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67706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10153395.4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IPC: G01N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便携式空气密度测定仪,包括控制部和测量部;控制部的正面设有输入参数显示面板、输出参数显示面板、操作控制面板,控制部内设有自下面至背面的空气通道,并在背面的空气通道出口处设有风扇,控制部的侧面设有开关,空气通道内设有空气压力传感器;测量部包括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控制部设于测量部的上部,测量部内设有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道,空气流道的上口与所述控制部下面的空气通道的进口连接,测量部的正面设有干球温度计读数显示区和湿球温度计读数显示区。作为矿井空气密度测定装置,减小了传统测定方法中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可为矿井空气密度参数的获取提供便捷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26770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53395.4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IPC: G01N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便携式空气密度测定仪,包括控制部和测量部;控制部的正面设有输入参数显示面板、输出参数显示面板、操作控制面板,控制部内设有自下面至背面的空气通道,并在背面的空气通道出口处设有风扇,控制部的侧面设有开关,空气通道内设有空气压力传感器;测量部包括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控制部设于测量部的上部,测量部内设有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道,空气流道的上口与所述控制部下面的空气通道的进口连接,测量部的正面设有干球温度计读数显示区和湿球温度计读数显示区。作为矿井空气密度测定装置,减小了传统测定方法中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可为矿井空气密度参数的获取提供便捷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203249842U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20224082.9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IPC: G01N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便携式空气密度测定仪,包括控制部和测量部;控制部的正面设有输入参数显示面板、输出参数显示面板、操作控制面板,控制部内设有自下面至背面的空气通道,并在背面的空气通道出口处设有风扇,控制部的侧面设有开关,空气通道内设有空气压力传感器;测量部包括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控制部设于测量部的上部,测量部内设有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道,空气流道的上口与所述控制部下面的空气通道的进口连接,测量部的正面设有干球温度计读数显示区和湿球温度计读数显示区。作为矿井空气密度测定装置,减小了传统测定方法中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可为矿井空气密度参数的获取提供便捷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9664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15711.X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判断方法及系统,涉及煤矿安全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生成初始地理图,并在此基础上创建规则的三维网格,有效实现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的精确定位和数据一致性管理,通过设定特定波长范围,使用红外光谱捕捉各个采样点的光谱数据,通过计算每个采样点的相对辐射强度和辐射偏移程度,能够准确识别出异常采样点,通过获取异常采样点的邻居采样点数据,计算均匀分布指数,实现对异常采样点的风险等级标记,综合考虑异常采样点的分布密度、相对辐射强度和地理位置信息,生成自燃风险指数,实现了对采空区自燃风险的全面评估与及时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7404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22962.1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B17/00 , E21B17/18 , E21B17/042 , E21B17/046 , F16L15/04 , E21B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通道钻杆的软硬连接结构,包括若干根多通道钻杆杆体、通道连接头、密封连接体、顶帽及约束带;多通道钻杆杆体内部中心沿轴向设有中心介质通道,在中心介质通道的外侧沿轴向设有多个外通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通道钻杆的软硬连接结构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将相邻两根多通道钻杆杆体的中心介质通道之间通过螺纹硬连接,外通道之间通过通道连接头及密封连接体进行软连接,并通过顶帽对密封连接体进行防护,采用约束带对多通道钻杆杆体、密封连接体及顶帽之间进行固定,使连接后的多通道钻杆杆体更加牢固,增加使用可靠性。本发明通过软硬结合的连接结构真正实现了多通道钻杆杆体之间的紧密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01851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36001.9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灭火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系统的自增压和防爆震装置,包括输气管路,所述输气管路上依次连通有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气态二氧化碳储罐、前段加热装置、中段加热装置、二氧化碳释放装置,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和气态二氧化碳储罐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气态二氧化碳储罐加压的增压泵。本发明通过在输送管路上设置有前段加热装置对气态二氧化碳进行加热,防止气态二氧化碳因为温度太低而结成干冰。
-
公开(公告)号:CN1168552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304342.1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10L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防治煤自燃的复合抗氧抑制剂,包含抗氧化剂,所述抗氧化剂包含聚丙烯酸‑海藻酸钠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褪黑素;所述煤低温自燃下产生过氧自由基,所述复合抗氧抑制剂抑制煤自燃通过抑制过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抑制煤的自燃。该防治煤自燃的复合抗氧抑制剂,添加复合抗氧合酶抑制剂的煤样的最大质量损失率减小,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煤自燃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提供质子氢消耗煤体基自由基和羧基自由基,减少Co和cO2气体的释放量,聚乙二醇可以在煤表面形成胶体涂层,在低温下防止水分流失,增加煤中H2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煤中的过氧自由基并终止链式反应,从而延缓煤自燃。
-
公开(公告)号:CN116777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155560.3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02 , G06F17/10 , G01K13/10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火区施工风险评估方法,该火区施工风险评估方法在进行评估时,首先确定探测方法与建立煤矸石自燃危险性评估体系,探测方法包含红外探测、精细化探测‑测氡、精细化探测‑钻孔测温、火区圈划,建立煤矸石自燃危险性评估体系包含毒性评判、气体爆炸危险性评判、火势发展指标、最后进行风险综合评估。所述风险评估方法如下:S101、危险区域网格化;S102、探测获取红外、温度、气体、氡的数据;S103、确定火区范围;S104、最后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518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4836.X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长距离输送液态CO2管路温压实时监测及智能调节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报警装置、增减压装置、监测终端模块,温度传感器配合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并监测温度压力变化,并设置温度与压力阈值。该长距离输送液态CO2管路温压实时监测及智能调节装置在进行灭火工作时,中央处理模块接收监测终端模块的信号并进行调控,根据设定的阈值,在管道温度与压力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监测终端模块反馈至中央处理模块进行信息处理并发出相关的增压、减压或温度控制指令进行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85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02395.2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9B2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CO2出口释放相变储能温差发电的实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与显示屏,温度传感器对CO2释放过程的温度进行测量,研究CO2释放用于储能发电过程的温差变化,进而模拟CO2释放过程不同温度下对于储能发电过程的影响;流量传感器对CO2释放的流量进行计算,CO2释放的不同流量下的发电过程配合CO2释放进行防火灭火的应用。液态CO2出口释放防火技术的应用,包含研究松散煤体内液态CO2的相变渗流特征、研究液态CO2注入松散煤体后的相变降温特征、研究松散煤体内液态CO2非等温多相流动过程的耦合模型、液态CO2注入采空区后的运移规律及惰化作用范围、长距离液态CO2直注防治煤自燃技术的工艺方法。
-
-
-
-
-
-
-
-
-