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30649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710036872.3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的燃料分配器,该分配器的制备方法,使用这种分配器的电池组。本发明燃料分配器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单体电池的个数实现若干个电池串联,统一流体分配腔可使流体均匀分布,尤其在电池串联个数较多时,还可避免进入各单体电池流体温度和压力的不均匀。使用本发明燃料分配器和按照本发明连接方式组成的电池组,其性能比各单体电池性能的加和高。
-
公开(公告)号:CN1933221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0397687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26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20216.3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25/445 , C01B25/45 , C01F7/02 , C01G25/02 , C01G41/02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电极材料包括基体材料、依次包覆与基体材料表面的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残碱低、循环和安全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859844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52802.1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溶解于水中形成氧化石墨烯浆料;在所述氧化石墨烯浆料中加入苯胺单体并形成第一混合浆料,在所述第一混合浆料中加入植酸并形成第二混合浆料;在所述第二混合浆料中加入硅纳米颗粒并形成第三混合浆料;在所述第三混合浆料中加入引发剂并形成第四混合浆料;将所述第四混合浆料直接涂布烘干形成为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中,该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包裹的附着硅纳米颗粒的聚苯胺骨架孔状微结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过程安全性高,原料丰富,生产成本低,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312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306244.3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4/1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45/12 , C01G53/44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表面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将LiNixCoyMzO2(M=Mn、Al或Mg)、LiMn2O4或其复合正极材料与金属盐、碳源材料一起加入到溶剂中形成可流动浆料,在搅拌下调节pH值使金属化合物和碳源一起形成溶胶吸附在正极材料表面。将此混合物烘干后再经高温热处理,得到金属化合物和碳复合包覆的正极材料,其中包覆的金属化合物为金属的氧化物、氟化物或磷酸盐等。本发明的包覆方法可以克服现有的金属化合物包覆层由于自身电子电导率低而影响正极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从而提高其在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场合的应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57971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270494.6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8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空气电池用电解液及其包含该电解液构成的锂空气电池。该电解液由锂盐与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有机溶剂组成;锂空电池是由扣式电池壳,锂阳极、隔膜、电解液、防护性空气电极、密封圈组成。其中在扣式电池的正极壳上开一个或多个通气孔,以提供电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氧气;防护性空气电极由空气电极和防护膜组成,该防护膜能够抑制空气中水分的侵入,同时能够阻止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挥发;电池的密封性由密封圈来实现。由此制作的扣式锂空气电池环境适应性强,适合小电流、长时间工作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436676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03591.7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2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式微型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组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平板微型电池,所述的平板式微型燃料电池组采用一体化阴极流场板或阳极流场板,所述的一体化阴极流场板或阳极流场板是指采用MEMS技术在硅片材料上按照一定排列方式集成制备至少两个单体电池流场,并且每个单电池流场表面具有独立的导电层图形,该导电层互相隔离,并具有确定的图形和焊接位点便于电池组的串联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结构封装体积小、电池组串联效率高的平板式微型燃料电池组及其制作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414693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203938.8
申请日:2008-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锂离子传导的储能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体系不同的是,其特征在于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Li4Ti5O12)替代层状结构的石墨(C6)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或橄榄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替代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Co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主体负极活性物质或正极主体活性物质,与碳黑、粘结剂混匀后涂敷于铝箔上制成正负极片后制成储能电池。Li4Ti5O12/LiMn2O4(或LiFePO4)体系锂离子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体系相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高效的倍率性能,非常适合大型储能电池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267041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36830.4
申请日:2008-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2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催化剂和第一粘结剂分散于分散剂中,得到浆料;B、将浆料在40~100℃加热10分钟~3小时,再超声10分钟~2小时,形成均匀的浆液;C、将浆液涂覆在支撑层上制成膜电极。本发明中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通过调控第一粘接剂的聚集状态,显著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和稳定性。本发明制备的膜电极有效地提高了电极的催化活性和效率,提高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催化效率和催化剂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及其稳定性,降低了电池的极化损失,从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