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733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78373.7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载体,表面包覆聚烯烃和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能使得电池在热失控前及时关闭正极材料离子通路,进而有效切断电流回路,阻断热失控的反应链,提高电池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23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93870.9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02 , C22C1/023 , C22C9/00 , C22C19/007 , C22C19/0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可控含镁储氢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含镁储氢合金的配料,镁的包覆以及感应熔炼,本发明解决了储氢合金中像镁一类的低熔点金属与高熔点金属熔炼过程中的加入问题,特别是在控制镁的烧损、挥发方面效果明显。由于采用镁包覆与感应熔炼结合的方法,镁的烧损变得非常缓慢可控,合金元素吸收率大大提高,确保了化学成分的均匀和精准,制备过程以及对设备的要求也变得相对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344131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60767.0
申请日:2013-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iNO3–KNO3–KNO2–Ca(NO3)2)四元硝酸共熔盐,并涉及这种熔盐的用途。所述的四元硝酸共熔盐的组分及组分质量百分数为:LiNO3,10~70%;KNO3,1~55%;KNO2,10~80%;Ca(NO3)2,1~27.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熔点低,热稳定温度高的四元硝酸共熔盐可以在125℃~500℃的温度区间内正常使用。这种四元硝酸共熔盐不仅可以用作高能电池特别是高温锂电池的熔盐的电解质材料,还可以用作热量传递的介质材料,可改善耐温极限对Rankine循环总效率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04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14398.3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锂-多孔碳水解发生氢气的方法与反应系统,属于燃料电池氢源的制氢储氢技术。其特征是:通过机械球磨LiBH4和多孔碳材料制备水解材料,控制与水解材料反应的液态水的进水速率和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从而对反应的放氢量、放氢速度等进行有效控制。本发明是将水解制氢与制氢系统精密结合,这种水解制氢系统无需催化剂加速;可持续稳定放氢;控制方便;且放氢效率较NaBH4水解制氢体系高。完全满足氢燃料电池对氢源的要求。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对促进新能源相关行业的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
公开(公告)号:CN101477018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810205106.X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7/04 , G05B19/04 , G05B19/048 ,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测试仪由氢源、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执行机构、反应室、真空系统和电源构成。其特征之一是采用微控制器方法代替数据采集卡等其他方法即可测试储氢合金的吸放氢特性,从而可以提高测试仪的智能性,实现全自动化吸放氢特性测试,尽量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提高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029364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710038984.2
申请日:2007-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锂/钛钒基合金复合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储氢材料是由硼氢化锂和钛钒基合金组成,其中钛钒基合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所述的钛钒基合金的组成通式为Ti100-x-y-zVxMnyMz,其中15≤x<50,5≤y<30,0<z≤30。M至少为Cr,Fe,Ni,和稀土元素中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钛钒基合金为BCC相合金,其形态为铸态或氢化物。制备方法也很简单,只是按组成配料后球磨而成。本发明提供的LiBH4/钛钒基复合储氢材料的初始放氢温度低于80℃,在300℃以下的放氢量达1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958823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18471.8
申请日:2006-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Li基氢化物的镁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镁粉中加入Li基氢化物的质量百分数为0.5-30%,所述Li基氢化物,为LiBH4、LiNH2、Li2NH或LiH。本发明改善了纯镁的吸放氢性能。其方法为将镁粉与Li基氢化物在惰性气体或氢气保护下进行球磨。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所得镁基储氢合金具有储氢量大,不需活化,吸放氢速度快,性能稳定等有点,可用于氢的回收、提纯、精制:氢的储存和运输;氢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能发电系统;充电电池与燃料电池等。
-
公开(公告)号:CN1271734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410024776.3
申请日:2004-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贮氢/镍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的负极材料的结构是金属贮氢/镍电池的高容量长寿命负极材料属于Ce2Ni7型晶体结构)的无钻材料,组成通式为:(MmxMg(1-x))(NiyCozAlmR(1-y-z-m))n,其中0.4≤x<1;0.5≤y≤1;0≤m≤0.2,0<z≤0.3;3.3≤n≤3.7。Mm是至少一种稀土元素或是它们的混合;其中La≥25wt%,R是Mn、Ti、Zr、Cr、V、Si、Sn等元素中的一种或是它们的混合。合金的主相结构为Ce2Ni7,比AB5型(LaNi5结构)的合金材料有更高的理论容量。合金材料中轻金属镁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容量和Ce2Ni7结构形成。通过调整B侧元素配比和成分可以提高材料的寿命和放电容量和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629351A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200410092543.7
申请日:2003-03-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活化的钛基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分别为TiFex-yMeyVj和Ti1-XZrxMnyMezVj,前者0.7<x<1.5,0≤y<1,0.1≤j≤0.3,Me为Mn、Cr、Al、Cu、Ni或Zn中一种;后者0≤x≤1,0.8≤y<2.5;0≤z<0.5,0.1≤j≤0.3,Me为Cr、Al、Cu、Ni或Zn中一种。其制备是在磁悬浮高频感应炉氩气保护下反复熔炼3-4次,熔炼后所得的铸态合金在900-1300℃惰性气体保护下退火5-20小时。经改进后的储氢合金不仅具拥有高的储氢容量,而且在温和条件下很容易被活化,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470661A
公开(公告)日:2004-01-28
申请号:CN03129301.8
申请日:2003-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钒、铁改性的钛铬系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1)V和Fe两种元素同时取代TiCrx合金中的部份铬元素;(2)合金组成为:TiCrx-y-zVyFez,式中1.75≤X≤2.0,0<Y≤1.2,0<Z≤0.5。取代后钛铬系储氢合金0℃时的储氢量最高可超过3wt%,可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用于燃料电池等方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