔在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率以及通风效果的基础上具有节约能耗、提高冷却塔的经济环保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009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79223.4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并行排布的第一塔组和第二塔组,第一塔组和第二塔组均包括多个冷却塔;第一塔组的各冷却塔和第二塔组的各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在底部且均背向布置;所述第一塔组和第二塔组之间设置有共用集水槽;第一塔组的中部设置有中部间隔,中部间隔安装有前池和吸水池;中部间隔的侧向开口处安装有循环水泵房;各冷却塔、集水槽、前池、吸水池、循环水泵房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路循环串接。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避免了相邻两个冷却塔进风干扰的情况;还避免了循环水泵房干扰进风的情况。另外,本发明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结构紧凑,节约了用地面积,减少了工程量,有利于厂区规划和改善厂区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7671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60334.3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系统的间接空冷系统,包括第一联络管路、第二联络管路及第三联络管路,以及热网切换阀门和热网接口阀门,第一联络管路用于连通汽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与循环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第二联络管路用于连通循环水泵与空冷塔之间的连接管路,第三联络管路用于连通空冷塔的与汽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之间的两路连接管路;热网切换阀门设置于空冷塔的与引风机循环水系统之间;热网接口阀门设置于热网循环系统中;通过三根联络管路的通断,以及热网切换阀门的切换,以及热网接口阀门的通断,扩大了循环水流量的调节范围,充分利用空冷塔的散热能力,且降低汽轮机组的背压和能耗。还提供一种及带余热回收系统的间接空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5432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00633.4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厂发电机组冷却与烟气脱硫系统及方法,电厂发电机组冷却与烟气脱硫系统包括第一燃气机组冷却系统、第一燃煤机组冷却系统、第一燃煤机组脱硫系统、配水井和排水口。第一燃气机组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泵和第一换热装置。第一燃煤机组冷却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水泵和第二换热装置。第一燃煤机组脱硫系统包括第一曝气池、第一海水升压泵房和第一吸收塔。第一换热装置的冷却水出水口与配水井的进水口连通,配水井的第一出水口可选择地与第一曝气池连通。第一曝气池的出水口和配水井的第二出水口均经排水口与海洋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76574.X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式冷却塔,所述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除水器、配水器、填料层和收水装置,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收水装置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收水装置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集水槽的一侧连接有循环水系统塔外部分,所述循环水系统塔外部分与所述配水器相连。本发明的湿式冷却塔在收水装置的下部直接设置集水槽,不需要设置雨区以及塔底集水池,循环水泵房设置在地面上,缩小了循环水泵的扬程,节省了运行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469883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416457.6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3F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排水箱涵与海域连接的排水叠梁井,包括叠梁井体,叠梁井体设置在排水箱涵的出水口处并与排水箱涵的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叠梁井体中,垂直排水方向设置至少二组垂直导槽,所述垂直导槽延伸至排水箱涵底部,以放置混凝土梁、形成与排水方向垂直的挡水结构;在顺排水方向设置至少四组顺向导槽,以放置混凝土梁、形成与排水方向相同的储存混凝土梁结构;所述顺向导槽的底部与垂直导槽在同一高度或不低于排水箱涵的顶部。本发明不仅能有效解决平时混凝土梁的保管问题,节省了堆放混凝土梁的占地面积、保持了叠梁井附近美观,而且避免了发生闸门脱落造成机组停机事故,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较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2881791U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21816850.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塔循环水系统。冷却塔循环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组、多个进水管以及至少一个回水管组件,每个冷却塔组均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两个冷却塔列,每个冷却塔列均包括沿第二方向布置的至少一个高位收水冷却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每个高位收水冷却塔均对应连接一个进水管;每个冷却塔组均对应设置一个回水管组件,每个回水管组件均包括回水主管和环形支管,回水主管的一端用于回收循环热水、另一端与环形支管相连接,环形支管与相对应的多个进水管相连接。本申请的冷却塔循环水系统,布置成环状的环形支管的配水均匀性更高,实现均匀配水,改善高位收水冷却塔的运行条件,提升冷却性能和电厂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302475U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20023906.5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涉及LNG接收站领域。该取排水系统包括LNG接收站气化器、循环冷却水系统、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设有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与LNG接收站气化器连通,第二水流通道设有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与LNG接收站气化器连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第一水流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出水口与第二水流通道连通,第二水流通道上设有第二阀门;在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供LNG接收站气化器的排水通入进水口,出水口的排水通入LNG接收站气化器;反之,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供LNG接收站气化器的排水通入港池、海水通入LNG接收站气化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